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肇庆市地图
肇庆市相关地区地图:

科技教育

“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了产、学、研合作,与中山大学建立了校市全面合作关系,设立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3家,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育发展概况,德庆县德城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评估,成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一个“教育强镇”。肇庆方言:主要流行两种汉语方言:一是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广府话(俗称白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广府片,主要分布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第二部分是罗广片(又称勾漏片),分布于四会市、德庆县、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和高新区(大旺)区。全市总人口的90%以上使用粤方言,但各地又有地方色彩,在语意、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比如,怀集县就有上坊话和下坊话之分。二是客家方言,全市大约有30多万人使用,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四会市最多,有12万人。此外,还有怀集、封开两县的少数民族语言壮语及标语。使用壮语的主要居住在怀集县北部的下帅壮族瑶族乡和中州镇的部分村庄,大约有7000人,属壮语北部方言;他们与操粤语的汉族同胞交往密切,故与壮语北部方言又有明显的不同。本市操标语的约20万人,主要分布在怀集县的永固、诗洞、桥头、大岗、梁村等镇和封开县的河儿口镇、金装镇、长安镇的一些村寨。

旅游名胜

肇庆市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梅庵、德庆学宫、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国家AAAA级景区。全市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旅游资源单体95个,其中属自然旅游资源的58个,占总数的61%。肇庆市旅游资源品质高、类型多。以鼎湖山(风景区)、七星岩、大斑石(封开县)为代表的山岳与地质景观资源;以星湖、西江、贺江为代表的水景观资源;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黑石顶(封开县)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以古城墙、阅江楼、端砚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德庆龙母祖庙、梅庵为代表的宗教与民俗资源;以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等构成肇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使肇庆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具有明显的优势。经挖掘和整合,全市已形成以七星岩和鼎湖山为中心,连接四会贞山、广宁竹海大观、怀集燕岩和世外桃源、封开龙山和天下第一石、鼎湖葫芦山和九龙湖、德庆盘龙峡和龙母祖庙、高要广新生态园的“肇庆千里旅游走廊”,促进了全市旅游的发展。盘龙峡生态旅游区,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位于德庆县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整个生态旅游区占地3万亩。这里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旅游区,景区内古木葱茏,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椤遍布其间,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峡谷空气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米12.5亿个,是南中国最大的天然大氧库。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成功开发了勇士漂流、瀑布观光、峡谷品氧、全国最大的水车群、全国最具风情的山顶木屋度假村、熏衣草木屋王国酒店、盘龙天堂度假酒店、高空滑索、森林水世界等等生态休闲型旅游产品。自2001年开放以来,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成为广东省内游的必游精品景区。德庆是龙母的故乡。传说龙母养了五个儿子,小儿子斑龙特别调皮,经常在西江嬉戏玩水,兴起时兴风作浪,搅得西江两岸人民不得安宁,龙母一生气,把斑龙送到了一个山清水秀、林木幽深的峡谷,让斑龙在此修炼思过。龙母毕竟不放心,便要斑龙的大哥青龙来看着它,青龙、斑龙就盘踞于此,时时为附近的百姓施云播雨。后来这个峡谷就人们命名为盘龙峡。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陈列通过历史照片、文物等展示了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肇庆古城墙肇庆古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1987年至于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气候资源

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平均气温12℃,7月份平均气温28.7℃。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冻。年平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无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2006年,全市平均气温偏高,总雨量偏多,日照时数总体偏少。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1.6~23.1℃,比常年偏高0.7~1.0℃;年积温7911~8425℃,偏高306~411℃,是建国后第2个最暖年。年降雨量1704~2152毫米,总体处于正常至偏多2成之间,是2002年来降雨最多的一年;年暴雨日数5~10天,为1997年来第二多暴雨年份。年日照时数介于1407~1740小时,处于正常至偏少2成之间。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为低温阴雨偏轻年景,有轻度倒春寒;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强对流天气频发,大风天气较多,局部地方出现龙卷风。6月,西江、绥江流域连降暴雨,导致绥江水位超警戒;7~8月3个台风,致灾严重;7月高温酷热,最高气温直逼历史极值;8月秋凉,气温刷新低;秋冬少雨,气温高,“立冬”温暖如春;11月,出现晚秋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区低温霜冻明显。年内,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寒害等气象灾害在全市各地均有发生。

政府领导

市委书记:徐萍华,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锋

历史古迹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再造了一个“夜星湖”。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旅游文化

肇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000多年旅游历史。星湖、西江小三峡、德庆盘龙峡、封开白石岩、大斑石、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鼎湖砚洲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最负盛名。唐以来的七星岩摩崖石刻被誉为“千年诗廊”,与宋城墙、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山川毓秀,物产丰饶,金、玉、木、石诸材俱备,能工巧匠代有其人。端砚被誉为我国“文房四宝”之珍品,四大名砚之首。“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熏。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观宽顽何足云。”这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所写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高要市盛产蒲草,高要草席生产有4000年历史,以草细柔软、编织精美为各阶层人士喜爱,色泽鲜艳、质地柔软、织花美观、虫蚁不蛀、冬暖夏凉而驰名。那时,编织草席的原料一-蒲草,主要出产于七星岩四周的沥湖、野塘之中,但1956年在七星岩四周建起了一个浩瀚似海的大湖之后,就再没有看到这种蒲草了。现今,编织草席的蒲草主要来源于西江南岸高要市的白土镇,莲塘镇和金渡镇一带,它细长、光洁、柔韧,有“赛龙须”之美誉。蒲草晒干后,要经过挑选、舂平、漂洗、染色,然后方可编织。现肇庆市郊和高要等地从事肇庆草席编织的有近10万人,每年编织的各款草席达17o多万张。肇庆草席,以功用划分,有睡席、枕席、沙发席和包席;以花色品种划分,有白席和花席。肇庆花席颜色鲜艳,花款繁多,有蝴蝶、花鸟、连环扣、二龙争珠、双凤朝阳、心心相印等如意吉祥图案,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工艺画屏。肇庆草席向以细密无接草者为上品。肇庆的牙雕、玉雕、竹编和工艺扇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剑花、蛋花、肇实、首乌,还有紫贝天葵,都是名优特产;清蒸文(山乃)鲤、清蒸麦溪鲤特色名菜,肇庆独有;天下粽子肇庆有,肇庆裹蒸天下无,民间美食,天下无双。肇庆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怀集的“贵儿戏”是我国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鱼龙舞、雄鸡舞、麒麟白马舞、十二月采茶歌,400年来至今传唱在田垌村圩。在肇庆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龙母文化等等异彩纷呈,包公文化尤其是包拯治理端州的事迹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94年国务院公布肇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

一、在建铁路及城际轻轨:1、南广铁路,跨桂、粤两省区,始自广西南宁市,经贵港、梧州,广东省云浮、肇庆、佛山至广州,线路全长577.1公里,其中广西境内349.8公里,广东境内227.3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3座。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的要求。建成后,远景运输能力为货运量2000万吨/年,日开行客车110对,南宁至广州可在3小时内到达,比现行运营时间节省约11小时。南广铁路由铁道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共同出资建设,并组建南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工程建设工期4年半。2、广佛肇城际轻轨,广佛肇城际轻轨已于2009年9月29日启动,全线将于今年底全面开工,总工期为4年。广肇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全长83.367km,起始于佛山西站,终止于肇庆站。其中高架线74.59公里,地下线2.03公里,隧道2.203公里,路基4.544公里,除了佛山西站,三水城区和肇庆羚山以隧道形式穿越外,全线再无地下线路。全线设车站11个,其中高架站7个,地下站1个,地面站3个(1个预留)。3、柳肇铁路(规划在建),柳肇线位于广西、广东境内,跨越广西柳州、来宾、贵港、梧州等地市及广东肇庆市。线路自柳州枢纽进德站引出,经象州,以隧道穿越大瑶山,经平南后引入既有洛湛线梧州站,跨桂江,经封开、德庆、禄步,以隧道穿越北岭山后引入肇庆东站。线路全长414公里,其中广西境内262公里,桥隧比50%。主要技术标准: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2000米,困难地段1600米,限制坡度6‰,电力牵引,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自动闭塞。项目投资估算总额303.8亿元,由铁道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合资建设,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使用银行贷款。工期4年。设计单位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本线是一条客货共重,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线。本线的建设将大大地改善和优化广西路网布局和增强贵阳、广州间货物运输的机动灵活能力,柳州至肇庆铁路将是贵阳至广州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扩大西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客货交流,对加强区域路网能力、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增强区域铁路网灵活性等均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是完善地区交通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满足沿线重点工业企业外部运输的需要,为本地经济腾飞创造条件。
二、已通车铁路:8、广肇高速公路,它的建成,结束了粤西肇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该高速公路未来将与广梧高速公路连接,并直接沟通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9、广贺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国家重点交通工程广贺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于2010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项目全长约118公里,总投资概算89.85亿元。该路的建成,不仅进一步拉近了粤西北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的距离,还将成为广东通达湘桂和沟通大西南的重要干线。这条高速路将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汕头至昆明,广州至贵阳等高速公路在怀集相交,是广州通达大西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