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什托格拉克乡地图
拜什托格拉克乡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农业
2003年来,拜什托格拉克乡针对本乡没有地缘和资源优势这一实际。立足实际,不断探索,为农牧民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他们坚持从现有土地上做文章,全面实施以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年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步伐为中心的“双培双带”工程。以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为起点,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培养村干部、党员致富明星、致富能人和农产品经纪人四支队伍,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与发展壮大乡村经济相结合、与发展品牌产业相结合、与建设农业规模化经营相结合以及与基层组织建设争创活动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利用地处沙漠可开垦土地多、草场资源丰富这一唯一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和乡村发展规划,支持鼓励农牧民大力发展家庭畜牧业,通过不懈努力,现全乡人均占有牲畜5头(只),仅此一项就实现了全乡集体脱贫。为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制约农民增收的难题,拜什托格拉克乡先后协调解决资金100万元,凭借拜什托格拉克乡红枣在疆内外小有名气的品牌优势,通过移沙造田,新增耕地2万多亩,建成起了万亩红枣基地。以此打破了拜什托格拉克乡有市无货的局面,并与农户签订了定单合同,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2003年全乡已改良见效的400亩优质红枣产量达30余吨,所产鲜枣在收获前已被客商抢定一空,远销广东、香港。仅此一项,户均收入就达2000多元。拜什托格拉克乡还紧咬棉花生产不放松,把棉花生产做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来抓,这些年在棉花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这个乡在注重提高棉花生产科技含量的同时,不但没有减少面积,而且播种面积年年有所增加,并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农民放开种植棉花。农业技术人员从种到收,一直跟踪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乡政府在每年提前垫付现金为农民购买化肥、农药的同时,每年年初乡党委就与棉花收购企业联系协商,收购企业、乡政府和农民三方签订棉花订单合同,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民种棉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2003年棉花价格一路上涨的情况下,农民才真正偿到了甜头。2003年全乡仅棉花一项人均收入达1097元。比全县棉花人均收入311元高出700多元。
规模
全乡现有各类汽车43辆,各种拖拉机140辆,各种农用、加工机械320台;乡巴扎集中了饮食、百货、缝纫、汽修等各类服务业店铺共45家。乡建中学1所(初中),乡中心希望小学1所,村小学4所,共有教师66名,在校学生1104名;乡建卫生院1所,村级保健站12个,另外有文化站、广播站等。全乡共有清真寺16座、麻扎1座,麻扎位于斯亚维西拉村,有近千年历史,名为斯亚维西拉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