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疆电子地图 > 哈密地区地图 >
巴里坤县地图
巴里坤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698855.4公顷,其中地方3460091公顷,兵团及军马场238764.5公顷,分别占93.5%和6.5%,地方使用面积中:(1)、农用地面积为1769487.4公顷,占总面积的51.14%。耕地面积26923.5公顷,占总面积的0.78%,人均0.3公顷。园地面积公为19.5公顷,约占总面积的0.01%,主要分布在三塘湖乡及西山丘陵区。林地有3.2公顷。牧草地面积144157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66%,人均占有16公顷。水面10300.6公顷,占总面积的0.29%。(2)、建设用地面积为10126.7公顷,占总面积的0.2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926.9公顷,占总面积的0.14%,人均545.6平方米。交通用地1754.9公顷,占总面积的0.1%。(3)、未利用土地1680476.9公顷,占总面积的48.57%。
气候资源:巴里坤属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暖季凉爽,冷季严寒,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偏少,蒸发量大,气温年、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1°C,极端最高气温42℃(三塘湖汉水泉),最低气温—43.6℃。无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202----250毫米,年蒸发量1622毫米,日照时数2858----3373.4小时。巴里坤县光能资源丰富,为全国光能资源较优地区之一。太阳辐射每年一般在146.5—158千卡/平方厘米之间。由于地形的原因,辐射由北向南递减。一年中,总辐射以12月最少,从1月起逐月增多,5月或6月达到最大值,以后又逐月减少。巴里坤的日照时数以汉水泉最多,年日照时数可达3400小时左右,近天山区一般为2800小时。
森林资源:县境内共有林地493.3万亩
水资源:县境内有大小山水河46条,年径流量2.44亿立方米,加上泉水、坎儿井水,地表水径流量共3.42亿立方米。巴里坤县矿泉水储量经自治区水质委员会测定,储量为13.377万吨。据化验,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锶,是全国少数含锶多的天然矿泉水(锶含量是崂山的2倍而且终年恒低温),但因交通、营销和广告宣传等因素,致使这纯天然保健饮料未能走向全国。它是一种深层地下承压水经长距离潜流后在下游隔水层中断的特殊地层排泄涌出。它的补给水源来自天山腰部林区。
野生动物资源:有马鹿、雪豹、野驴、野山羊(岩羊)、黄羊、大头羊(盘羊)、熊、野猪、狼、沙狐、松貂、旱獭、雪鸡、鹌鹑等百余种。
野生植物资源:有500多种,可入药的达百余种,有优良牧草40余种,其中雪莲、蘑菇、益母草被称为草原“三宝”。

行政区划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4个镇、8个乡:巴里坤镇、博尔羌吉镇、大河镇、奎苏镇、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石人子乡、花园乡、三塘湖乡、大红柳峡乡、八墙子乡。境内有:兵团红山农场、兵团红星一牧场、红星一牧场良种繁育场。巴里坤镇代码:652222100辖7个社区:广东路社区、广场巷社区、新市路社区、团结路社区、解放路社区、光明路社区、天山路社区。
奎苏镇代码:652222103辖10个村委会:奎苏村、二十里村、拐把头村、三十户村、南湾村、小柳沟村、板房沟东粱村、板房沟村、楼房沟村、牧业村。
博尔羌吉镇代码:652222101辖2个社区:镜儿泉社区、二红山社区。
大河镇代码:652222102辖8个村委会:旧户西村、大柴沟村、干渠村、东头渠村、旧户东村、新户村、商户村、西户村。
下涝坝乡代码:652222202辖2个村委会:下涝坝村、小红柳峡村。萨尔乔克乡代码:652222200辖3个村委会:苏吉西村、苏吉东村、自流井村。
石人子乡代码:652222205辖4个村委会:三十里馆子村、石仁子村、大泉湾村、韩家庄村。
海子沿乡代码:652222201辖3个村委会:海子沿村、尖山子村、卡子湖村。花园乡代码:652222206辖3个村委会:花庄子村、南园子村、头道河村。
三塘湖乡代码:652222207辖4个村委会:中湖村、上湖村、下湖村、岔哈村。
八墙子乡代码:652222209辖1个村委会:阿格喜沃巴村。
大红柳峡乡代码:652222208辖3个村委会:大红柳峡村、花儿刺村、北山村。
良种繁育场代码:652222502
黄土场开发区辖4个村委会:黄土场村、阿依娜布拉场、巴彦德村、黑安胡图克村。
兵团红山农场代码:652222500
兵团红星一牧场代码:652222501

推荐景点

鸣沙山,哈密鸣沙山位于哈密市正北70余公里,在巴里坤县和伊吾县交界处。长约五公里、宽约35-115米,高约180米,以石英砂堆积而成的沙山。山呈东西走向的长条形,北缓南陡,海拔高1930-2163米,相对差约50米。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此山最令人神往的是:当你走进这座山时,似乎能听到从山的“内部”发出各种声响,犹如波动的琴弦,引起了游人种种遐想。立于天山庙上,可鸟瞰其全貌,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的作用,当有人静卧沙丘时,风动沙移,沙鸣声如泣如诉,如箫如笛,隆隆作响。新华社一位记者报道:游遍全国四大鸣沙山,哈密鸣沙山沙鸣声最大,冠盖全国三大沙鸣(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波头和内蒙古包头响沙湾)。“了解新疆走进自然走进科学”科普夏令营,哈密—乌鲁木齐—方特科技园—新疆民街—天文观测站—生态地理博物馆—海洋世界—天山野生动物园——地矿博物,烽燧,巴里坤县境内有烽火台28座,4座为唐代建,其余均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所建。从汉城向东延伸,每十里为一墩(烽火台),渐远为二十里一墩,一直延伸向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从县城向西,烽火台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三塘湖乡向东北通向外蒙古的沿途,亦有5座墩台。清代用烽燧传递军情,遇有军情时,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如有百余敌进犯,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如犯敌有千余人,则白天举三烟(夜间放三火);犯敌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间放四火)。用烟、火传递信息,三四百里处的敌情很快就传到了镇标衙署。在县境内现存完好的烽火台上,均遗存有当年放火、举烟用过的木炭和残存的麦草灰等物。

矿产资源

巴里坤县境内矿产资源总体情况为:已发现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达37种。但现已探明并小规模开发利用的仅限于芒硝、煤炭、黄金、粘土、砂石五种矿产,石油仍处于滚动勘探阶段。其它矿产的开发利用,由于地质工程程度不够,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有的矿产只能称做小矿点或异常点,能够称为矿床的极少。
能源矿产:石油、煤:巴里坤县三塘湖盆地的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在新疆21个小盆地中面积最大,从九二年至今,石油队伍在三塘湖总投入达4亿元多。已探明和控制地质储量为7千多万吨,计划到2005年建成年产50万吨的油田(但目前仍处在探测阶段)。巴里坤县查明煤炭产地三处,分别为官炭窑煤田、石炭窑煤田和三塘湖煤田。官炭窑与石窑煤炭地质储量为4.9亿吨;三塘湖无烟煤探明储量为2354.9万吨。
金属矿产:金、银、铅、锌、铬、铁、铜巴里坤县金矿分布较广,近几年来,经过地勘队伍辛勤工作,在巴里坤县境内发现的金矿点有北山、二道沟、三道沟、四道沟、干沟等金矿点。平均品位3.12—8克/吨。银矿主要分布在红柳峡—小红柳峡—加曼苏一带,未开采。铁矿主要分布在县煤矿以北10公里左右处,文革时期曾开采过。巴里坤县境内铜矿点呈现为鸡冠状,在双峰山与下涝坝发现两处,未开采。
非金属矿产:砖瓦用粘土、红土、石灰石、石膏、芒销、盐、水晶、花岗岩、珍珠岩、高龄土、膨润土、云母、石英、页岩、玛瑙、砂石、红柱石、冰洲石等。其中发现芒销产地两处,其中巴里坤湖累计探明储量为4870.91万吨,矿石品位90%,咸水泉芒硝矿探明储量22万吨,矿石品位80—90%。经过地质勘查砂石储量为308.4万立方米,亚粘土储量为504万立方米。膨润土位于三塘湖盆地拉伊格来克,探明储量461.01万吨,品位70—80%。

自然地理

巴里坤县奇特的地形地貌,可以说是新疆地形特征的一个缩影。巴里坤县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地形特征是三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夹两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巴里坤山(南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山脉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东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巴里坤县中部是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因在巴里盆地之北,当地俗称"北山"。莫钦乌拉山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没,全长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间。最北部中蒙国界处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东西走向,包括五条山(小哈甫提克山、大哈甫提克山、呼洪得雷山、苏海图山、海来山),逶迤县境内部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为米左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盆地是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和萨尔乔克西山所包围的山间盆地,是巴里坤县的平原地区。海拔1500-2000米。其中,西北山势最低,形成了水气入侵的天然缺口,盆底西宽东窄,状如老虎大腿。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巴里坤湖为盆地的最低处,海拔1581米。盆地分为三个地形区:南北高山区、西部低山区及中部高位盆地。整个盆地面积是的4514.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74%。三塘湖盆地,在莫钦乌拉山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虽说距县城88公里,但地形状况与巴里坤盆地大不相同。多为戈壁地带,呈荒漠与半荒漠景观。这里因风大,形成了风蚀蘑菇和第三级的雅丹地貌分布。县境内三座山脉,两大盆地,横向排布,错落有序,"三山夹两盆"是巴里坤地形的轮廓。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特征为三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东准噶尔断块山)夹两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山地占38.9%,平原占11.8%,戈壁荒漠占49.3%。有大小河流46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71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2.33亿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马鹿、盘羊、雪鸡等。野生植物和菌类资源有500余种,其中雪莲、蘑菇、催生草被称为草原“三宝”。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铅、铁、钛、金、铜、芒硝、盐等。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O℃,极端最高气温33.5℃,极端最低气温-43.6℃,年平均有3.1五天日最高气温在30C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3213.l小时,≥10C的积温1735.0℃,无霜期102天。年平均降水量203.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621.7毫米。该县以牧业为主,素有“古牧国”之称。现有耕地2.86万公顷(42.9万亩)、森林32.53万公顷(488万亩)、草场143.93万公顷(2159万亩)。畜牧业以草原放养为主,牲畜有羊、牛、马、骆驼等。农产品有小麦、青稞、大麦、豌豆、油菜、马铃薯等。工业以皮革和粮油加工为主。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基础设施逐步改善。203省道是其重要的交通干线。2000门程控电话和哈巴(哈密——巴里坤)二级光缆干线已与全国联网。地处该县的季节性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对蒙古国的重要通商口岸之一。该县的文化遗迹有东汉任尚碑、裴岑碑、唐朝大河古城等,风景名胜有天山松雪、镜泉宿月、黑沟藏春、百川西流、沙山藏营等。

旅游线路

巴里坤境内游:●巴里坤草原风情游,天山风景名胜区—地藏寺、仙姑庙—汉城、满城—蒲类海—尖山泪泉—西黑沟—草湖—怪石山—大河唐城—哈萨克民俗,●巴里坤休闲避暑游,天山风景名胜区—马圈沟—水泉沟—月牙湾—北湖旅游区—兰州湾子—西黑沟—农家小院,●古丝路文化游,木垒—巴里坤湖—班超饮马泉—大墩、二墩烽燧—西城墙—清代粮仓—古民居—地藏寺、仙姑庙—兰州湾子古遗址—老油坊—大河唐城,●庙会观光游,地藏寺、仙姑庙—古民居—清代粮仓—汉、满两城—湖滨路—湖滨生态园—赛马场—哈萨克民俗,●巴里坤民俗游,地藏寺、仙姑庙—古民宅—清代粮仓—西城墙—城市雕塑—旅游购物一条街—农家小院
组团游:●甘肃、新疆南北疆冰川草原十三日游,嘉峪关—敦煌—哈密—巴里坤—吐鲁番—库尔勒—那拉提—奎屯—布尔津—喀纳斯—布尔津—乌鲁木齐,●新疆东、南、北疆冰川草原丝绸之路八日游,敦煌—哈密—巴里坤—吐鲁番—库尔勒—伊犁—奎屯—乌鲁木齐,●喀纳斯原始风光游,乌鲁木齐—吐鲁番—布尔津—喀纳斯—布尔津—乌鲁木齐—天山天池,●伊犁草原风光游,乌鲁木齐—奎屯—伊犁—那拉提—伊宁—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民族风情游,乌鲁木齐—天山天池—喀什—卡拉库里湖—乌鲁木齐—吐鲁番,●丝绸之路经典游,敦煌—哈密—巴里坤—魔鬼城—鄯善—吐鲁番—葡萄沟—乌鲁木齐—天山天池

人口民族

2002年年末总人口10.08万人(少数民族3.31万人)(注:含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农村人口7.98万人;人口出生率11.28‰,死亡率3.42‰,自然增长7.86‰。巴里坤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古代民族有塞种人、呼揭、乌孙、凶奴、高车、柔然、突厥等他们都曾在巴里坤活跃,尤其是蒙古、汉、满、回、哈萨克等民族长期在巴里坤居住,共同为开发巴里坤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有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回、满、东乡、土家、撒拉、藏、壮、俄罗斯等16个民族,其中汉族、哈萨克族人数最多。哈萨克族,2002年底人口为31785人,其次是蒙古族1337人,回族313人,维吾尔族169人,满族35人,其它民族89人。各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繁荣进步,为开发建设巴里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各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巴里坤丰富灿烂的文化内涵中最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