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地图
邹平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邹平县总面积1250平方千米,总人口709570人。辖3个街道、13个镇:黛溪街道、黄山街道、高新街道、长山镇、魏桥镇、西董镇、好生镇、临池镇、焦桥镇、韩店镇、孙镇、九户镇、青阳镇、明集镇、台子镇、码头镇。共有857个村委会,874个自然村。邹平县总面积1250平方千米,总人口709570人。辖3个街道、13个镇,857个村委会,874个自然村。黛溪街道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74512人。辖26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办事处驻黄山二路90号,邮编256200。黄山街道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9754人。辖38个村委会,37个自然村。办事处驻鹤伴二路659号,邮编256200。高新街道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36854人。辖45个村委会,37个自然村。办事处驻礼参村,邮,编256200。长山镇面积106.6平方千米,人口75294人。辖109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镇政府驻长山村,邮编256206。魏桥镇面积140.19平方千米,人口81815人。辖82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镇政府驻魏桥村,邮编256212。好生镇面积36.6平方千米,人口31799人。辖39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好升村,邮编256219。韩店镇面积83.4平方千米,人口38686人。辖46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镇政府驻西王村,邮编256209。孙镇面积99.01平方千米,人口39189人。辖41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孙镇村,邮编256210。临池镇面积51.19平方千米,人口28955人。辖43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大临池村,邮编256220。青阳镇面积49.29平方千米,人口34591人。辖17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镇政府驻韩家村,邮编256217。明集镇面积68.6平方千米,人口36245人。辖36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明家集村,邮编256216。焦桥镇面积82.05平方千米,人口39020人。辖48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镇政府驻焦家桥村,邮编256208。台子镇面积88.03平方千米,人口36581人。辖72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台西村,邮编256213。西董镇面积101.64平方千米,人口37623人。辖70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镇政府驻西董村,邮编256218。九户镇面积91.49平方千米,人口40926人。辖67个村委会,71个自然村。镇政府驻九户村,邮编256211。码头镇面积119.86平方千米,人口48716人。辖78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码头村,邮编256214。
自然条件
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邻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公里。西距济南9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62公里,东距海滨城市青岛240公里,距淄博市37公里,北至首都北京550公里。至2003年末,全县有199485户,总人口701841人。现在全县辖13镇3个街道办事处,858个行政村,面积1251.75平方公里。邹平南部长白山区为山地丘陵,是重要的林果产地。邹平水杏、礼参葡萄、长山山药、红芽香椿、金星山楂,久负盛名,远销四方。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铜、金、银、钼、硫、花岗石、麦饭石、矿泉水、天然气、石油等,特别是铜、金、矿泉水、花岗石等储量巨大。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建材资源和中药材资源。鹤伴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黄山、范公祠、王薄起义遗址、醴泉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中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黄河、小清河、孝妇河等主要河道纵横交织,水利工程配套,历来是粮棉集中产地和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
工业概况
邹平县坚持“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全县已经形成了以纺织印染服装、食品医药、制造冶炼、化工、造纸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生物工程及制药、信息等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2008年,民营经济强势发展。实施"百万工程"项目410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135个;实现产值698亿元、利税73.4亿元,实交税金15.5亿元,分别增长10%、90%和23%。目前,邹平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全区最大的食品工业基地,县级热电、重工、冶金工业基地。乡镇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明集镇成为全国闻名的帆布之乡;青阳镇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废旧橡胶集散地和重要的轧钢基地;长山镇的有色金属加工业名扬华夏;临池镇的建材产品畅销全国。
城市建设
2006年,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编制完成《城市空间发展控制性规划》,开工城建项目55个,完成投入14.3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4%。"四环两桥"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东外环北段、北外环西段和两座跨高速路大桥桩基工程。"一河两湖"开发全面启动,黛溪湖北湖扩容、溢洪闸及黛溪河大桥建设完工。加快城中村改造、城区路网和南部新区建设,实施7个旧村改造住宅小区工程及醴泉五路、鹤伴一路等道路配套,财税劳动大厦、职业教育、环境检测、疾控中心等主体完工,交通大厦、城南第二换热站等投入使用。加快城中村改造、城区路网和南部新区建设,实施7个旧村改造住宅小区工程及醴泉五路、鹤伴一路等道路配套,财税劳动大厦、职业教育、环境检测、疾控中心等主体完工,交通大厦、城南第二换热站等投入使用。大力开展城区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县城面貌明显改观。加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试运行;邹周路一期、台莱路改造完工,农村公路改造总里程达到1778公里。实施小城镇"百件实事"108项,完成投入8.9亿元,魏桥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韩店镇跨入全国千强镇。
外事工作
1986年以来的14年,是邹平外事工作实现从无到有大发展的阶段,外事工作的的数量、范围、内容和成果都呈现出蓬勃发放的的态势。对外接待成效显著,民间交往丰富多采,经济合作硕果累。从1987年至今共接待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468批1583人次。友好和学术交流的内容扩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十多年来邹平外事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1986--1992年,以开展对美国社会考查学者的接待为主,通过对美开放调查点,实事求是地对外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14年来共接待美国学者74人次、2784天次,考查范围涉及全县70多个县直部门、12个乡镇、36个村庄,接触各类调查对象2万多人次。1992年以后,在开展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学者接待的同时,主要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洽谈和对外交流活动。目前我县已同日本小郡町、澳大利亚贝塞德市、沃瑞克郡等三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邹平一中和实验一中分别同澳大利亚南澳州阿伯芙公园中学、日本小郡町立中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邹平外事侨务办公室通过商务谈判、涉外事物咨询、出国手续办理、商务考察访问及对外派研修生等形式,为全县各企业单位提供多语种翻译及相关服务,发送对外传真及贺卡,收发电子邮件,保持了对外联系的畅通和高效。几年来,我县与日本小郡町及澳大利亚贝塞德市的友好城市关系进一步发展,于2001年联系香港“应善良基金会”捐建了西董镇南石小学,2002年联系台湾“慈心慈善事业基金会”捐建台子镇马家小学。1999--2003年,共接待华侨华人55批88人次,不断探索“借侨兴邹”,发展侨务工作新思路。2000--2003年,外侨办完成招商引资2540万元,翻译制作多语种邹平对外合作项目库800多份,为企业提供口译服务160人次,翻译资料30余万字,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
水利工程
2001年,完成黛溪河综合治理,在青阳镇建成2000亩高标准大田喷灌精品示范田,列为国家节水灌溉示范区。2002年,投资2303万元建设码头平原水库;投资961万元,完善城区供排水工程。2003年,投资2.8亿元,开工水利工程634项,项目有:韩店水库供水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孝妇河沿岸吃水工程,完成激光平整土地6000亩,完成黛溪湖扩容造井及黛溪河治理规划设计。坚持科技兴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共完成高标准节水灌溉16.8万亩,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理水资源力度,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开创水保生态环境新局面。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命名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04年完成投入1.1亿元,实施水利工程538项。韩店平原水库二期基本建成。2006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累计投入7512万元,解决了272个村、16.2万人的吃水问题,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
历史文化
邹平西汉置县,是历史上有名的齐鲁上九县之一。境内有多处古文化遗址,1991年,境内发现属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把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邹平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群贤辈出。战国时,思想家陈仲子创立“於陵学派”,为战国时期六大学派之一;秦汉之际,伏生传《尚书》,被历史学者称之为尚书再造;魏晋之际,古代数学泰斗刘徽作《九章算术注》,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先世界的地位;隋末王薄首举义旗,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晚唐段成式作《酉阳杂俎》,内容广博,闻名中外;北宋名相范仲淹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为其“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末张万钟因著《鸽经》而被誉为世界研究鸽子的真正开创者;近代硕儒梁漱溟19世纪30年代在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现代诗人李广田、版画家刘建庵、语言学家郭在贻均、《周易》研究专家刘大钧,都是知识界颇有影响的邹平籍人。邹平是全国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调查点,1986年以来,外国学者先后访问邹平达1000多人次。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专程来邹平进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