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镇地图
八里镇相关地区地图:
三、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上主要抓了以下几项王作,一是创造条件,将该镇列入了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二是完成了八里镇小城镇规划;三是完善了以旅游为主的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到省、市、区的投资共达110万元,修建桃园路,这项工程明年5月初将全面完成;四是加大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三年来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达1045万元,使全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现状大为改观,为小城镇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加强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六是努力搞好环境整治工作,为人民生产生活创造一个优美、干净环境;七是积极争取农网改造专项资金630万元,全面完成二十里铺以上五个村电网改造工程,每年为农民减少支出10万余元。
三·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后,八里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牢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这里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集中转化为经是增长优势,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如破竹、如日中天,各类企业厂点和个体经营户星罗棋布、遍地开花,达300余家,开成了耐火材料、建筑材料、滑石制品和编织包装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华宇集团、中兴集团等国家级大型企业和国家定点的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多种耐火材料驰名中外,畅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迅猛,形成了双季农业、霜期农业、优质米、优质果、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以东三道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龙头的万亩设施农业和出口创汇蔬菜园区,被确定为辽宁省农业示范园区。初步成为海城市的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商贸活镇、文化名镇,不断以崭新的风姿屹立于辽南大地。这里经济发展先声夺人,一直处于鞍山地区领先地位,1996的就进入“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镇”行列,多年连续被鞍山、海城市评为先进镇。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45.56亿元,税收实现2816万元,财政上解1345.9万元,镇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276.6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实现2.03亿元,出口创汇完成2400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580元,在海城市经济工作位次再度前移名列第5位。
一·基本情况
八里乡位于甘肃静宁县东北部,毗邻县城,国道312线、静西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万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300万元,农业总产值1717.8万元,财政收入378万元,粮食总产量6607吨,人均产粮348.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70元。
四、社会事业
八里镇有镇中心文化站1个,村文化站1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个。3000门通讯光缆纵穿全镇,有移动电话发射塔4座,电信部门在二十里铺建有市话交换中心,通讯网络覆盖全镇。电话普及率为61.3%,有线电视普及率为51.6%。共有中小学9所,幼儿园5所,在职教师266人。有卫生医疗机构15个,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1个,其中:标准化卫生所9个。计划生育率96.8%,人口自然增长率5%以内。
六、特色产业
八里镇11个行政村均系小康村,农业以蔬菜类和林果类种植为主,有8个村属经济作物区,3个村属粮食作物区。耕地面积0.85万亩。蔬菜种植以芹菜、香菜、菠菜、胡萝卜等为主,林果以桃、梨为主,鲜桃为当地特产,2004年种植面积达5200余亩,年产量达500多万公斤。规划期要着力抓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产品名、优、新、特、无公害生产、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按照“品种调新、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加速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上市格局。工业特色产业以铸铁管、新型管材为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品牌”战略,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势产品,除铸铁管外,还要把“兰韵”墨水、“嘻嘻哈哈”冷饮食品、“金龙山泉”矿泉水等产品做强做大,提升其知名度,加速走“项目立镇”的路子,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
五、旅游
八里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自然资源〔岘口子天都山、后五泉夜雨岩)和人文景观资源(廿里铺双龙寺、花寨子花清寺、五里铺药王洞),且花寨子、二十里铺西坪有连片的桃园1500余亩,开发潜力非常大。为此,八里镇将以开业的“梅园山庄”为契机,在近几年内把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桃园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作为重点项目来实施。主要做法:改善西坪水、电、路等主要基础设施;制定桃园为其发展勾画蓝图,使建设开发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加大对八里镇区位优势、桃园及旅游资源等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对西坪荒山进行绿化并新建假山、亭台楼阁等建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个人投资开发,特别是外来投资商和农民进镇投资开发,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借鉴安宁桃花会和什川梨花会的经验,大力发展农家旅游,将旅游业发展为八里镇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