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地图
玉林市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特征
地处桂东南丘陵台地,境内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相交错,尤以丘陵台地分布较为广泛。平原盆地占全市面积17.4%,丘陵台49.4%,山地占33%。其中,耕地面积19.02万公顷。有林面积68.2万公顷。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天数为346天。行政区划
玉州区全区总面积464.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62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40万。福绵管理区总面积787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北流市面积2457平方千米,人口136万。邮政编码537400。兴业县面积1487平方千米,人口73万。邮政编码537800。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容县面积2257平方千米,人口82万。邮政编码537500。县人民政府驻容州镇。陆川县面积1551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邮政编码537700。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博白县面积3836平方千米,人口175万。邮政编码537600。县人民政府驻博白镇。玉东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12.53平方公里,现状人口为7.76万,规划人口42万。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玉林原名为郁林(鬰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誉为“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玉林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先秦时期,玉林市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汉代设立郁林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时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公元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方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从郁林州到玉林市。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近代历史: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个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1941–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就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15号】):撤销玉林县,设立玉林市,以原玉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林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0号):撤销北流县,设立北流市。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1)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玉州区玉林镇东门路。(2)玉林市设立玉州区和兴业县。玉州区辖玉林、福绵、南江、城西、名山、仁东、樟木、成均、新桥、城北、茂林、沙田12个镇和石和、仁厚、大塘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玉林镇民主路。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3)玉林市辖原玉林地区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新设立的兴业县、玉州区,原玉林地区的北流市由自治区直辖。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玉林市总人口5086215人。其中玉州区918229人、容县621498人、陆川县718439人、博白县1247518人、兴业县531496人、北流市1049035人。2005年,玉林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玉州区:撤销南江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南江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名山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名山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西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西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北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北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
北流市:撤销华东镇,整建制并入石窝镇,石窝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容县:撤销容城镇、容厢镇,设立容州镇,以原容城镇、容厢镇的辖区为容州镇的行政区域,容州镇人民政府驻原容城镇金珠街。
陆川县:撤销陆城镇,整建制并入温泉镇,温泉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月垌乡,整建制并入乌石镇,乌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博白县:撤销绿珠镇,整建制并入博白镇,博白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育镇、径口乡,设立径口镇,以原三育镇、径口乡的辖区为径口镇的行政区域,径口镇人民政府驻原径口乡径口街;撤销大利镇,整建制并入水鸣镇,水鸣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合江镇,整建制并入东平镇,东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乡,整建制并入文地镇,文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兴业县:撤销铁联乡,整建制并入葵阳镇,葵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博爱乡,整建制并入山心镇,山心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9年12月,玉林新增设玉东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12.53平方公里,现状人口为7.76万,规划人口42万
旅游资源
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玉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称。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景观遍布各县(市)区,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多彩。主要风景名胜区(点)有:世界最大的铜鼓出土地——北流铜石岭风景区;“天南杰构”江南四大名楼——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亚洲第一天然石桥——博白天仙桥;全国四大名庄之一——陆川谢鲁山庄;中国二十洞天、道教二十二——容县都峤山和北流勾漏洞;唐代杨贵妃及晋代绿珠女出生地遗址,古民居建筑群——兴业庞村古民居;李宗仁屯兵遗址——城隍鹿峰山(龙泉洞);三大温泉——陆川、博白温罗、容县黎村;森林景观——北流大容山森林公园——六万山;近代名人刘永福、朱锡昂、王力、李明瑞、俞作豫、黄旭初等名人故居;玉林市佛子山旅游度假区和大型人造景观“云天民俗文化世界”。还有万亩荔枝、龙眼、沙田柚果场和珍稀动物养殖场,有全国闻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是华南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是侨乡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文物考古、宗教文化、商贸洽谈、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云天民俗文化世界:位于玉林市区江滨路,是一个仿古式建筑,展现我国历史文化,规模庞大,建筑宏伟,雕塑精美,气魄雄伟。可谓全国单体建筑第一,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主要包括雕塑艺术品展馆、民俗文化博物馆、珍奇异宝及国宝展示区三大部分。
北流铜石岭风景区:是铜石岭有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遗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流出土120多面铜鼓和世界铜鼓王铸造均在铜石岭。北流市铜石岭风景区具有奇特的自然丹霞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旅游景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经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确定建设门景区、铜鼓文化区、综合服务、汉代冶铜遗址区汉代民居村和登山游览区等六个功能区。
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城东人民公园内。经略台传说是唐代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使时,为操练军士、登高望远而筑。台长35米,宽15米,高出地面4米,台上原有建筑经历代兴废已难考。现台上所存真武阁是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所建,虽经多次重修,但仍保持明代的样式。阁高13.2米,底宽13.8米,进深11.2米,木质结构三层楼阁。全阁靠8根巨柱支撑,用近3000件大小不同的铁木构件,凿榫相吻,以杠杆原理,相互制约,彼此扶持,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体。最为奇特的是第二层楼上4根内柱,竟柱脚悬空,离二楼板面2厘米~3厘米,神奇地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和屋瓦的巨大重量,其结构之精巧,令游人叹为观止。其实,全阁所有重量都分散在底层直通楼顶的8根立柱上面。真武阁依靠杠杆作用,稳固地维持着一座建筑物的平衡,虽经地震、风暴的多次袭击,却安然无损,成为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陆川谢鲁山庄:始建于民国9年(1920年),历时七年方建成。原为国民党少将吕春馆(芋农)的岭南型园林别墅,是广西三座古典园林之一。民国23年,李宗仁曾到该山庄游览。山庄外貌与普通农舍相似,庄内房舍则是依山构建,因地设景;全部建筑物都是砖墙瓦顶,小巧、通俗。山庄分为琅环福地、前山和后山三个层次。琅环福地为山庄中心区,包括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倚云亭、半山亭等;前山包括大门、二门、折柳亭、迎屐、含笑路;后山包括白云路、白云深处、梅谷等。其建筑主体由六处房子构成,即门楼、迎屐、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庄园工人宿舍。整座山庄可概括为一股山泉,二重围墙,三个层次,四个园门,五座假山,六处房子,七口人工池塘,八座凉亭,十二个游门口。
勾漏洞风景区: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北流市东南面3公里处勾漏山主峰下,因洞勾、曲、穿、漏而得名。占地面积204公顷,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勾漏洞是古代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二洞天”,以其勾曲穿漏特点而闻名。由宝圭、玉阙、白沙、桃源四洞组成,全长300米。
社会文化事业
体育:玉林是“全国田径之乡”。博白、玉州、兴业、北流4县(市)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各县(市)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向社会输送10万体育骨干,先后培养了获得金牌26枚,银牌9枚,铜牌9枚的乒乓球运动员梁戈亮,田坛名将“亚洲女飞人”田玉梅,打破跳伞运动世界纪录的杜昆明,打破潜泳运动世界纪录的游泳健将黎海心等一批国家级、世界级名将。2003年,本市体育代表团参加广西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组23个项目中16个项目的比赛,共夺得金牌45枚,银牌47枚,铜牌44枚,奖牌总数136枚;有7人次破自治区青少年纪录,代表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金牌数比上届多19枚,是上届的1.7倍,成为自治区运动会历史上最好成绩。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990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317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6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14张,被评为广西卫生城市、广西文明城市。每年10月举行一次“玉博会”,2007年11月18日,第十一届广西区运会在玉林体育中心开幕,有杨洪基、戴玉强、孙悦、汤灿等多位知名艺人表演了节目。2008年10月24日,第五届玉博会开幕式在玉林体育中心举行,有韩红、林俊杰、阎维文、张韶涵、阿里郎组合等著名艺人登台演唱。体育中心:因为玉林承办第七届区运会,所以建成体育中心,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最完善的体育场馆,有很多体育设施,坐7路车到终点站可以到达。教育:玉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当代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中国“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院士党鸿辛,中国工程院士李京文,乒乓球世界冠军梁戈亮,亚洲田径冠军田玉梅等均系玉林人。成就之一:基础教育惊人巨变。1990年11月,玉林地区成为广西第一个普及初等教育的地市。1996年,玉林地区在广西率先实现了“两基”目标。2007年,广西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评估验收,我市“两基”各项指标全面达标。2008年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今年高考不仅继续保持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持续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而且创下了我市历年高考的最好成绩,我市本科录取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全市应届生一本上线率位列全区第三名,全市示范性高中高考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区第一名,高中教育质量进入全区先进行列。成就之二:职业教育激情跨越。2004年,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视察我市职业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6年,《人民日报》《华南新闻》刊登了《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广西玉林市发展职业教育纪事》,《河北日报》、《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等新闻媒体刊登了《广西玉林市职业教育大发展》等文章。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玉林市的一张响亮的名片。2008年,我市有职业学校32所,其中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拥有2所万人职校,这是广西仅有的2所万人职校。成就之三:民办学校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民办幼儿园占90%以上,民办职校在校生占70%以上。我市民办教育成果丰硕,共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46万多人,为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市民办学校在办学规模、特色创新等方面走在广西前列。成就之四:师资素质整体提升。通过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我市21世纪园丁工程”和“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三名工程”,抓队伍建设,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我市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99.15%,初中为95.83%,高中为85.36%。
经济状况
2010年玉林全年生产总值(GDP)83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创撤地设市以来新高,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快5.4个百分点,比全区快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30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2.05亿元,增长24.1%,其中工业增加值322.79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292.47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62.3%和30.4%,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51.4%。农业:2006年4月15日,玉林市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商务部、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素有“中国荔枝之乡”、“中国桂圆之乡”、“中国三黄鸡之乡”美誉的玉林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广西14个市之首。优质谷产量、肉类产量、家禽饲养量均居广西第一,其中肉类产量、家禽饲养量均占广西1/5以上。水稻免耕抛秧、马铃薯免耕栽培、蘑菇二次发酵、禽畜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领跑全区。玉林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1886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占广西的1/4;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13家,占广西的1/5。玉林市正掀起一轮台商投资的新热潮,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正在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典范。
工业:玉林著称“千年古州”、“岭南都会”,自古就是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非公有经济蓬勃发展,占全市企业数量比例高达80%以上,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以上。应该说,这为玉林打造中小企业名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打造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玉林市的核心战略是发展产业集群。玉林中小企业不仅数量上要增多,而且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中小企业产业群,形成强大的辐射力。为此,玉林市委、市政府结束了过去“漫天撒网”的发展方式,重点打造有区域特色的机械、健康、陶瓷水泥和服装皮革四大产业集群。如今,四大产业工业产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比重逾八成。机械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是玉柴集团,该集团以柴油发动机和工程机械为主营业务,去年销售收入368亿元。玉柴集团是广西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许多中小企业为玉柴配套生产,拉动了相关的汽配、农用机械等行业。健康产业集群包括食品和制药行业,除玉林制药小有名气外,还有众多中小规模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十亿元左右。水果、蔬菜、蘑菇加工产品主要出口海外,2004年又引进旺旺食品、燕京啤酒,食品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三环集团、兴业海螺为龙头的陶瓷水泥产业集群不断扩张。三环集团主营日用陶瓷,年销售收入超过六亿元,是中国日用陶瓷最大的出口企业,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销量和出口首位。另外,玉林因喀斯特地貌,水泥的原料石灰石丰富且品位高。原来的水泥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造成污染,现已引入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安徽海螺集团,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符合环保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未来有望成为华南地区重要水泥生产基地之一。服装皮革产业集群方面,培育玉林市福绵区为休闲服装产业基地,该区目前日产五十万条休闲裤、牛仔裤。另外,发挥富英制革的带动作用,努力扩大皮革生产及出口,把制革业和皮革加工业做大。为把玉林加速打造成中国中小企业名城,玉林从2004年起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声势浩大、以“中小企业大经济,玉林博览新商机”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玉博会”)。玉林打造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极大提升了玉林工业竞争力,通过打造中小企业名城,吸引了海螺、燕京、旺旺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玉林投资,结束了玉林没有知名品牌工业企业来投资的历史。
玉博会:经过多年的努力打造,从2004年开始,广西玉林市每年举行一次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玉博会”),这成为玉林积极主动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的平台,可以吸收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快速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之中,寻找新合作,共享新商机。玉林市素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全市中小企业密集,中小企业一直成为玉林经济增长的主力。玉柴机器、玉林制药、三环陶瓷、福绵服装、健康食品等企业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中小企业蓬勃兴起,形成了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和电子五大产业集群,使玉林成为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动力之城。玉林积极发挥全市1.89万家中小企业的内动力,以此刷新玉林的“城市名片”,通过实现中小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谋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玉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建设的叠加机遇,积极探索适合玉林实际的发展路子,提出了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的构想。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充分发挥玉林经济文化底蕴深厚以及地缘、区位、人文、资源等优势,注重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力引进资金、资本、人才、技术、项目,为玉林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一个玉林与世界各国企业家、投资商进行商品交易、投资洽谈、经济技术合作、文化艺术交流的新平台。随着第六届玉林博览会10月22日-10月25日的日益临近,玉林市在玉林城区茂林路口、电脑城路口、会展中心、体育馆、高速路口等地安装了巨大的广告牌宣传玉博会,营造浓浓的氛围,迎接盛会的到来。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见习记者潘燕记者李岳青)10月8日,记者从玉博会秘书处了解到,第六届玉博会招商招展工作成果丰硕。截至10月8日,已落实在玉博会上签约项目131个,合同投资额达232.76亿元;已确认展位1205个,占总应入馆展位的92.6%。
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