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上饶市地图 >
余干县地图
余干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素有“闽越百货集散”之繁荣,“江南名郡”、“鱼米之乡”之美誉。历代人文荟萃,孕育了汉长沙王吴芮、宋右丞相赵汝愚、明礼部侍郎李伯玉等一批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雄才俊杰。自古文化昌隆,系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韦庄,宋代大词人黄庭坚、辛弃疾,明代理学家朱熹,清代戏剧大师蒋仕铨久居和笔耕之地。余干县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的家乡。

余干资源丰富

有着丰富的湖、洲、田资源和许多独特的物种资源。境内幅员辽阔,土地肥沃,盛产芝麻、花生、大豆、莲子、藜蒿、薏仁、芡实等农特产品。全县水域有鱼类资源118种,是鄱阳湖银鱼、甲鱼、镢鱼、河蟹、珍珠等珍稀水产品的集中产地,是全国水产畜禽基地和全省渔业十强县之一。每年粮食产量在13亿斤以上,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有着煤、瓷土、焦宝石、石灰石、钛砂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余干县地域总面积为233636.35公顷,其中耕地为69360.25公顷,园地1029.65公顷,林地为38871.04公顷,水面有64023.67公顷。人均土地面积5.13亩,人均耕地0.93亩。余干县水域辽阔,适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水资源:本县地处鄱阳湖南岸,雨量充沛,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量丰富,地表水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79亿立方米,工程蓄水和天然湖塘蓄水可达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蓄水量2300立方米,耕地亩平均占有量2086立方米,在全国排列中属丰水区,地下水位高,潜力大,能为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
能源:本县自产能源有生物质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种,理论蕴藏1495万吨标煤,人均占有量6175公斤标煤。
矿产资源:勘探资料表明,能源矿有煤、石油;金属矿有钛、铁、砂金、岩、赤铁矿和锰矿;非金属矿有瓷土焦宝石、石英石、紫砂土、粘土。
水产资源:全县可养殖水面34.9万亩,已养殖面积16万亩,这些水域水草丛生,浮游生物丰富,是发展水产生产的良好基地,全县现共有鱼类25科113种,有鲤、鲫、鳊、鲶、青、草、鲢、鳗鲡、河豚等种类,还有甲鱼、湖虾、湖螺、天鹅、白鹤、大雁、银鱼、象形珍珠等珍贵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有莲藕、菱角、芡实等,可充分发挥水面优势,采取多品种,多层次,高密度养殖。
草场资源:各类草场理论产草量为62.22万吨,可载畜20.2万黄牛单位,常见牧草品种有10科41种,为发展草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森林资源:全县森林资源覆盖率为20.5%,上余干为低丘山区,林木种类属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马尾松等;中余干地形起伏不平,属经济林地;下余干为平原水网地区,属平原防护林地,有枫杨、水杉等。
动物资源:本县管辖的鄱阳湖地区是各种鸟类的良好栖息场所,被省列为候鸟保护区。
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有李梅岭的幽村古刹,五雷万春山色,鄱阳湖的湖光帆影。县城襟山带湖,景色尤佳,东山岭的“干越八景”与市湖、琵琶州交相辉映。文物古迹有乘风亭、忠臣庙、昌谷寺、中桥、润溪大桥、下枫桥等七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概况

气候:(1)气温: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明显,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十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2)光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2小时,日照率42%,太阳辐射总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56天。(3)降水、蒸发:年平均降水量为1586.4毫米,4、5、6月为降雨集中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557.7毫米,7-11月的蒸发量均大于降雨量,有明显的伏旱和秋旱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4)风: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要风向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5米/秒,本地属赣东北较多大风区,57%的大风出现在4、7、8三个月。1964年曾出现过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12级以上),对县城造成严重破坏。
地形地貌:全县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滨湖平原所构成,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海拔高度一般为150-250米左右,最高峰李梅岭海拔高度290米,最低点在北部皇帝帽,海拔13米左右。本县辖区的中部为平原区,东南部为低丘区,西北部为湖区。地表结构大体分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县城处于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除东山岭地势较高外,县城其他地方地势都较为平坦低洼,湖泊众多,周围多为良田、菜地。
水文地质:信江,为流经余干第一大河。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东北麓平家源,经玉山、上饶、贵溪、鹰潭、余江等县,再由县东南炭埠入境,至潼江滩分两支。一支由东向北,经过县城马背咀入珠湖,称东大河,另一支向西经瑞洪入鄱阳湖,称西大河。另外县城边缘还有三塘河和互惠河,在大兴水利时被堵塞,今已成为无源之河。信河年平均流量888立方米/s,98年最高梅港水位为29.84米(吴淞水位),70年最枯流量为60立方米/s,最低水位18.04米,81年最枯流量为50.8立方米/s,最低水位17.93米。洪水频率为5%(以上数据来源于1993年余干县城总体规划设想)。县城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在余干县内信江河谷的松散岩孔隙水区中部,即枫港——县城——保安山煤矿一带覆盖岩溶水,县城-杨港一带,含水层汇水面积达68*106平方米,覆盖型裂隙水开采资源量为31.4万吨/日,地下水位3——6米,可做县城供水源地。地表水有信江东大河,流经县城,多年平均径流量175.6亿立方,县城周围河段为二类水质。
工程地质:余干县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可分为社庚至五雷复背斜,余干镇至枫港复向斜,瑞洪至康山坳陷带等构造带。余干县城无沉陷、坍落、滑坡、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福建江西地震列度图》余干地震列度为6度。县城属二级阶地冲积平原区,地面土层较厚。城中心市湖一带结构不稳定,属山前冲积扇,有纵横交错沟塘,沉积时间短暂,土层大体分为: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细砂层,分层无明显界线,并有尖灭现象。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的承载力低(5-10T/平方米),不能作为天然的地基持力层。县城外围干越大道一带土层结构较稳定,大体为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园砾层,粉质粘土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土。

余干商机无限

水、电充裕,劳动力充足,原材料价格低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含金量大,投资回报率高。尤其是随着软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到位,全县上下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空前浓厚,投资创业的客商纷至沓来,工业园区已成为客商投资发展的“乐园”。投资余干利润无限,前景无限,魅力无限。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历史机遇,牢牢扭住发展主题,按照“打造滨湖工业县,建设南昌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围绕“锁定一大目标(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突出两大战略(工业化战略、大开放战略),谋求三大突破(工业园区建设的突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城镇建设的突破),实现四大跨越(工业小县到工业大县的跨越、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跨越、滨湖小城到中等城市的跨越、发展余干到和谐余干的跨越)”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四年在全市经济社会巡视考评中进入前三名;近五年,其中四次获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一次获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全县实现GDP48.13亿元,同比增长16.5%;财政总收入3.66亿元,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0.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7亿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32元,增长17.2%;实际引进县外资金34.2亿元,增长15%。今年1-2月,预计可实现GDP7.09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收入3630万元,同比增长17.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同比增长9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同比增长29.2%;实际利用外资409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320万美元,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项目建设快速高效: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后劲”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了项目的编制、包装、争取和实施工作,使一批事关全县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重点项目得到实施或基本落实。黄金埠电厂二期争取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期评审会及其会议纪要已完成,目前正等待省政府转报国家发改委;投资1.7亿元的余电一级公路改造项目和投资2400万元的河埠信江大桥项目顺利开工,征地、拆迁和测量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龙津大桥、中洲大桥建设快速推进,231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工程、石口新开河总站、大山水库、神岭水库和农村安全饮水等水利项目得到实施。同时,强电下地等一批基础性项目已得到上级批复,貊皮岭大型灌区、城市防洪、铁路西延及3万立方米油库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全县发展的后劲不断强化。
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全面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得到做大。2008年,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60个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工业作为全县的第一大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二是重点企业运行较为平稳。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7家,黄金埠电厂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和煤运压力,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鑫源、盛和、华荣、精峰销售收入均在5亿元以上。梦佳娜药业、万年青水泥全面实现达产达标,能源建材、有色金属、医药食品等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强。三是园区建设和项目入园工作取得新进展。投资5000万元用于园区行政服务中心、自来水厂建设和环境保护,使园区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健全。加快了项目入园力度,新入园企业15家,园区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园区经济不断壮大。
三农工作实现突破: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重点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稳步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8年,全年整理土地8.9万亩,种植水稻17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7亿斤,实现了粮食扩面增产。二是农业基地得到做大。重点发展了四大基地:2000亩枫树辣椒基地、500万羽红毛鸭养殖基地、200万羽白马肉鸽基地、3000亩瑞洪乌鱼养殖基地。三是新农村建设得到做实。投入1亿余元在全县182个试点村实施改水改厕8043户,改路142公里,新装大阳能热水器1200余户,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9个生态新村示范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一大四小”工程稳步推进。完成造林面积8.65万亩,种植杨树、泡桐、湿地松、果树等苗木686万株,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一是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得到实施。投资9000万元的世纪大道西延工程全面拉通,投资600万元的西六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区框架进一步拉开。投资6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结束,管网铺设进入攻坚阶段。投资1000万元的血防医院、1000万的县职教中心顺利开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二是两个副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大黄金埠镇600亩新镇区建设如火如荼,车站、市场、自来水厂、便民服务中心一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瑞洪镇镇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特色饮食一条街、鄱阳湖水产城和自来水厂的扩建等重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城镇规划管理得到加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土地非法交易违法违规专项集中整治活动,拆除违章建筑23幢,取缔非法买卖土地17宗;建立了城乡建设用地联审联批制度,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2008年,全县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超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组织专业招聘会、发放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12087名下岗职工、农民工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新建中小学校舍4万平米,选派100名公办中学教师到缺编严重的偏远农村小学支教。深入推进新农合,全县参合农民达69万,参合率全市领先。新增城乡低保对象7806人,月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了50元和25元;新建改建乡镇敬老院16所,总面积达19850平方米。投资6662万元建成了面积达4.3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588户中低收入家庭已搬入新居。完成了24条里弄小巷的道路、照明、绿化改造,硬化城中村道路10万余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
社会稳定得到维护:
一是立足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促稳定,在全国率先推行县领导信访接待日工作制度,将每个县领导的职务、分工、接访时间、手机号码上墙公布,实行重点信访案件县领导包案处理制度,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集中调处了一批重点、难点信访问题,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使全县赴省市集体访同比下降30%。二是立足于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在部分乡镇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宗族房股势力等严打专项整治活动,实现了当地社会治安情况的明显好转。三是立足于日常严格监管促稳定,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民爆器材、建筑施工和燃气、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公共聚集场所集中开展了专项整治整顿活动,有效地防范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县的安全稳定。
党的建设得到加强: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的班子,强化了班子的学风建设,每个月安排了一名县级领导为全县科级干部授课。致力于抓人促事,在县级层面,推行了县级党政班子成员“十个一工程”,谋求发展压力的层层传递;在乡镇层面,推行了年中检查、年终巡查考核评比制度,强化了乡镇你追我赶的发展意识;在县直层面,推行了年终向其市主管部门致函了解在全市排位情况的制度,增强了各机关单位的争先进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