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电子地图 >
闸北区地图
闸北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事件

·光复闸北,·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闸北决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二八淞沪抗战闸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闸北战,·四行仓库守卫战,·解放闸北

教育资源

闸北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闸北青云路合办上海大学,培养了很多人才。现今位于闸北的学校有(部分):
小学:闸北区一中心小学,闸北区三中心小学,闸北区蕃瓜弄小学,闸北区实验小学,大宁路小学,大宁路第二小学,延长路小学,万荣路小学,洛川东路小学,柳营新村小学,和田路小学,大宁国际小学,闸北区第二中心小学,临汾路小学
中学:上海市市北中学,新中中学,风华中学,朝阳中学,青云中学,上海市第十七中学,上海市第六十中学,彭浦中学,育群中学,田家炳中学,向东中学,民办精文中学,‎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和田中学‎,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恒丰中学,闸北区第二中学,上海市彭浦第四中学,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大学:上海现代经济管理进修学院,‎

经济概况

闸北是上海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个中心城区,区情特点用四句话概括,即陆上北大门;市级商贸城;教育优质区;革命传统地。近年来闸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累计实现区级财政收入99.96亿元,年均增长20.75%。尤其是近三年以来,区级财政收入连续迈上新台阶,2004年完成22.90亿元,同比增长30.1%。2005年又达到30.52亿元,同比增长33.3%,是“九五”期末的2.57倍。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闸北抓住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遇,持续加大旧区改造、重大工程和环境建设力度。“十五”期间,累计动迁居民28090户,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旧区面积112万平方米。加大城市管理和市容整治力度,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开展市容景观示范区域、规范区域和达标区域“三区”建设,城区形象进一步提升。
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经过近年的招商拓展,闸北引税育财的增速名列上海前茅。2005年全区引进内资51.6亿元,合同外资2.57亿美元。在已经产生税收的引进企业中,税收大户不断增加,许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纷至沓来,如世界500强荷兰飞利浦中国总部、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在闸北投资新日本空调、英国康柏斯在闸北投资捷美铁路快餐公司、法国阿尔卡特集团在闸北投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电子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美国亚士兰注册闸北、迅达电梯不仅将中国总部搬至闸北并设立世界最大扶梯厂,更决定将其亚洲总部从香港迁来闸北。国内500强企业如四川长虹、TCL等近三十家企业落户闸北区。以电子通信、印刷制品、多媒体为重点的都市型工业健康发展,市北工业新区和彭浦镇工业小区建设不断推进,相继建成26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都市型工业对区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35%。
都市型工业:是闸北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以重点发展与多业并举相结合为原则,按照"五有二少"的要求,重点发展电子通信、印刷制品和多媒体等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都市型工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度,培育拳头产品、优势企业和特色行业,形成以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为点,彭浦镇工业小区为块,市北工业新区为面,汶水路两侧为线,"点、块、面、线"联动发展,并逐步向"面、线"集聚的都市型工业新格局。把市北工业新区建成发展都市楼宇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成为引进外资的重要基地。

地貌

闸北区境位于滨海堆积平原上,20世纪70年代初,在区境中山北路上海压缩机厂曾发现南北朝时期遗物,结合地貌演变过程分析,推定区境吴淞江以北所在的这片滨海堆积平原,大致是在距今1500年形成,即唐代前,不迟于6世纪初,由长江中上游带来的泥沙由西向东逐渐淤积成陆。滨海平原初步形成后,区境南部大致在今中山北路以南地区,复受至东注入海的古吴淞江的侵蚀改造,据地质勘察证明:吴淞江古河道下游流经今区境南部地区,并由西向北、东拓宽,流经区境南部地区的古河床沉积物埋藏于深约2.5米以下,宽度可达1.5公里左右。河床泛滥所及,达到区境西北隅邻近大场的彭浦附近以外的广大地区,区境今中山北路以南原古河道地区地势较低,以吴淞口陆程水准点为准(较青岛国家水准点低1.629米),地面高程一般约在3.4米以下,中偏北部地区地势居中,地面高程一般约在3.3~3.7米间。今延长路以北至彭浦新村西南,以及邻近大场的区境西北隅则地势较高,地面高程大都在3.6~4.65米,全区呈略有平缓起伏的特征。

历史名人

海瑞:(1514~1587年),广东琼山人,回族。字汝贤、国开。为人刚毅正直,自号刚峰,人称之为刚峰先生。明隆庆三年(1569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今江苏南京)十府,时水情严重,海瑞目睹人民困窘之状,奋然以身独任,疏浚吴淞江(苏州河)。浚地自嘉定黄渡至宋家浜(今福建路桥附近),长80里,原江面阔30丈,经议论加阔为45丈,约需银两7.6万余两。就借支军饷,借用历年导河所余,又用巡抚衙门所积赃款及仓储余粮,采取以工代赈之法,兴工疏浚。海瑞上书奏称:“吴淞江借饥民之力而故道可通,民借银米之需而荒歉有济,一举两利,地方不胜幸甚”。这次工程两月而浚建闸于二坝(清代闸废,地名尤称老闸)。明万历十五年十月(1587年11月)病死于任。
邓中夏:(1894~1933)1894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邓家湾村。是共产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又是共产党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学者。1933年5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不幸被捕,被叛徒供出了真实身份。在狱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的残酷摧残。监狱地下党支部通过难友对邓中夏说:“同志们很关心你,你有什么打算?”邓中夏听后激动地说:“请你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他给同志们上党课,讲马列主义,讲共产党员的理想和气节,讲工人运动。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深情地说:“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向刑场走去。临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吗?”邓中夏回答:“对你们当兵的人,我有一句话说,请你们睡到半夜三更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兵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敌人害怕邓中夏同志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在雨花台下,邓中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

人口民族

200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540人,人口出生率6.51‰。全年死亡人口5584人,人口死亡率8.01‰。人口自然增长率-1.5‰。外来人口131422人,出生人口1292人,出生率10.41‰。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99.87%,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89.16%。全区有3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35个、870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