永和乡地图
永和乡相关地区地图:
3、四川省石棉县永和乡
永和乡位于石棉县东部,北部隔大渡河与迎政、宰羊相望,东部与汉原县小堡乡相接,南部与回隆彝族乡毗邻,西部与新棉镇为邻,面积7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裕隆村,离县城7公里。永和乡所辖范围解放前属越西县回隆乡管辖,原名纳耳坝,系越西县西路河道七场之一。1950年解放,1951年划归石棉县,1951年12月,土改工作队取“永远和平,过幸福生活”之意将纳耳坝乡改名为永和乡,成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10月2日,成立永和人民公社。1981年3月,改永和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为永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改建为永和乡人民政府。永和乡辖5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乡境内有汉、藏、彝、回、土家等民族。2004年全乡共有农户1785户,总人口6273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460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76亩。乡境内以中山为主,地势东部、南部高,北部低。大沟,韩家沟由南至北贯穿全乡,将全乡分为东西两块地域。北部在海拔850m至1400米之间,是全乡主要产粮区,多数村民居住于此,中部至南部山势渐高,海拔在1400m至2900m之间,森林茂密。气候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800mm。永和乡蕴藏有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矿石、煤矿、石棉、瓷土、铜、银、石英等矿产资源。其中花岗石、大理石、石英矿储量最大。野生动植物资源有杉树、针叶松、杂灌木、熊、画眉、野鸡、野猪等。永和乡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蚕桑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条件与机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全乡现有桑树200万株,2004年产茧44吨;同时,乡党委、政府突出发展养鸡、长毛兔,目前已形成年出栏15万只商品鸡基地;与此同时,乡党委、政府利用本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成功拍卖了大沟头和玉龙电站两个电源点,装机分别为3200kw和2000kw,目前,电站正在建设中。7、甘肃省庆阳市永和乡
永和,据传原集市设在寺村,于家庄,樊村等地,因它方设集市较偏僻,临解放时,当地群众把集市合并于此,称永和。永和乡位于正宁县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与陕西旬邑县接壤。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4.05万亩,辖9个行政村,21834人。目前,该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围绕“粮食抓投入、林果重管理、烤烟攻质量、畜禽上规模、菜油打基础、企业求实效”的经济工作思路,加大投入,改善基础,着眼实处,着手实事,着重实效,积极推动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永和乡房河村地处罗川城东南,四郎河川道,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以种粮为主,养殖业、林果业等农业高收入产业正在发展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气候。市科协工作组进村后,经过调研,制定了“三个一”的帮扶措施。即:为每个农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指导每户养殖一头黄牛,动员每户有一名劳动力外出打工。并筹集资金3600元,购买桌凳40套,为村上建起了科技培训室,向农民赠发《畜禽养殖》、《烤烟栽培》、《绿色优质苹果栽培指南》等科技书籍500多本。最近,邀请正宁县林业局副局长、工程师牛立平在村上举办了“果树栽培培训班”,培训农民40多人,并上门就果树的秋季管理、涂白、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现场指导。至目前,该村已新栽果树2000多亩,发展养牛户210户、养牛300多头,已组织400名劳力外出打工。6、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
永和乡隶属海伦市管辖。位于市境西部,西临通肯河与拜泉县毗邻。乡政府驻地距市区30公里。东北沦陷时期,今永和乡一带分隶水师营村和英风寺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0月,划归通肯县管辖。1948年8月,又划归海伦县管辖,设水师营区,1950年改为第十四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分设永和乡和众平乡。1958年11月,并人共合人民公社。1961年从共合公社划出,增设胜利公社。1981年5月地名普查时,因与本地区公社重名更名为永和公社。1984年3月,改为永和乡。永和乡辖境北、西两面濒临扎音河与通肯河,属沿江、半沿江地带。全乡总面积为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万亩,是全市重点产粮区之一。乡办工业有亚麻厂、粮油加工厂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1899万元。全乡共辖永和、海旺、均乐、仁义、吉祥、荣兴、利祥、群众、经建、供销、永远、利兴、忠厚、保田、永良等15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3.3万人。乡政府驻地永和村。8、浙江省安吉县永和乡
概况:永和乡地处安吉县西北部,东南与杭垓镇接壤,西与安徽省宁国市的狮桥镇、桥头乡为邻,北与安徽省广德县的四合乡、桃山乡相接。距安吉县城40公里。全乡面积为109.27平方公里,主产毛竹、黄枯竹、板栗、松、杉木材,是安吉县典型的林业大乡。历史沿革:历史上属孝丰县永和乡。1949年,属永太区。1950年,属永太区,建有?溪、桐坑、姚村3乡。1958年,安吉、孝丰两县合并为安吉县,3乡并入永太公社。1961年9月,从永太公社划出建?溪、姚村两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称?溪乡、姚村乡。1992年底,溪、姚村两乡合并,因历史上两乡均属永和乡,再取“永久和睦”之意,称永和乡。
改革开放大事记:1978年,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1980年,全乡架通高压线路。1982年,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7年,乡竹编总厂建成。1990年,提出“科教兴乡”口号,全面启动毛竹、板栗、黄枯竹等开发。1989年,建设电视地面接收站3处。1993年,爱国港胞沈炳麟先生带头捐款兴建永和乡中心小学教学大楼。1994年,完成8个村级有线电视站建设。1997年,位于海拔500余米的高山小村一文岱垭子岭公路竣工,至此,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