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镇地图
大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族人口
2004年末全镇总户数1.78万户,总人口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8万人,非农业人口1650人,有汉、彝、水、回、白、苗、哈尼、壮、布依等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036人,占总人口的2.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1人。全镇有已婚育龄妇女1.33万人,累计放环1429例,结扎9792例,三术率达81.1%,综合节育率达84.9%,认真执行“奖、优、免、补”政策,完成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285份,占县下达任务272的104.8%,完成合同签订647份,占县下达任务670份的9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经济发展
大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经营“三大资源”,发展“三大经济”,加快“三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思路,奋力实施“绿色经济强镇,劳务输出大镇,商贸流通富镇”目标。绿色经济发展。以南江黄羊为主的畜牧特色产业优势明显,黄羊养殖大户达到106户,黄羊饲养量突破3.8万只,年出拦2万只,无公害生猪饲养量达4.5万头,年出拦3.1万头,农户小家禽饲养量超过1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2180万元。以金银花为主的绿色经济发展后劲坚实,建有金银花示范基地3个,全镇银花种植面积达到5800亩,年产量20万公斤,产值实现450万元。同时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核桃2300亩,银杏1500亩,板栗1800亩,其他经济林2300亩。粮食生产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翡翠米种植面积达4600亩,去年粮食产量达5400吨。劳务输出。全镇年劳务输出1万人,劳务收入突破1亿元,涌现出了许多的务工能人和包工头,有14名在外创业的包工头资产已超过1000万元,102名包工头资产已超过100万元,如大河在陕西建筑企业已抢占了西安、延安等建筑市场50%的份额。劳务输出已成为大河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下(两)关(路)横穿全境,是巴中至诺水河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全镇20个村,90%的村民小组通公路,村道公路里程458公里。农户“三通三改三建”步伐加快,文明新村建设取得实效,农民住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镇社区居民电话入户率达83%,村村通有线电话,90%的村通光纤电视,境内建有移动、联通、铁通基站各一个,移动电话覆盖率达80%以上。旅游资源
有“流水天上来,撞石飞溅滚雪花”的飙水洞,奇石林立的石林园,雄奇挺拔的佛头山,人间天堂陕南最大高寒天然湖泊---水围城,“千仞白雪入云霄”的光头山,巧夺天工的漏明崖,嘉陵江最大支流---巴水河清澈见底。在米仓山主峰---佛头山,一个为明期建文皇帝所建庙宇大红崖古石刻、佛头山“天书”与福建“天书”遥相呼应,历史上演绎宫匪传说几经分合。镇情简介
大河镇位于富源县城南部,东与贵州相连;南交营上镇;西与墨红毗邻;北抵中安镇。镇政府所在地脑上村,距县城2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1700米,全镇属温带季风气候,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86毫米。年降雨量2.87亿立方米,年平均日照1819小时,日照率41%。全镇区域面积24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83.7%,有耕地4.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67亩。大河镇辖脑上、庵子冲、黄泥、白马、磨盘、篆湾、圭山、格宗、黄竹、起堡、长坪、白岩、大河、青龙、铜厂、恩乐、挑担17个村委会,211个村民小组,313个自然村。全镇境内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畜、烟、煤、粮为四大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麦豆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干果,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锑、铜等,在磨盘落田村还有储量较大的金矿。社会事业
大河镇现有中学一所,镇完小二所,村小学二十所,民办私立小学十二所,十余所幼儿园,初高中在校学生2160人,小学在校学生3380人,中小学有教职工268人(含私校教师),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1%,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达标,中学及完小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教学环境明显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大河中心卫生院,大河镇卫生院,大河镇白院卫生院三家镇属医院,大河中心卫生院属乙级甲等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1800m2、床位41个,医疗机械齐备,有卫生技术人员42人(其中有中级职称16人)。2004年投资200多万元动工新建的中心卫生院医技楼即将竣工,将极大地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同时20个行政村均建有村卫生站(室),社区有个体医疗服务点8个,药品超市及私营药店5个,83%以上农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群众就医方便,看病不再难。镇计划生育服务站1997年度评定为乙级计生服务站,医疗设备齐全,能开展“五大”计划生育手术服务。乡镇企业
大河镇属河谷槽区,山脉主要为南北走向,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锑、铜等,在磨盘落田村还有储量较大的金矿,已探明煤储量为11亿吨,占全县煤储量的7.8%。2004年原煤产量101.2万吨,占全年计划96万吨的105%,比去年同期增长53.8%,生产洗精煤13.2万吨,占年计划13万吨的101%,比去年同期增长26.9%,生产焦炭37.2万吨,占年计划28万吨的132.8%,比上年同期增长44.7%。完成煤炭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完成贴息贷款项目建设6个,总投资3293.1万元。实现乡镇企业产值2.98亿元,比上年增18%。畜牧:2004年全镇饲养能繁母猪9450头(其中大河乌猪母猪4405头);生猪存栏5.34万头,出栏7.02万头;猪肉产量7840吨;大牲畜存栏1.03万头(匹),出栏肉牛1000头;山绵羊存栏8240只,出栏3165只;家禽出栏6.13万羽。实现畜牧业产值7678万元,畜牧业收入6407万元,畜牧业产值和收入分别占农业产值和农业收入的50%以上。
林业:完成工程造林750亩,占计划100%,对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3400亩,占计划93.6%,义务植树完成32.1万株,占计划107%,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完成沼气池150口,节能炉灶200眼,占计划100%。森林消防工作创造了连续14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水利:该镇水资源总量9904万立方米,地表水年流量8500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200万立方米,有水域面积3367亩,河流面积2377亩,库塘水面990亩;有两座(小一型)、两座(小二型)水库和一个自来水厂,总容量共80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34.76%。县内最大的块泽河流经该镇11个村委会,还有者竹小河,铜厂小河,白马小河流经15个村委会,流域面积2.38万亩,2004年投资74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580万元,群众自筹105万元,共完成水利工程260件,治理水土流失2.6平方公里,新增排灌面积150亩,及时修复响水大沟、白马大沟、者竹大沟险段,完成白马、红石岩水库除险加固灌浆工程。精神文明:全镇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三会”精神,扎实地开展了掀起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双为”教育活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科技知识学习,大力开展了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集镇创建活动,在集镇区和各村委会普遍开展了整治脏、乱、差活动。2004年全镇创建十字路“六村十好”生态文明小康建设示范村,上麻格县级文明村,大河煤炭分局、磨盘小学两个县级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