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玉树州地图 >
治多县地图
治多县相关地区地图:

投资环境

交通方面:已形成了加吉博客洛镇为中心,以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网络,并实现了结古——治多——曲麻莱公路黑色化。
电力方面:3×500千瓦的聂恰河电站正在开工建设阶段,预计今年一台机组发电,明年十月底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500千瓦的当江荣电站正在发电运行,五乡一镇光伏电站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行。
通信方面:行到了快速发展,与国际国内通讯实现了程控化,移动小灵通通讯开通使用。
城镇功能设施:城镇功能设施齐全,商业、文化、电视、体育、卫生、教育、旅游等城镇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县各类旅店、餐饮、批发、零售的商业服务网点230余个,拥有各类学校15所,卫生机构9院(所),其中县级医院一所,藏医院一所,医疗设备齐全。
投资方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精神,以及本县经济发展规划要求,鼓励外商和县外客商投资以下主要产业领域。(一)畜牧业,重点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二)医药业,重点为藏药资源开发利用。(三)旅游业,开发可可西里探险,贡萨寺旅游景点建设等。(四)矿产品加工业,重点为铜矿、彩玉石资源开发利用。(五)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项目。(六)城镇建设、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七)社会公益性项目。
投资方式: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投资方式。

特色经济

切实加强牧业基础地位,着力解决“三牧问题”:进一步巩固牧业基础地位,推进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牧民的收入。“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三牧”工作,牧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牧业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该县牧业的基础设施差,牧区生产方式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牧民增收问题仍是该县当前“三牧”工作的核心问题。为了切实解决牧民增收问题,“十一五”期间要把解决好“三牧”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必须积极探索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新办法,充分发挥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牧业适应市场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牧业生产方式更快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实现牧区经济健康发展,重点组织实施好牧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加强牧业基础地位,推进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牧业是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基础性产业,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牧业的重要地位。“十一五”期间,要以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牧业。采取以工补牧的助牧试,继续着眼于创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围绕优质肉食品、中藏药材、特种养殖等牧业工程,增加畜产品的加工改造,优化和调整牧业产业及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后续产业,加强牧业产业化进程。第二,强化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下大力气改善乡村公路状况,基本实现村村通车的目标。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牧区人饮解困工程。“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抓好并积极实施的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城镇防洪工程、人饮解困及安全饮水工程、水土保持、草原保护建设、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科技支撑、长江防护林工程、牧区通路工程等。第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努力建立促进牧民收入环境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落实三江源生态保护、退牧还草等对牧民生产、生活补偿资金,增加牧民补偿性收入。发展壮大牧区二、三产业,增强牧民非牧收入。加大牧民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牧民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加强对劳务输出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有针对地组织外出务工,加快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相关政策,优化务工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就业,引导牧区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结合“三江源”生态环境与保护工程的实施,加快城镇化生态旅游开发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引大批牧区富余劳动力及生态移民就业。
优势资源和特色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使之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矿产资源开发。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抓好现在矿产资源的管理和技术改革,加大地勘工作力度,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严禁乱挖乱采。中藏药资源开发。治多县藏药资源丰富,要加快开发利用力度,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牧药材资源的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因地制宜开展中藏药,用动植牧资源的繁育和种植,建设治多县中药材综合加工厂,并逐步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利用该县地处三江源的地理优势,独特的高原景观和康巴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开发贡萨寺旅游景点,狩猎场等景区景点,加快旅游公路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来治多参观游览。“十一五”期间争取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7万人次,使旅游业成为该县的另一个重要产业。

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建设一批基础性重点骨干工程改善投资硬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四制”。“十一五”期间,本着“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加快交通、通讯网络和能源、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等建设步伐。
一、交通: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质量。以治多县城为中心,以县乡公路为主线,以完善和改选全县等外公路为重点,力争实现县乡公路黑色化、乡村公路等级化、村组公路畅通化,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十一五”期间,建设通乡油路345公里,通乡村公路3348公里,便民独立桥70座,连网公路135公里,外通公路326公里,通村油路434公里,村级道路硬化100公里及改扩建玉治公路190公里全县重点交通项目主要有:县城道路项目、旅游干线公路项目;等外公路改造县乡公路、乡村公路、村组公路建设项目等。
二、人畜饮水: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水源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人饮工程建设以小型工程水源引取地表水为主,根据地区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引泉、截流、打井、管道输水等工程措施。“十一五”期间,水利部承诺基本解决全国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因此,该县要紧做好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可研和报批工作。主要建设内容有:修建引水枢纽、大口井、机井、土井、蓄水池、各类阀井、供水点、埋设干支管道等。预计投资724.08万元,解决6162人的饮水。
三、邮电通信:继续加强固定电话网的建设,积极发展移动电话。采用卫星、光纤等先进传输手段,步解决乡、村的通信问题,“十一五”期间实现六个乡(镇)全部通电话,县城开通无线市话业务,提高广大牧区的电话普及率。加强邮政网络建设,提高乡、村通邮率和邮件传递速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扩大互联网覆盖面。
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治多目前产业结构单一、牧民增收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全县扶贫开发要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快二、三产业的开发步伐。同时,加大畜群、畜种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贯彻实施畜牧业五项工程,到2010年生产母牛的比例达到54%以上,生产母羊的比例达到65%以上,羊、牛比例为6:4。

民俗风情

情歌醉花莲花太极垫(新郎下马处)送亲队,迎新郎哈达赞夺冠瞬间(跑马赛)
祭山男子:藏族根据自然地理特点的不同,把整个藏族分成了三大区域:阿里地区,卫藏地区和朵康地区。治多就区域来讲习惯上划归朵康,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却处于卫藏和朵康的交接点,处于康藏文化的交汇点上。民间盛传“玉树二十五族之角尖,卫藏三十九族之足底。上通卫藏,下接汉区,唐蕃古道穿境而过,长江、黄河出境东流”之说法。就藏族六大氏族来讲,属于米查尕氏后代。举办赛马会的主题内容是祭拜各部落自己的神山,举行一些法会。时间一般在春夏季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只是根据生产和生活上的便利与否,随时决定。赛马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举重、摔跤、拔河、赛马与马术表演,牦牛赛及佛事活动等。本地大型的结婚仪式,实际上是以婚礼为主旋律的小型赛马会。《格萨尔·嘉洛婚礼》是治多地区婚俗的模板。在这部史诗中描写了格萨尔赛马夺冠后,前往嘉洛家迎娶珠牡的壮阔场面。这场名震雪域的巨型婚礼,实际上是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藏族婚俗的大融合,从而形成了治多地区丰富而独特的婚俗文化。婚礼中大到场面的布置,小到举手投足都有非常严格的讲究。婚礼收尾时的大联欢,是以赛马为主,包括其他各种竞技表演。
佛教文化:祈福众生用身躯丈量虔诚,宗咯巴大师铜像头部则寝宫,贡萨朋措强巴岭
格萨尔文化:颇章达则山嘉洛红宫遗址珠牡浴池,珠牡马圈聂恰河天然石桥天然石桥上的格萨尔王的脚印
格萨尔艺人:著名的格萨尔艺人才仁索南,他的说唱目录达324部。《格萨尔》艺人拉布东周的说唱目录103部,《格萨尔》艺人索南闹布,说唱目录189部由《格萨尔.赛马弥王》改编的舞剧,治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区划人口

治多县是个纯牧业县,全县辖5个乡1个镇,其中东部分布有2乡1镇,西部分布3个乡,下属20个牧民委员会员,68个牧民小组。全县共有所行政企事业单位(含5乡1镇党委、政府)87家,其中行政单位56家,事业单位20家,企业单位11家,军事部门2家。县干部职工899名。全县总人口26562人,其中藏族人口24341人,占97.7%,另有汉、回、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12人。

社会经济

县境内主要草场类型以高寒草旬和草场为主,其次是高寒沼泽草场,高寒灌丛草场和少量疏好草场,植被覆盖度为80%左右,草总面积3317.94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821.46万亩,其中冬春草场面积1241.94万亩,夏秋草场面积为1579.5万亩,冷暖两季草场之比为0.79;全县高寒沼泽草场和高寒草旬草场占全县可利用草场93.1%,畜产可食鲜草在200至300斤左右;其次是高寒草原草场和灌丛草场;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畜产可食鲜草100至200斤,全县各类牲畜存栏达43.55万头(只、匹),其中牦牛为123000头,绵羊310112只,马2388匹,人均占有牲畜16.3头(只),适龄母畜比例为49.96%,仔畜平均繁活率为93.3%,成畜减损率为3%,牲畜总增率为31.6%,出栏率为38.2%。
(一)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治多县自然条件空间分异强烈,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在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有高等植物50科184属484种。野生动牧也较多有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原羚、狐狸、岩羊、盘羊、藏野驴、雪鸡、麝等珍稀野生动物。
(二)矿产资源:治多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锌、石棉、芒硝、水晶、盐、煤等。但因境内形式复杂,海拔高,交通不便等原因还未开采。
(三)文化资源:治多县境内具有长江源头和可可西里探险、藏传佛教文化、格萨尔文化、民族歌舞等独特的文化资源。
(四)畜牧业资源:治多县是青海省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05年底全县牲畜存栏数达56万头只,具有十分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在大力实施畜牧业结构调整政策后,效益性畜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在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潜力。
(五)水利、光能资源:治多是长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大小河流80余条,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30.95万千瓦。境内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数可达27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640千焦/平方厘米以上。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源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普及率达90%以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六)旅游资源:该县境内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万山之宗昆仑山,百川之祖通天河,动物王国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昆仑山口世纪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牌,江源庐山——烟章挂大山峡谷,神秘的客甲尕哇雪山,绝代佳人牡的浴池,“银湖寿浪”等“嘉洛十景”,闻名遐乐的宗喀巴大师镀金巨像和佛堂内炉火纯青的壁画艺术,堪称“雪域之最、中华瑰宝”。江庆《甘珠尔》石刻经文位居世界之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富有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大量的旅游探险景点和路线亟待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高原旅游业的条件已具备,且开发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