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县地图
玉树县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条件
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长达7~8个月,暖季只有4~5个月。年均温2.9℃,1月均温-7.5℃,7月均温12.5℃。年降水量487毫米。有耕地5000公顷,可利用草原116.3万公顷,森林2.9万公顷。有虫草、川贝母、大黄、羌活等400余种药材和百余种野生动物,其中16种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经济以牧业为支柱,农牧结合。主产牦牛、犏牛、绵羊和小麦、青稞、马铃薯等。“西宁毛”为名特产品。工业不发达。与称多、杂多、治多、囊谦、曲麻莱五县和西宁市通公路。名胜主要有文成公主庙。地理位置
玉树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东和东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南与囊谦县为邻,西和杂多县毗连,西北与治多县联境,北和东北与曲麻莱、称多县以及四川省相望。西起东经95°41′40″,东至东经97°44′34″,经差2°02′54″,南经北纬33°44′44″,北至北纬33°46′44″,纬差1°05′10″。东西最宽189.5公里,南北最长194.3公里,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全县地形以高原为主,西北和中部高,东南与东北低,最高山峰保俊色海拔5752米,东部正达金沙江水面海拔3350米,平均海拔4493.4米,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51座,大部分终年积雪。地形地势东临川西山地,南接横断山脉北段,西近高原主体,北靠通天河,全县纵跨长江与澜沧江两大水系,地势高耸,地形复杂,由唐古拉山余脉色吉嘎牙——格拉山构成地形骨干,从东向西横贯县境中部,蜿蜒曲折,形成树枝形山地,是两大流域的分水邻。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间有许多小盆地和湖盆。民俗风情
玉树是一片天然美丽富饶的草原,而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玉树摹上雄壮有力、粗犷豪放的歌舞盛况,人称玉树草原是"歌舞的海洋"、"歌舞的家乡"。青海广大藏区被称为"安多"地区,而玉树地区长期同川西区,西藏昌都地区联系密切,称为"康"区,连同这一带的藏胞,统称"康巴"地区。玉树地区歌舞的兴起,年代十分久远。结古寺一世喜那活佛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独创的一百多种"多顶求卓",奠定了玉树成为歌舞之乡的基础。加上玉树毗邻藏、川、滇的地域优势,不断吸收这些地区藏族歌舞的优秀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艺术创作,日积月累,歌舞为成为玉树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康巴人歌舞在青海民间歌舞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传统的玉树康巴文化艺术节不仅吸引着来自青、藏、川、滇、甘等省(区)的藏族群众和国内游客,还有美、英、法、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还有众多中外记者前来报道艺术节盛况。每年7、8月份,玉树草原牧草茂盛,一片碧绿,到处盛开着一束束、一簇簇姹紫嫣红、灿若云霞般和各种野花,宛如一幅尽善尽美的大型歌舞表演、骞马和物资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康巴艺术节拉开了帷幕。届时,会场周围几公里搭满了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帐篷,远远望去,如同一座独具风情的帐篷城。乡镇简介
结古镇:结古镇,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结古公社,1984年复设结古镇。仲达乡:仲达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面积710平方千米。辖尕拉、电达、塘达、歇格4个牧委会。1963年设仲达乡,1972年改设仲达公社,1984年复设仲达乡。
安冲乡:安冲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20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927.6平方千米。辖拉则、叶吉、吉拉、布郎、菜叶5个牧委会。1959年设安冲公社,1963年改设安冲乡,1972年设安冲公社,1984年复设安冲乡。
巴塘乡:巴塘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北接四川省,东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5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7%。面积2108平方千米。辖上巴塘、铁力角、下巴塘、相古、岔来、当头、老叶7个牧委会。1953年设布拉尼肖格(区),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巴塘公社,1963年改为巴塘乡,1972年复设巴塘公社,1984年改为巴塘乡。
哈秀乡:哈秀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00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1363平方千米。辖岗日、哇陇、甘宁、云塔4个牧委会。1959年设哈秀公社,1963年设哈秀乡,1972年改设哈秀公社,1984年复设哈秀乡。
结隆乡:结隆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85千米。人口0.5万,全部为藏族。总面积1856.6平方千米。辖措多、措桑、措美、群勤、杂涅、德勤6个牧委会。1959年建结隆公社,1963年设结隆乡,1972年复设结隆公社,1984年改设为结隆乡。
上拉秀乡:上拉秀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2531.8平方千米。辖曲新、日玛、玛龙、沙宁、加巧、布罗、多拉7个牧委会。1953年属拉秀肖格(区),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3年设上拉秀乡,1972年改设上拉秀公社,1984年复设上拉秀乡。
下拉秀乡:下拉秀乡位于县境南部,东接四川省。距县府驻地90千米。人口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2826.5平方千米。辖嘎麻、野吉尼玛、钻多、当卡、白玛、拉日、塔玛、苏鲁、高强9个牧委会。1953年属拉秀肖格(区),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3年设下拉秀乡,1972年改设下拉秀公社,1984年复设下拉秀乡。2006年撤销下拉秀乡,设立下拉秀镇。
小苏莽乡:小苏莽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95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2147.7平方千米。辖西扎、本江、扎秋、多陇、让多、协新、江西、莫地、草格9个牧委会。1959年建小苏莽公社,1963年改设小苏莽乡,1972年复设小苏莽公社,1984年改设为小苏莽乡。
基础设施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585公里,其中,县乡公路221公里,乡村公路1460公里,在现有公路总里程中有黑色油路162公里,四级公路160公里,其余均为民工建勤修建的等外公路,全县九个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基本通车其中季节性通车通车1个(小苏莽乡),能通车的行政村有61个,占全县生产合作社总数的98%。通电村29个,通邮村62个,通电话村9个,通自来水村7个,通有线电视村5个。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206户,从业人员2215人,注册资金1291.5万元;从事经营的主要有工业、手工业、运输、商业、建筑、种植业、修理业、加工业和饮食服务业等。退牧还草工程稳步推进截止2005年底,退牧还草工程完成生态移民505户;以草定畜围栏建成1.73公顷,占计划的100%;各搬迁区水、电、路、学校、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已全部完成,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4171万元;以草定畜户有关建设任务完成100%。撤县设市
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玉树县撤县设市已成定局,新市名不是此前呼声极大的“三江源市”,而是根据当地州县两级政府所在地结古镇命名,即新市名最大可能为“结古市”。民政局证实:材料已送交国务院:4月15日上午,玉树州民政局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科科长久美才旺证实,玉树县撤县设市已成定局,目前相关材料已经报送青海省政府及国务院。“目前对玉树县撤县设市基本认同,但对于选送的3个新市名有不同看法。”久美才旺说,今年全国两会前,材料已经送交到国务院。
国土局证实:重建按县级市规划:玉树州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倪江也证实,玉树州所在地玉树县即将要撤县设市,“目前有关国土方面的规划,玉树县这一块,都是按照城市的标准设立的,尤其是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中,玉树县、结古寺片区,都是按照县级市进行规划的。”,此前在青海省两会时,玉树州州长王玉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玉树县撤县建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玉树撤县建市后,结古镇将发展成为多元特色旅游区、世界高原旅游目的地,青藏川三省(区)通衢的枢纽。新的玉树要打造成“川藏青接合部的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从目前玉树震区灾后重建情况来看,也是按照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来定位的。玉树县之前没有污水处理厂,震后在结古寺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更为重要的是,玉树震区灾后重建过程中,打破了原来的乡镇管理模式,成立了11个居委会和管委会,负责重建和日常事务,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为将来的撤县设市作准备。
叫“结古市”更符合历史沿革:据久美才旺介绍,当时提交的新市名有3个候选,分别是“三江源市”“玉树市”和“结古市”。但专家第一次评议时,基本否决了“三江源市”的提法,“玉树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但三江真正发源地其实都不在玉树县。”,久美才旺说,“‘结古市’更符合历史沿革。”,据介绍,“玉树”的叫法源于新中国成立后,此前当地地名叫做“玉许”,是格萨尔王的居住地,后根据谐音更名为“玉树”。“玉树州、玉树县政府所在地都在结古镇。结古镇历史超过千年,是藏区传统商贸中心之一,历史上叫结古多,和昌多(现西藏昌都)、达泽多(现四川康定)同为商贸中心。”,久美才旺说,地名更改要照顾历史渊源、并结合现实状况,“若改名为玉树市,会与地市级的玉树州形成一定冲突;从业务上来看,玉树县改名为结古市,更符合历史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