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晋中市地图 >
榆社县地图
榆社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名胜古迹有响堂寺千佛洞,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的庙岭山上,为北魏和唐代石雕。文峰塔,位于榆社县城东南一公里的巽山之上,因形如笔架,因而成名。化石馆,保存有第三世纪的化石。刚修建不久的云簇水库。此外,还有邓峪石塔、南村造像,均为唐代石雕作品。

自然地理

榆社为土石山区,境内群山环绕,浊漳河纵贯县境,山水相间、风景秀丽,为理想的水果、畜禽、蚕类,鱼类、药材生产地区。榆社笨鸡蛋、榆社阿胶、榆社肉牛、甲鱼、银鱼、酥梨、红星苹果、蚕茧、药材等均为山西名品,享誉日本,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本县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多黄土丘陵,浊漳河两岸有狭长的河谷平原。境内主要山峰;东有黑神山、石足岭;西有吴娃背、雾(悟)云山;北面有通梁山、三县垴等。海拔除黑神山1442米外,其余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以吴娃背1901米为最高。浊漳河由北而南纵贯县境,两侧有云簇河、武源河、泉水河、东河、南屯河等支流遍布全境。本县年均气温为8.8℃,一月零下7℃,七月23℃,年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70天左右。

榆社县文峰塔

榆社县城东南1公里的巽山之上,有一座创建于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文峰塔。此塔乃是根据“塔在巽(东南方向)峰则文运胜”的风水言论为振兴榆社文风而建,初期直呼“文风塔”,其后年湮代远讹名“文峰塔”。文峰塔从康熙末开始建,历时三年,至雍正三年(1725)告,成。塔为锥形砖木结构,共13层,高约38米,占地69.2平方米,内为空心,底层直径约3米。文峰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有砖砌月梯及回廊,可拾级而上;三层以上有用木板、铁钉而成木梯以供攀高。其间石阶层层,盘道曲曲,如步云路一般。塔体的外面,每层都有仿木结构砖雕出檐、斗拱;四面开砌拱券洞门,以供凭览;洞门之上有砖雕塔匾,图案花纹十分精致;塔顶置宝瓶,角隅悬挂风铃,微风吹动,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榆社文峰塔不仅构思奇特、工艺精巧、造型美观,而且选址巧妙,寓意深远,令人叹为观止。塔所坐之巽山,东倚崇峦,西俯榆川,南对笔架山,北临仪川河;塔建其上,宛如笔峰直插云霄,指星画斗;东方日出,塔影倒映仪川河水,如笔蘸墨,如虹饮池;从北向南望观,文峰塔尖正对准笔架山的3个山峰,其景颇似笔管搁在笔架之上。纵览文峰塔周围景观,上有层峦叠嶂,绵延千里;下有银丝玉带,清流掩映;塔身挺拔参天,足为大好河山添色增彩。榆社县旧有端午节踏柳之俗,文峰塔建成之后,民间相传游塔可治百病,于是踏柳被游塔替代。此俗相沿数百年而不变,故每逢端午节游人云集如织。高跷在考古发现中最早出土于榆社县,在晋中榆社县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可看到高跷、杂技的图画,虽然高跷无文字记载,但最迟也应从北魏开始了。在山西表演高跷的行列中,分成文高跷和武高跷两种。文高跷重于扭和踩,武高跷以表演特技为主。

农业发展

今年以来,榆社县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创新进取、负重拼搏,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他们认真落实农业“24字”方针,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35元,同比增长5.5%。启动实施亚行贷款“水肥一体化”项目,新发展拱棚、大棚蔬菜31亩(个),露地蔬菜1100亩。围绕“生态榆社”建设,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86万元,实施完成六大林业工程,造林绿化面积1.2万亩。扎实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投资8626万元,启动实施了五大类十项重点水利工程,其中投资6100万元的双峰水库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继续加强劳务输出,完成劳动力引导性和阳光工程培训5700人,涉外劳务输出120余人。切实加大沼气建设力度,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1100多个。制定实施《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降低农民办社成本,解决农民办社融资难题,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4个。

行政区划

榆社县辖4个镇、5个乡、1个城管委:箕城镇、云簇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北寨乡、西马乡、兰峪乡、讲堂乡、城区管理委员会。箕城镇位于县中部,驻地河南街村。东邻讲堂乡,南依郝北镇,西靠云竹镇,北与西马乡、北寨乡毗邻,总面积2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284人。辖:城关村、南河底村、赵道峪村、石栈道村、寨沟村、北泉沟村、廉村、上西山村、下西山村、板坡村、连家庄村、杜余沟村、贾峪村、河南街村、郜家沟村、北向阳村、南向阳村、旋余沟村、中余沟村、莲花池村、寺家凹村、潭村、李峪村、芦家庄村、坪上村、胡子沟村、赵家庄村、温家庄村、董家庄村、南马会村、北马会村、南王村、小杜余沟村、北王村、桑树沟村、马家沟村、山庄村、泥河掌村、中泥河村、东沟村、泥河口村、峡口村、南社村、寨上村、北逆流河村、南逆流河村、银郊村、东汇村、石花村、柳滩村、北枣林村、马家庄村、沿北村、小常家会村、大常家会村、王景村、红崖头村、山泉峪村、小下车村、大下车村、梁峪村、段家庄村、侯家庄村、杨家垴村、桑家沟村等。云竹镇辖:云竹村、向阳村、海银山村、西庄村、狐家沟村、巴掌沟村、南村、小马兰村、北村、白海村、清风村、赵庄村、申村、迷沙沟村、马兰村、崇串村、乔家沟村、金藏村、斗角沟村、北图划村、宁家沟村、和平村、东庄村、桃阳村、段家沟村、白家岭村、昌家沟村、西坡村、王家沟村、高庄村、林头村、枣林沟村、羊圈垴村等。郝北镇辖:赵家村、圪塔滩村、常银村、大南沟村、成家沟村、油房凹村、邓峪村、南沟村、韩村、阎家沟村、白庄村、西方山村、南庄村、南庄沟村、吴家庄村、邱园村、任家垴村、王宁村、梁寺头村、枣林村、上石拐村、郝北村、台曲村、庄头村、云安村、魏城村、东方山村、关园则村等。社城镇辖:社城村、南翟管村、北翟管村、龙门村、西河村、双峰村、北河村、圪麻凹村、官上村、新庄村、磨石村、维垴村、翟管沟村、石沟村、彰修村、道陆村、阳乐村、两河口村、石源村、郊口村、石会村、水泽村、沙旺村、焦红寺村、大牛村、顶村、西崖底村等河峪乡辖:河峪村、圪坨村、海眼村、北水村、西河底村、上赤峪村、偏良村、苍竹沟村、下赤峪村、固庄村、前庄村、南山村、管石崖村、致富沟村、后庄村、庄前村、东庄则村、青阳平村、龙王堂村、西周村、牛村、鱼头村、寄子村、刘家沟村、后河村、河窳村、岩良村、郭家山村、西沟村、辉教村、马家峪村、窑圪坨村、叶峪村、平底村、东形彰村、西形彰村、东清秀村、西清秀村、东坡村等北寨乡辖:北寨村、郭家社村、温泉村、杏花庄村、东沟村、堡下村、曲礼村、辉沟村、上城南村、东垴村、下城南村、郜村、高崖底村、白家庄村、石匣沟村、牛槽沟村、马陵村、南寨村、五科村、千峪村、孟家庄村、仰天村、赵王村、东湾村、水磨头村、黄岭村、青峪村等西马乡辖:西马村、东周村、大寨村、东马村、田家沟村、更修村、沤泥凹村、西宽村、北山晕村、南山晕村、南白村、北白村、小河沟村、羊山峪村、武源村、北余沟村、牛寨沟村、新村、段峪村、面疃村、官寨村、南岔村、紫寒村、牌坊村、井泉沟村、常瑞村、白北村、康五科村、东五科村、罗秀村、格子坪村、山头村、武庄村、东凹村、寺儿村、后岭村等兰峪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驻县城30千米,东北接讲堂乡,西连郝北镇,南邻武乡县,状似长方形,总面积70平方千米。总人口6937人。辖33个行政村:连庄村、王家沟村、后火烧庄村、前火烧庄村、大垴村、黄龙峪村、南窑村、常峪村、西窑村、后千家峪村、前千家峪村、窑科村、前牛兰村、苗牛兰村、高家庄村、后牛兰村、牛家岭村、麻池垴村、岚峪村、屯村、郭郊村、下咱则村、羊圈岭村、梁家垴村、平顶垴村、东寨村、大卜水头村、小卜水头村、小里道庄村、大里道庄村、拐则村、合朝村、王家庄村等讲堂乡辖:讲堂村、上咱则村、陈家峪村、下赤土村、上赤土村、建华村、龙王沟村、韩庄村、寺上村、元庄村、麦沙角村、芝草垴村、柳泉村、毛古沿村、将军墓村、十字沿村、果树村、梁家庄村、石墙村、前寺沟村、后寺沟村、蒲池村、杨家庄村、耿家庄村、合家垴村、剪子凹村、芽儿沿村、驼骆村、上村、甲沿沟村等

榆社县的经济

榆社县是山西省数一数二的贫困县,全县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省市领导,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很令人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