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石家庄市地图 >
正定县地图
正定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正定县地处冀中平原,古称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石高铁、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其中,有“京南第一古刹”之称的隆兴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寺内21.3米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是全国最高的立式铜佛,与唐代建筑华塔、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五代遗物文庙大成殿,堪称中华文物之精粹,改革开放以来,正定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旅游胜地

主要景点,正定古城墙南城门,中国十大著名寺院——隆兴寺行宫,三国名将赵子龙——赵云庙,佛教临济祖庭——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海内海内外孤例——广惠寺华塔,开元寺须弥塔唐代钟楼千年赑屃:现代影视基地——荣国府宁荣街,最早的孔庙——县文庙大成殿,府文庙戟门,唐代风动碑,明代名门望族——梁氏宗祠,中国文化胜地——蕉林书屋,崇因寺藏经楼,民国总理家宅——王家大院,马家大院,国家乒乓球基地,正定科技博览馆,历史文化街区
隆兴寺: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县城,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隆兴寺这座千年古刹,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这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有22.28米高,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
开元寺:正定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现存的建筑却是显著的唐代风格。与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开元寺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bixi)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有关专家考证,为后唐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是研究我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堪称天下第一。现存于开元寺内。
天宁寺: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赐名“承天寺”。政和年间(1111-1118)始称天宁寺。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为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寺”。现仅存天宁寺大殿。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大殿是我国南方现存典型的元代木构建筑之一,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大殿当心间东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祐五年岁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双钩墨题记。梁架经碳-14测定,有的柱子距今千年,有的梁柃、斗拱距今八百年,由此可见,此殿在元代重建时,保留了部分宋代木构件。在梁架结构上,大殿也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筑风格和特征。
天宁寺凌霄塔:凌霄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现存的四座古塔之一,位于城内天宁寺,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因其巍峨挺拔、直插云际,故名凌霄。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当地百姓俗称木塔。清光绪元年刊《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当时寺院规模宏大,轴线分明,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凌霄塔、后殿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晨钟暮鼓,香火鼎盛。直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天宁寺还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正殿五间,前承抱厦三楹,殿后浮图九级(即凌霄塔),高插云际,屹然,为一郡之观,与须弥、澄灵、多宝诸塔相辉映”。民国初年,寺院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凌霄塔共九层,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其平面呈八角形,高40.98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为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为木结构。在结构形式上,塔身下三层与以上各层也迥然两样。下三层除塔檐的椽飞为木制外,其他诸如斗拱、角柱均为砖仿木结构。二至四层各层由外出冰盘檐构成的狭窄平座也均为砖仿木结构。冰盘檐结构形式美观大方,自然得体,在现存塔中极为罕见。每层正面各辟拱形门或直棂窗。四至九层每面分为三间,斗拱、檐飞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杀,从而形成抛物线外廓,给人以轻盈挺秀、稳重柔和之感。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这样的结构对塔身稳定性非常有利。这也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然而,保存下来的实例并不多,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凌霄塔外观好似高层楼阁,每层均设门、窗,塔内逐层设置楼梯,可以登临远眺。由第一层进东、西、南三门可至塔心室。进北门沿阶梯可登临顶层,纵览古城壮丽景色。因其是古时正定的制高点,此处的胜景自然免不了引发文人墨客的诗兴,清代文人谢庭芝就曾有诗曰:“萧寺峻峭百丈楼,佩萸载酒到高头。云擎旭照三关晓,天接沱光一色秋”。凌霄塔自清早期重修后近三百年间一直未进行过维修,到我国解放时已残破不堪,尤其是经过1966年邢台地震后,毁坏更甚,塔刹坠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198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予以重修,在保持原貌的原则下,于1982年进行了落架重修。
临济寺: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灵塔举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一修缮,焕然新姿。临济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临济院在城东南二里许的临济村创立。晚唐时禅师义玄驻锡此院并创立临济宗,四方信徒纷纷来此参师求学,极盛一时。义玄,唐代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为探求佛教真谛,云游天下、参学诸家。曾受法于洪州黄蘖山高僧希运,精研佛教经律。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北归乡里,抵河北镇州城(今正定),主持临济院,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国,而且以北方人豪迈勇猛的气质,阐发禅宗新义,为禅宗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他学识渊博,禅风峻峭,光收徒众,自成一家,并以寺名宗号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产禅宗五大支派之一。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逝寂,懿宗赐溢“慧照掸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金大定年间(l161一l189年)重修。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帧加封义玄为“真常惠照禅师”。同时,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层正面圆拱形门楣上端镶嵌篆书“唐临济惠照澄灵塔”石匾。宋代以后,禅宗中的两大支派临济宗与曹洞宗特别昌盛,并传人的本尤其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因此。近年来多次派遣代表团前来拜谒祖塔,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澄灵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纽带。该寺于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佛教团体。1986年以后,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法乳堂、传灯堂以及山门殿等建筑,使之成为正定名刹。2001年06月25日,临济寺澄灵塔作为金代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长乐门:据相关资料记载,正定城墙属府级规制,周长24里、高3丈3尺,设有四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经过岁月的损耗,正定古城墙仅存有颓壁残垣和南、西、北三座摇摇欲坠的城门。现在的长乐门是后来修复的,城门分上下两层,上屋檐下的“长乐门”牌匾为著名书法家启功所书。在城门之上,城墙之侧,极目北望,正定四塔历历在目,最近处的华塔可观其全貌,笔直的历史文化街别有风味,遥想当年的临城大将,站在城楼上指挥着万般人马,威风凛凛……,重修的长乐门高10多米,两侧各有50米的城墙,走在两侧的城墙上,能看到城外残留的原城墙遗迹。在长乐门城楼下面,还陈列着青龙刀、蛇矛、戟、棍等古代兵器模型,西侧还有一面常山大鼓,为城门增添不少气势。在城门东西两侧,还有残存的城墙,但已经被人挖得岌岌可危,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土坯,好像随时可能彻底塌陷,让人不由有些感慨。小贴士:在城门北侧立有一些正定历史文化名人的石刻雕像,如秦国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云和元朝杂剧名家白朴等。历史文化街最南头就是号称三关雄镇的南门了.这虽然不是国家级文保景致,但毕竟也是正定一大象征.南城门坐北向南,丽阳高照,显示其古朴雄伟的一面。在河北大地,早就有个说法:北京府,保定府,正定府堪称历史上战略三关,正定这座古城,当然也就叫三关雄镇了!南长门,虽然不是上级别的文保单位,可它却几乎是正定的象征,无论是春日丽阳,还是雪后登门,你均可以看到南岸苍茫的滹沱河,那份心情足可以与登临岳阳楼相媲美!
广惠寺华塔: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位于正定县历史文化街区东侧。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凶猛的狮子、剽悍的大象、欲跃的青蛙,无不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第四层周身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五光十色,光彩夺目。该层上端以砖刻制斗拱、椽、枋等,上覆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乘兴挥毫,题额作诗。广惠寺因有华塔又称华塔寺。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1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广惠寺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定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正定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古代北方著名重镇,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寺庙及文化遗迹众多,风俗小吃独特。因其解放后为县城,许多人对此深入了解不多,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进古城正定》,该书60万字,大16开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谓集正定历史文化之大成,是您全方位了解古城正定的首选。京外名刹之首,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世界冠军摇篮,游正定古城赏千古之美,北方三雄镇佛教正定城

范仲淹故里

范仲淹生于正定府现在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公认,原因有三条:一是范仲淹自报家门:范仲淹在为其胞兄范仲温所撰写的《范府君(仲温)墓志铭》中写道:“考讳某,归皇朝,历真定府、武信军掌书记。”“考讳某”,指他父亲,即范墉任过真定府掌书记。证实范仲淹之父曾在真定府为官。他与他的好友韩琦,韩琦在正定府为官,他刚到正定府范仲淹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他们俩是很好的朋友,后来把他们都升到中央政府,后来又受人嫉妒,被排挤,贬官。信中说:“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意思是说正定是一个好地方,我就生在那里,从离别以后我始终没有回去。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生在正定。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位于石家庄市区东北方向,距市区32公里,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2008年吞吐量已突破100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石家庄正定机场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主要备降机场之一。石家庄已与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大中城市开展互办特快专递业务,通信便捷;全市电话总容量超过50万门.。
定发展前景(正定新区、空港新城)
正定新区,原称滹沱新区。2009年,河北省政府提出石家庄要打造成500万人口城市的目标给石家庄建设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石家庄市实际,做出北跨滹沱河、建设正定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定新区西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依托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延续城市文脉,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城市新名片。新区南依滹沱河这条石家庄母亲河,将使石家庄成为真正的滨水城市,城市环境将全面改善,城市品位将全面提升。正定新区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网,三轴两带,十大片区。它山水交织,雍容大气,构成石家庄发展的新篇章。一心:指起步区建设的中心,即为市级中心,一网:则是依托滹沱河和周汉河,构建东西生长、南北参透的绿化网络,三轴:包括中部公共服务轴、东部产业发展轴和正午科技发展轴,两带:指的是滹沱河公共带和周汉河休闲带,十大片区:则是以空间结构为依据,结合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以及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将正定新区划分为10个片区,新区建设按照三期圈层推进。一期,率先启动3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城市建设重心开始向北转移,以综合商务中心带动新区建设,居住人口30万人;二期3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5万人。逐步开始新区中央商业带建设,着手打造市级商业中心;三期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0万人。推进职教综合服务带的建设,大力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首先,依托滹沱河生态景观环境,与正定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紧密联系老城区,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集中打造30平方公里起步区。起步区范围北至正无路、西至京珠高速、南至滹沱河畔、东至太行大街以东地带。以“三横三纵”的道路网建设,构筑起步区发展骨架;以滹沱河、周汉河整治以及园博园、滨河公园建设,构筑起步区生态格局;以综合商务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总部经济等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带动,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10平方公里展示省会形象的新地标区域。核心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规划核心理念:“面城迎河、融古通今”。“面城迎河”:打开西南侧开敞面,与主城遥相呼应;整体高层布局体现迎河环抱之势。“融古通今”:强调核心区与老城区及正定的和谐发展,在布局上强化呼应关系。核心区北侧综合商务中心强调布局庄严工整,整体空间格局以格网形式延续北方城市庄重大气的风貌。综合商务中心区:以综合商务为中心,打通南北大型开放空间通廊,形成尺度宜人的商务办公区。会展中心:西侧靠近总部基地布置会议功能,东侧展馆沿滹沱河界面展开,形成良好迎宾面。总部基地:以滨河大道为起点,引导空间联系综合商务中心,以交错布局、渐次抬高的高层序列构建未来的总部区域。商务办公区:从核心开放空间向东布置高层办公轴带,布置商务、金融、信息、媒体等功能。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等因素,石家庄市规划局提出27个近期启动的项目以及8个预留公共设施项目。其中近期安排建设项目11个、道路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6个。同时谋划了8个预留公共设施项目。力求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推进和带动新区建设全面展开。近期建设项目:综合商务中心、省园博园、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新区医院、新区中学、总部经济区(一期)、规划展馆、职教园区(一期)、城市综合体等11个项目。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北部,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万,是河北省按照“科学发展的实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增长的带动区”的发展目标重点打造的省级开发区。目前《石家庄空港工业园概念规划(2010—2040)》和《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起步区总体规划(2010—2020)》已经石家庄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园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供电等专项规划也已通过专家论。该园区地理位置冲要,拥有集航空、高速、高铁、城市轻轨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园区与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比邻而居,距河北省会石家庄30公里,首都北京200公里,天津新港350公里,黄骅港300公里。107国道、京深、京昆高速公路纵横南北,石太、石张、青银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石高速铁路在园区设有专门的停靠站,到首都北京仅需45分钟;从高速铁路停靠站直达机场候机楼的城市轻轨,换乘极为便利;机场快速路、太行大街、东三环从园区直达石家庄市区。立体的交通网络,实现了航空与陆路之间、园区与市区之间“零距离换乘”和“无缝隙衔接”。《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规划》由石家庄市规划局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控制区东起规划京港澳高速公路,西至现状京珠高速公路,北起无繁公路,南至规划张石高速公路连接线,共计124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0平方公里。随着石家庄空港功能设施的不断完善,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周边也将形成一个集商贸金融、休闲旅游、会展中心、生态住宅、文体中心、学校、医院于一体的商贸新城。该园区依托保税物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外包和先进制造业,建设产业新高地;依托京石客运专线、京石城际站,发展商贸金融、休闲旅游、科技研发和商居等产业,建设“宜业、宜居”服务新城;依托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发展航空总部经济,以航空运输业、航空配套维修制造业、高端商务服务业为重点,建设华北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服装产业园、高端食品加工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台湾园、福建园、浙江园等一批特色园区的规划布局,还将为园区聚集特色产业,培育链型产业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园区导入环保生态、宜居生活理念,规划建设中小学校、文体中心,引进高等院校,配套供热、供水、供气、供电、污水处理等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倾力打造和谐、畅达、宜业、宜居的空港新区。

基本概况

赵国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年),为公子元筑一城,叫元氏城,这座城就在今元氏县常山郡故城遗址上。西汉初刘邦三年(前204年)下令在元氏城内设置恒山郡,并设立元氏县,下辖周边十八县。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皇位,为避帝名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从此,常山郡诞生于元氏城内。这段历史一直沿续到东汉和三国时期,时间长达400多年以上,直至西晋初年(公元281年),将常山郡治所从元氏城移至真定城(今石家庄东古城村的东垣故城遗址)。从此元氏县改属赵郡,而常山郡治真定,下辖八个县。130123正定县,130123100正定镇,130123101诸福屯镇,130123102曲阳桥镇,130123103新城铺镇,130123104新安镇,130123200南牛乡,130123201南楼乡,130123202西平乐乡,130123203北早现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有“京南第一古刹”之称的隆兴寺--既大佛寺,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寺内21.3米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是全国最高的立式铜佛,与唐代建筑华塔、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五代遗物文庙大成殿,堪称中华文物之精粹,改革开放以来,正定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还有闻名的大佛寺。

自然地理

山:地势:太行山脉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像一堵石墙将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隔开。由太行山向东经过短短30千米的山前倾斜平原,海拔高度迅速降到50米,再向东直到渤海湾300多千米,整个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海拔高度平均在30米以下。地形:正定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冲洪积扇的中上部,为山前倾斜平原。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105米(陈家疃一带)至65米(蟠桃一带)之间,自然坡度千分之1.3。正定县城海拔高度为70.0米。地质:正定位于太行山东部的南北30~60千米宽,东西80~100千米长,厚度为800~2600米的一整块沉积岩石上,没有地震带,地震基本裂度7度。地表向下揭露厚度17.00米范围内,可分为4层。最上层为耕土层,厚度0.4~0.6米,第2层为轻亚粘~亚粘土,厚度为2.75~5.5米,第3层为砂类土,厚度为0.3~5.28米,第4层为粘土。无不良地址现象,地下水无结晶性侵蚀和分解性侵蚀,适宜建筑。地表所出露的各类地基承载力:沙类土一般在14~24吨/平方米,亚沙地在13~20吨/平方米,天然地基承载力一般为12吨/平方米以上,适合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
气候:正定位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大陆季风气候明显,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气温:日平均气温13.1℃,最高气温42.8℃(2004年7月15日),最低气温-26.5℃(1951年1月8日)。湿度:平均相对湿度62%。风向:年平均风速1.4米/秒,7级以上大风天数9天,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降水:平均年降水量534毫米。1954年降水量最多达1105毫米,1957年降水量少,仅265毫米。霜雪:初霜日平均为10月17日,终霜日平均为4月4日,无霜期年平均198天。降雪:初雪日平均为12月1日,终雪日平均为3月9日。土壤开始冻结日平均11月12日,终冻日平均在3月13日,年最大冻土层深度为54厘米(1984年)。日照:平均日照时数2527小时,日照率58%,太阳辐射总量平均127千卡/平方厘米。水蒸发: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8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5倍。
水:河北平原上的河流发源于西部山区和山西高原。北部大清河水系的河流汇流于白洋淀;南部滏阳河水系汇入宁晋泊,中部子牙河水系的滹沱河水系直入东部献县洪泛区。遇有大的降水时,山高坡陡洪水奔泻而下,东部平原高度落差小,排水不畅,在白洋淀、宁晋泊、献县泛区大量滞留,形成大面积滞洪区。太行山和中部平原邻接平原(山前倾斜平原)成为南北交通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都在山前平原上,由此形成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经济发达地区。河流:滹沱河是流经正定县的最大河流,位于县城南部,距南城门不足1千米,入西北——出东南流向,境内长34.6千米,河床宽3~5千米,安全泄洪流量3600立方米每秒。木刀沟位于正定县境北部,自陈家疃入正定县界,东经西平乐乡出境,境内长10千米,安全泄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周汉河,紧靠滹沱河东行,绕县城西、南、东三面,由固营村出境入藁城市,河长27千米。安全流量40立方米每秒。磁河于正定县西北陈家疃村、西宿村一带入境,西北——东南向,至咬村、东杨庄一带出境入藁城,境内长23.5千米,宽5千米,河道总面积6.15万亩,久无水,也不行洪,为干枯河道沙质河滩,俗称“老磁河”。水源:正定县地质构造砂卵石比例较大,天然补给条件好。全县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8亿立方米。浅水层含水组(0~70米)蓄积量338亿立方米;中层承压水组(70~160米)蓄积量为661亿立方米。水质好,矿化质在0.2~1克/升,PH值在6.5~7.8之间,汲取地下水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即可直接使用,是理想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土壤:土壤类型分为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是褐土,占土地总面积的80%,除滹沱河及其沿岸,均属褐土区。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24%,全氮含量0.077%,速效磷为10.6PPM,碱解氮为59.4PPM,速效钾为94.4PPM。土壤养分状况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河北省属上等水平,是农作物单产高的主要原因。
赵佗故地:河北省正定县:秦朝时为恒山郡真定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村),赵佗的出生地。广东省龙川县:秦朝时为南海郡龙川县,赵佗平定南越后做了6年龙川县令。广东省广州市:秦朝时为南海郡番禺县,是南海郡郡治所在地,赵佗做了4年南海郡郡尉。秦灭亡之后,赵佗又以番禺为都城,创立了南越国。番禺也是他的墓葬所在地。赵佗先人墓地:汉文帝派人修建,在今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村,2006年重修为赵佗公园。备注,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年代并没有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有关记载推算而得。所以目前对南越国建国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前203年(参见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网站),一说是前204年(参见《南越国史》,张荣芳黄淼章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常山真定赵云故里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容貌:身高八尺,姿颜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