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聊城市地图 > 茌平县地图 >
博平镇地图
博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博平历史

博平县春秋齐博陵邑,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置博平县,因县境广阔且平故名。属东郡,治所在今茌平县肖庄乡王菜瓜村西1公里。王莽始建国,改名嘉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复名。三国魏属平原郡,晋属平原国。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属魏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属平原郡。隋开皇二年(582)属贝州;大业三年(607)属清河郡。唐武德三年(620)属博州;贞观十七年(643)并入聊城县;嗣圣元年(684)复置博平县;天宝初属博平郡。宋至道三年(997)属博州;景佑四年(1037)迁治所至宽河镇即今茌平县博平镇。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6年属冀鲁豫边区第六专区,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6年博平县建制撤销。

聊城市县级以下行政区划

聊城市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柳园街道;新区街道;湖西街道;道口铺街道;闫寺街道;凤凰街道;北城街道;侯营镇;沙镇镇;堂邑镇;梁水镇;斗虎屯镇;郑家镇;张炉集镇;于集镇;许营乡;朱老庄乡临清市青年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先锋路街道;大辛庄街道;松林镇;老赵庄镇;康庄镇;魏湾镇;刘垓子镇;八岔路镇;潘庄镇;烟店镇;唐园镇;金郝庄乡;戴湾乡;尚店乡阳谷县博济桥街道;侨润街道;狮子楼街道;阎楼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定水镇;石佛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郭店屯乡;大布乡;西湖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莘县莘亭街道;振兴街道;雁塔街道;东鲁街道;张鲁回族镇;朝城镇;观城镇;古城镇;大张家镇;古云镇;十八里铺镇;燕店镇;董杜庄镇;王奉镇;樱桃园镇;河店镇;妹冢镇;魏庄乡;大王寨乡;俎店乡;张寨乡;徐庄乡;王庄集乡;柿子园乡茌平县振兴街道;信发街道;乐平铺镇;冯官屯镇;菜屯镇;博平镇;杜郎口镇;韩屯镇;洪官屯乡;肖庄乡;贾寨乡;韩集乡;广平乡;胡屯乡;温陈乡;杨官屯乡东阿县铜城街道;新城街道;刘集镇;牛角店镇;大桥镇;高集镇;姜楼镇;顾官屯镇;姚寨镇;单庄乡;陈集乡冠县冠城镇;贾镇;桑阿镇;柳林镇;清水镇;东古城镇;北馆陶镇;斜店乡;梁堂乡;定远寨乡;辛集乡;范寨乡;甘官屯乡;兰沃乡;店子乡;烟庄乡;万善乡高唐县鱼邱湖街道;汇鑫街道;人和街道;梁村镇;尹集镇;清平镇;固河镇;三十里铺镇;琉璃寺镇;杨屯乡;赵寨子乡;姜店乡

公益服务性事业

公益服务性事业全面发展。开通了有线电视、广播、彩电普及率达到85%。建成各类学校58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55所,在校生达到9800人。拥有镇卫生院1所、精神病院1所,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设在博平。影剧院、老年活动中心、圆极舞推广中心和剪纸艺术中心等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托小城镇建设,靠多种经营富民,靠民营经济强镇,经济发展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1250万元,工商税收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在农业生产上,以调整为主线,以增收为目的,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棚菜、食用菌、桑蚕、旱藕、林果、黄花菜等六大支柱产业。在工业生产上,民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共引进项目150多个,总投资5.3亿元,形成了纺织、密度板、铝材加工,机械等主导产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69家,从业人员5800多人。其中骨干企业清源棉纺有限公司拥有30000纱锭的生产规模,现有职工800余人,年产值1.5亿元,利税1500万元;博光铸造厂现有职工200余人,十几种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宣传工作

博平镇靠制度规范行为,靠队伍推动信息宣传工作,保证信息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加大了领导力度,在人员配备上。由主管副书记牵头领导,并从农口、计生、政法、经委等多个部门,抽调具备一定基础素质的人员,兼职从事信息写作。解决了过来人手少、力量不够的问题;二是抓队伍素质。通过,鼓励和引导信息员加强业务学习,多读书看报,多写多练,尽可能为信息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强文字处理能力,使之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的需要;在办公条件上。三是在管理机制上。一方面压担子。每周给每名信息员分派任务,把信息写作任务落实到月到日,分解到岗到人,避免信息工作的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的现象;一方面抓长效机制。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对信息认真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向信息的深度挖掘,力争在提高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产业发展

综合改革稳步发展:1、改革投资体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完善商贸区和东、南、北三个工业园区。在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指导思想下,大力组织实施“工贸兴镇”战略,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同时搞好沿街开发,搞好美化、绿化,较好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二是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吸引外资全力建城。我们牢固树立了“镇区以外都是外”的思想,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优惠政策》、《关于鼓励外地投资的政策规定》等文件,鼓励农民到镇区投资建房经商办企业,吸引区内外的客商来博平投资兴业,共谋发展,为城镇建设积累了更多的资金。三是大力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加快城镇化步伐。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2、转变传统种养观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食用菌、棚菜、黄花菜、桑蚕等主导产业区域化生产;突出发展林业,培植壮大畜牧业和水产业。二是走科技兴农之路。充分发挥南、北两个农业示范园的作用,大力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三是培植了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枣树
致富多管齐下:一、抓好调整促增收,毛庄村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农产业结构调整。全村新种植枣树150亩,食用投料500万斤,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积极积极发展织箔等传统手工业,不断做大做强,现在从事该产业的有110家,人均纯收入提高300元。二、强化服务促发展。发展农业生产,一离不开技术,二离不开市场。前几年,毛庄村农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既无经验更无技术;种出来了,又怕卖不出去;还有的群众缺少资金投入。针对种种难题,村党支部从抓好服务入手,使群众担忧的问题一一破解。一是大力开展技术服务。村里通过多次请专家、教授举办技术讲座,到田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村民们与专家建立了长期联系,村里还聘请了驻村农技员,先后派出了5批村民外出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村民中掀起了争相学技术、比致富的热潮。通过学习培训,全村涌现了100多名种田能手,户户都有了一个明白人。二是开展党员帮带服务。为了帮助少数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的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村党支部一班人和一批党员开展了“三联三帮”活动,即每个党员联系三个困难户,帮助制定一个致富计划,帮助掌握一门技术,帮助办一至两件实事。三、基础设施得优化。毛庄村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投资15万元,实现村内公路硬化,极大的改善了村民出行问题。村内实行了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水利设施逐步得以完善,新建机井42个,清理沟渠4000米,极大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建立了中心小学,方便了村内及周边村庄孩子上学,还成功举办了物资交流大会,建立了农村集贸市场,成立了蔬菜、猪、粮食、棉花等营销协会,建起了销售网络,现在,村里的农副产品再也不愁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