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地图
珠晖区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湘江东路,截至2005年12月31日,珠晖区辖6个街道、2个镇、2个乡。广东路街道:辖:湘江东路、广东路、广西路、湖南路、衡机里、安全里、湖北路、葵花里、荷花坪、和平小区、临江路11个社区居委会。
东风路街道:辖:东风路、前进里、玄碧塘、一六村、茅坪5个社区居委会。
冶金街道:辖:互助里、友爱里、勤俭里、建国里4个社区居委会。
苗圃街道:辖:服务里、蔡家皂、清泉里、东方里、扶小里、光华里、乐群里、苗圃路、健康里、光明里、衡机里11个社区居委会。粤汉街道,辖:安居里、向荣里、粤汉、机场、滨江5个社区居委会。
新湘街道:辖:茶山、金甲2个居委会;茶山、藕塘、田心、堰头、农林、樟木、金甲、黄州、合兴、古城、皇桥、秧田、大昌、龙塘14个村委会。
茶山坳镇:辖:茶山、金甲2个居委会;茶山、藕塘、田心、堰头、农林、樟木、金甲、黄州、合兴、古城、皇桥、秧田、大昌、龙塘14个村委会。
东阳渡镇:辖:东阳、周家坳2个居委会;红星、人民、太山、松山、金塘、新龙头、新塘、东风、栗塘、高山、曙光、南陂、荷塘、光耀、兴湘、坪田、新田、兴隆、沿江、东阳、果林场、金龙鱼场22个村委会。
和平乡:辖:新华、五四、东山、江东、和平、洪塘、新民、湖东8个村委会。
酃湖乡:辖:大众、解放、国庆、向阳、双江、上托、胜利、凌塘、光明、合福、东湖11个村委会。金甲岭农场,辖:复兴村委会。
经济概况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92亿元。2010年珠晖区重大项目建设将投资130亿元,其中竣工项目25个、开工项目27个,年内争取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0亿元。珠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湘江、耒水环抱全境,京广、湘桂铁路纵横交错,衡北编组站以其吞吐量大而成为全国铁路四大编组站之一,京珠、衡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东外环线、衡大连接线、衡酃路贯穿南北东西;这里资源丰富,芒硝储量过亿吨,盐卤富甲中南地区;这里市场活跃,商贾云集,是湘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这里物华天宝,山川秀美,是投资的沃土、发展的乐园。近几年来,珠晖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希望在工业、优势在市场、潜力在拓城、亮点在农业”四大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进程,实现了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到2003年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0.3亿元,市区财政总收入14933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7.43%。工业在变强。全区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三环、鸿虎公司生产的科技产品已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环保除尘变压器、快速节能漆包机等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恒星竹木地板、南方高压电器互感器在湖南省首届乡镇企业科技博览会上分别获金、银奖;湘安钢铁、通宝电器等一批新兴的骨干民营企业正在做大做强,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湘南物流中心、南风集团、天龙钢厂等多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已正式落户,珠晖这片工业老区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到2003年12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0家,工业总产值769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40万元,同比增长80%、116%。农业在变亮。酃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农业示范基地;投资过亿元的白鹭湖生态园已经开业;湘竹木业、湘旺饼干是全市首批扶持的龙头企业之一,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竹木锁扣地板、鸡萝卜产品分别在2003年省农博会上获金、银奖;酃湖水上乐园、怡心园等休闲、旅游农业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葡萄基地、蔬菜基地、竹木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特种养殖基地、休闲农业基地等六大基地品种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衡阳后花园”正呼之欲出、款款而来。200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6268万元,农民年现金收入达3166元,同比增长8.1%、5.1%。市场在变活。全区有大小市场32个,总营业面积35万平方米。从首都北京到特区香港,从内蒙古的伊盟到浙江的温州,三湘四水、大江南北的朋友纷纷置业珠晖、发展珠晖。新世纪家电城、环球家具城、华正商业城、衡阳粮食批发市场、雪铁龙汽车营销中心等生意兴隆,红红火火,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新民小五金市场、天富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加速了“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格局的形成。珠晖市场正在由“全而散”、“散而弱”向“大而专”、“专而强”转变。城市在变美。衡阳火车站广场、T型样板街的竣工,让衡阳人民几十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东外环路、衡大连接线、衡酃路进一步拉开了城区骨架,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东风南北路、光明街等民心路、致富路已畅通无阻;桥头花园、湘南学联的修建焕发了珠晖老城的生机与活力;全区42个社区居委会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和平小区、华新小区路平灯亮、花草飘香,已成为全市一流的样板小区。随着衡阳市发展重心的“东扩南移”,湖南工学院、衡阳师院、衡阳科技馆、衡阳大剧院等大项目的落户和区机关的搬迁,珠晖的天将更蓝、水将更绿、城将更美。未来几年,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珠晖的目标,以一城(中心城区)二沿(沿东外环路、衡酃路,沿湘江、耒水)三区(酃湖新区、茶山开发区、东阳渡开发区)激活三资(资产、资金、资源),加快珠晖发展,努力把珠晖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亮点”。旅游文化
风光秀丽宜游。新建的湘水明珠公园(湘江东岸风光带南段)及湘江东岸建筑景观群、湘南学联、彭玉麟故居退省庵、清代民居等与湘江风光带连为一体,成为衡阳历史文化长廊,是探究湖湘文化、感受先烈情怀的旅游的胜地。以酃湖水上渡假中心怡心园、白鹭湖、花果山、凤凰山庄等休闲景点为龙头,形成绿色生态休闲基地,充分体现了生态、健康、绿色、环保的主调,“餐桌上品特产,田野中赏美景,农庄里享乐趣”的“农家乐”休闲特色打造出“南岳朝圣,珠晖休闲”的旅游品牌。历史沿革
珠晖区因境内珠晖塔而得名,于2001年区划调整时由原江东区更名建区。珠晖区自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酃县于城郊酃湖,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先后入临蒸、新城、衡阳、清泉等县属地,是古城衡阳的发源地。珠晖区因境内珠晖塔而得名,于2001年区划调整时由原江东区更名建区。现辖4个乡镇、5个农场、6个街道,共有54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到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7615人,占总人口的62.3%。国土面积227平方公里。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34号):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珠晖区辖原江东区的行政区域以及原郊区的和平、酃湖、东阳渡3个乡和茶山坳镇。区人民政府驻湘江东路。2004年,珠晖区辖6个街道、2个镇、2个乡。(根据《湖南省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2004年》整理)广东路街道辖:湘江东路、广东路、广西路、湖南路、衡机里、安全里、湖北路、葵花里、荷花坪、和平小区、临江路11个社区。
东风路街道辖:东风路、前进里、玄碧塘、一六村、茅坪5个社区。
冶金街道辖:互助里、友爱里、勤俭里、建国里4个社区。
苗圃街道辖:服务里、蔡家皂、清泉里、东方里、扶小里、光华里、乐群里、苗圃路、健康里、光明里8个社区。
粤汉街道辖:安居里、向荣里、粤汉、机场、滨江5个社区。
新湘街道辖:工农居、新华、联盟3个社区。
茶山坳镇辖:茶山、金甲2个居委会;茶山、藕塘、田心、堰头、农林、樟木、金甲、黄州、合兴、古城、皇桥、秧田、大昌、龙塘14个村委会。东阳渡镇辖:东阳、周家坳2个居委会;红星、人民、太山、松山、金塘、新龙头、新塘、东风、栗塘、高山、曙光、南陂、荷塘、光耀、兴湘、坪田、新田、兴隆、沿江、东阳、果林场、金龙鱼场22个村委会。
和平乡辖:新华、五四、东山、江东、和平、洪塘、新民、湖东8个村委会。
酃湖乡辖:大众、解放、国庆、向阳、双江、上托、胜利、凌塘、光明、合福、东湖11个村委会。金甲岭农场辖:复兴村委会。
白渔潭园艺场
酃湖渔场
松林茶场
苗圃农场:截至2005年12月31日,珠晖区辖6个街道、2个镇、2个乡。
2006年11月27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将衡南县咸塘镇王江、茅坪2个村划归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管辖。12月8日举行交接仪式,并正式执行。风土人情樟树是衡阳市的市树,在市区、郊区随处可见,其中不乏名樟。树龄最长的有黄茶岭街上的2株唐樟,至今已有一千多历史了。但最有名的当属矗立在衡阳火车站坪中间的一株明代种植的老樟树了。有这样干高冠大的百年古树挺立在站门之前,在全国的火车站中也算是独一无二的了。人们面对这株古境处在如此起眼的位置,都不禁要问:这颗树为什么那么巧,正在火车站坪中间位置呢?是先有车站,后移种的树,还是先有树,后建火车站呢?答案是:先有树,后建的车站。树的特殊突出的位置是铁路设计者有意安排的。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当年参与这条铁路勘测设计的黄权工程师,五十年代曾在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里任教,据当时在该院就读现在衡铁一中任教的文敏生老师回忆,黄权老师在讲“地物与铁路线路选择设计”时,就讲到衡阳车站选择设计。当时,为了保护这株数百年的古樟,充分利用其历史价值来深化旅客对衡阳火车站的印象,决定以古樟所处的位置来确定衡阳站中心位置,使之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给衡阳车站增添几分韵味。不过,古樟在修建车站时,能逃脱被砍伐的厄运,民间却另有说法。据传,在修建衡阳车站时,砍掉不少树,这株古樟也在必砍之列。但在砍这株古樟的前一晚,砍树的组织者得了一个梦,梦见一白胡子老头对他说:“这棵树是我的家,请你不要砍掉它。否则,你将会有生命危险。”但这位组织者无权决定樟树的砍留,也不相信梦中的事。第二天照常组织工人去砍那株古樟。当工人砍下第一斧时,发生一个异常的情况,在砍口处竟然流出了黄中带红的汁液,便立即报告组织者。组织者未加思索便说出了“砍”字。谁知第二斧砍下去,那斧头便从柄上飞出,直奔那组织者的头顶。吓得他忙往一旁一闪,斧头便从他前额嗖地削过,重重地落在他的脚旁。这才使他想起了昨晚的梦。便急忙一手捂住额上的伤口,一手猛地摇摆着:“不砍了,不砍了!”后来经请求汇报,方保住了这古老的绿色生命,也才使今天路过衡阳的人们能一睹这株近四百年而仍生机盎然的名樟古树的丰姿。
发展动态
珠晖区2008年6月向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位于衡阳市东郊,包括东阳渡镇、茶山坳镇、和平乡和酃湖乡4个乡镇,40个行政村11767户6.7万人,基地面积10.4万亩,以种植优质稻品种(组合)为主,如湘晚灿5号、湘晚灿11号、中鉴100号、早优8号、中优早5号、香两优68号,这些品种(组合)生育期适中,产量400公斤左右,米质好。所生产的君福牌系列优质大米很受群众欢迎,产品畅销广东、广西、海南等全国各地。2009年6月,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2010年3月收到基地认证证书。武广新区
武广新区位于珠晖区东部,以酃湖乡为主体的没有工业,集商贸,休闲于一体的低碳新区。这座新区将转变以前依托工业建区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集交通、金融、商贸、旅游、文化与居住为一体的低碳新区,随着武广高速铁路及衡阳东站2009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一个以衡阳东站为中心的衡阳武广新区,正在大衡阳版图上悄然崛起。原有的衡阳大学城、衡阳市体育中心板块迅速扩大为一个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的国际央区。衡阳武广新区将迅速发展,成为湖南经济的新增长点。首期建设16.7平方公里,定位为一座集交通、金融、商贸、旅游、文化与居住的外向型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
大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企业。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形成以了中钢衡重、三创机械、华意机械、衡阳运机、金星叉车、鸿虎仪器为龙头的珠晖机电制造产业集群;湘衡盐矿、海联盐卤、南风化工、裕华化工、天友化工为龙头的盐化工产业集群;以天之衡、雁峰酒业、黄龙世家、创新科技、环球科技、泰源升为龙头的农产加工产业集群;以二七二厂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湘衡盐矿成为全国最大的井矿盐制盐企业,裕华化工小苏打产量为国内首强,跻身全球前三强,动物饲料的产量已占据湖南全省总产量的1/6。围绕四大支柱产业,聚集上下游中小企业110多家,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0%。大品牌:。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2009年,全区中小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21.3亿元,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创新。目前,全区有三创、鸿虎、华意等省市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5个。中钢衡重的矿山机械设备在国内领先,填补了我国连铸机成台套出口英美发达国家的空白。华意机械超大型硅橡胶注射成型机属国内首创,领先于世界水平。衡阳运机在全国市场举足轻重,长盛不衰。全区有“三一”、“超大”等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裕华化工“雪花牌”、湘竹木业“恒星”地板等6个湖南省名牌产品,“雁城”纯净水、“天之衡”白酒等数十个衡阳名牌产品。
大市场:。全区大力实施“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战略,对中心城区市场进行改造提质,大力发展专卖、连锁经营,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精品市场。江东、太平洋、雁东、创富、中盛东风财富广场实现专业化、规范化,步步高、旺和、生源、香江超市、米萝、迪欧、维尔等著名连锁品牌相继进驻珠晖。在城郊,建设了新民五金专业市场、湘南综合批发大市场、益海粮油市场等专业化大市场。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亿元,同比增长21.1%。
大项目:。以资源引资本、以存量引增量、以地企引央企、以亲商引客商,亲商扩资,追商选资,全区新项目、大项目不断落户。天之衡酒业、金星叉车、湘竹木业、益海粮油、红光木业、德龙车桥、康路沥青等工业项目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了强大发展后劲;武广高速铁路衡阳东站、湘桂铁路改造、衡茶吉铁路使我区交通优势更为凸显,时空隧道的打通,使珠晖成为更为重要的经济节点;衡阳大学城、衡州大道、体育中心、交工院建设,衡阳武广新区建设、东风南路改造、北外环路、船山东路、珠晖旅游体育生态公园、珠晖水厂等项目一步步将新城规划变为现实;湘水明珠公园、湘江东岸风光带、东风北路改造、沿江高品质楼盘建设全面提升老城区城市品位;湖南动物庄园等农业项目将提升整珠晖农业的品质和规模;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顽疾。
大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打造“规模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全区形成葡萄、牲猪养殖、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基地。09年,完成农业增加值5.27亿元,同比增长5.2%。新增3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业基地3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个,新增存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户,全年发展流转土地20亩以上的庄园经济大户136户。我区已成为全省闻名的葡萄之乡,特种养殖之乡。
大丰收:。2009年,全区共完成GDP90.12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区GDP增速居衡阳市城区第一。其中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5.85、56.98、37.17,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00万元,增长34.2%。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化危为机,逆势飞扬,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盈利97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城乡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5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6714元,增长13.9%,增幅居全市二。财政、企业、居民,“大”“中”“小”家喜获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