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泸西县地图 >
白水镇地图
白水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文地理

1935年4月26日,红军三军团某部长征从中安镇方向的清水沟、寨子口村行进到白水镇王官营村委会,上午10点被敌机轰炸,地点在李官坟村小组的山水田和王官坟村小组后山。红军当时在两村伤亡60余人,时任三军团某部政委的杨尚昆同志在此地腿部受伤,警卫员当场牺牲,红军三军团突围后,连夜赶往岗路村方向,遭埋伏在岗路村转山、土山上的国民党军袭击,激烈战斗至天明。现在岗路村转山、土山仍留有当年战壕和旗台的痕迹。1977年10月,在白水人民公社的重视和支持下,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教育后代,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特在王官营村委会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当地百姓投工投劳,挖土方、搬石头,由于当时工具简陋,百姓用砂轮砂石磨碑面,就这样一锤一钻建立了纪念碑。后来制定了村规民约管护好这片山林,不许任何人挖草取土,从而表达出当地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白水古有“泉关”之称,位于沾益县东南角,东与富源县交界,南与麒麟区相连,西与盘江镇接壤,北与播乐乡为邻,总面积35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白水村,距县城24公里。境内有很多风景名胜:马场的小石林,风景秀丽,一座座耸立的石头千奇百态;岗路村沟底下的李氏宗亲坟园虽为私家坟园,却建得大气、艺术,其悠久的坟冢和碑文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湖水清澈见底,让人见后心旷神怡。还有王官红军烈士遗址、白水古道、新排天生桥、海家哨古庙堂、岗路村转山风景更是让人美不胜收。

文化教育

全镇共有学校15所。其中,镇办初级中学2所、小学13所,在校学生5466人。其中,初中生1955人,小学生3464人,中小学教职工374人,2010年中考参考392人,曲一中录取3人,曲二中录取2人,普高上线214人。幼儿院17所,在园幼儿649人,教职工20人。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9%,普及率100%,毕业率100%。拥有文化站1个,活动室13个,藏书4100册。继续加大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基本概况

白水镇位于九龙江支流南溪中游,背依大帽山,总面积80.4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有15个村、1个居委会。是该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行乡镇。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0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85元。白水镇党委、政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积极实施“农业强镇、工业兴镇”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致力改革,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工业地位明显提升。山边工业区和金鳌--井园糖果加工区已具规模,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办乡镇企业30家,投资金额2000多万元,引进三资企业5家。其中,大帽山“武林果蔬开发公司”先后进资投建“休闲观光园”已投资资金三千多万元。农业结构调优调强。农业基础设施共投入550万元,培育壮大了一批主导产业,形成了“蔬、渔、猪、禽、果、茶”六大生产基地,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性转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投资300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白水中学教学综合楼、镇区24米大街的拓通,下田、金鳌、山美、井园、白水等新村点建设,南溪公路、郊马公路改造,“南坑洋农业示范区”、“思亲苑”骨灰寄存堂等一批建设项目相继完成。总投资1400万元、日可供水15000吨的自来水厂2004年底竣工投付使用。市3.5万瓦变电站竣工启用,漳州市22万瓦变电站顺利建设中。电信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移动、联通相继在白水建立基站,通信网络日臻完善。

经济发展

全镇以工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为辅,年工农业总产值1.2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800余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82万元,第二产业1901万元,第三产业112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5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元,年财政收入达450余万元。全镇农业总产值2600余万元,粮食年产量4300余吨,年水果产量300余吨,年生猪出栏1.8万余头,羊出栏1000余只,小家禽出栏50000余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镇党委、政府"本着群众自愿,业主开发,大户带动,政府服务"的指导思想,面向农民大力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该镇建设成为生态、畜牧、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专业镇搞好辐射带动,现己引进年宰生猪5万余头的肉联厂、养殖蛋鸡3万余只,日产蛋量1吨的养鸡厂各一座,带动了全镇种养殖业的发展,现已发展年出栏50头的养猪大户5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大户一户,500头以上的2户,建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村2个口从而带动了种草养畜的发展。全镇现己种植以紫盲宿、鲁梅克斯、宦宦草为主的草场500余亩。同时,借助退耕还林政策这契机,狠抓水果、干果、茶园建设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推动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工业上,依托丰富的煤炭、矿石等地下资源,已开办煤矿企业8个,井口23个,年产原煤8万吨,原广旺矿务局旺苍煤矿、白水煤矿坐落到镇境内(两矿人口1万余人),地下企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地面企业现己发展机械化洗选企业3个,焦广6座,年产精煤10万吨,焦煤4万吨,办有一个年产页岩机砖1100万匹砖厂一座,国家四级建筑企业一个,已引进年产值40余万元的纸厂一座(重庆一企业在该镇投资1000余万元的灵芝生产加工企业正在筹建之中,已进入土地征用阶段,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小城镇建设己初具规模,服装市场、蔬菜市场、牲畜市场、批发市场已形成规模,现正在开发面积达20余亩的西坝市场,城镇人口1.1万余人(含两个社区),己列入省小城镇建设开发重点城镇。

基础设施

漳州市220千伏变电站:漳州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漳州市2003年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白水镇金鳌村,占地面积约49.5亩,项目总投资7577万元,将设计建成3台主变容量120兆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10回,110千伏输电线路12回和10千伏供电线路24回。该工程于2003年4月动工,计划于2004年下半年竣工投产送电。该工程是漳州市继总山变电所、角美变电所、莆美变电所、凤园变电所之后的第五个220千伏变电所,它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完善漳州东南部的电网结构,提高龙海市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对改善漳州经济开发区和龙海市的投资环境,推动漳州和龙海的工业化进程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白水自来水工程:白水自来水工程是白水镇2004年新上马的重点项目,由白水镇经济能人陈惠义独资投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水厂址择于白水镇郊边村青仔岭,占地20亩,建成后日可供水1.5万吨,年可创产值500万元。“吃水难”是几十年来白水近五万城乡居民急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也是制约本区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04年来,白水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协力下,设计从漳浦县赤兰溪和本镇郊边水库引水,计划安装取水管长5公里,供水主管长14.27公里,净水处理厂一个,目前已完成水质检测、效益评估和立项,进入水厂建设阶段,预计2004年底可完成首期工程,2005年上半年可竣工投付使用。该项目的建成,可满足白水全境的民需工用,同时,也将成为优化投资环境、拉动白水工业发展的“推进器”。
乡村道路建设:2004年度市府下达给白水镇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为9.5公里,投资量650万元,根据本地实际,今年以来,白水镇重点做好规划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服务落实,切实抓好乡路道路硬化建设。至目前,全镇已完成金鳌至清山场路段2.35公里,投资117.5万元;已开工的项目有浮东线至庄林村路线1.255公里,估算投资62.75万元,白水村0.244公里,估算投资77万元;准备开工的有浮东线至大霞村段2公里,估算投资62.7万元,楼棣段、崎汾段二条共3.7公里,估算投资168万元。
白水镇白水街:白水街是白水镇区的主干道,连接白水镇政府至南溪公路,全长1公里,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米,路面宽7米,中桥一座,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资金由镇政府筹措解决。白水街的建成通车,沿街两侧规划商住房100座,可拓大白水集贸区域一倍,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加强城乡沟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和聚集小城镇功能,同时,又为白水大桥的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白水西凤——郊边路段改建:西凤--郊边路段系县道白佛线(龙海白水至漳浦马坪)的白水路段,该路段是龙海市和漳浦县两地的交通要道。原路段始建于1988年,为等外公路,简易砂土路面,路基狭窄、坡陡、弯急,路面破损严重,公路技术状况不适应现有的交通要求。2002年11月镇政府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全线总长3公里(其中西凤段1.7公里,郊边段1.3公里),水泥路面宽6米,路基宽7米,投资210万元。2003年5月改建完成,2003年6月试通车。该路段的改建,提高了龙海及漳浦的货物运输能力,改善了龙海及漳浦境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投资条件,拓展了周边地区与闽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互动。同时完善了我省交通战备干线公路网络,对加强国防战略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自然资源

截至2007年,全镇国土面积235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98.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山区面积13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耕地面积57736亩,其中水田15432亩,旱地42304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