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电子地图 > 金山区地图 >
漕泾镇地图
漕泾镇相关地区地图:

户籍人口

民国以来,漕泾地区行政建制、区划范围及隶属关系屡有变动,户籍人口也随之变化。民国34年(1945),日军投降,漕泾区辖3镇8乡,有10067户44445人。其中男21934人,女22511人。民国35年,漕泾区辖13个乡镇,有10380户49222人。其中男24322人,女24900人。民国36年,区、乡撤并前,漕泾区有10151户48597人。其中男23877人,女24720人。并人浦南区后,漕泾置镇,辖15个保191个甲,有2164户9985人。其中男4872人,女5113人。民国37年,扩并乡镇,捍卫乡14个保、新三乡1个保,并人漕泾镇,重新调整保甲划为7个保151个甲,时漕泾镇有4147户20112人。其中男9743人,女10369人。1949年5月,解放后,重建漕泾区,设9个乡,据1950年统计全区有9989户46038人。

历史沿革

漕泾镇始建于宋代,因镇旁有古代运送漕粮的漕溪河而得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政府曾在漴缺设江海关,为上海地区最早管理海关业务的机构。漕泾古冈身是上海地区仅存的6000年前古海岸遗址,镇北的济渡桥是浦南地区仅存的七孔古石桥。漕泾土地肥沃,盛产稻米。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特色种养植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多利升”精品西瓜享誉全国,镇“精品西瓜培训基地”也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改革开放使漕泾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青春的气息,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更使古镇获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漕泾既是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大后方,又是大配套的前沿阵地,已经成为长江三角地区大都市发展的中心。“漕泾”二字蜚声海内外,无形资产与日俱增。

人口流徙

解放前:漕泾地区6000年以前成陆后就有人类居住,从事渔、猎、耕种,生息繁衍。嗣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多,日趋稠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27人。早在汉初,本地区就有铸钱、冶铁,煮盐业,为盐商云集之地。唐宋时代,本地区大小河道通海,主要海口漕泾、西护塘、潦缺渐成集镇,居民除世居的张、陆、徐等姓氏外,金光村包家祖籍浙江嘉兴,护塘蔡姓是洞庭人氏,阮巷阮姓来自河南,胡姓来自浙江。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有浙江岱山人来漕沿海定居,以晒盐、捕鱼为业,逐渐增多,至今已逾五代,以刘、姚、蔡、方姓氏居多。清末民初,因灾荒和时局动乱,有浙江绍兴、江苏兴化和盐城、安徽巢湖等客籍人来漕定居,大部居于小镇,以运输及小本经商为生。
解放后:解放初,为适应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批干部、职工、知识分子在本乡安家落户。1954年,区政府动员海涯村盐民25户,百余人去松江天马、青浦沈巷落户。六十年代初,一批上海下放工人、江苏自流人口来镇定居。1966年10月,本镇黄沙、花园、迎龙3个大队和沙积大队徐家生产队及北沙街划入奉贤区胡桥镇,有922户、4074人。1968年至1977年,政府动员117名初高中毕业生赴云南、内蒙古、黑龙扛、安徽、新疆等地插队落户,同时有231名市区知青来本镇插队,至八十年代初在乡的知青全部上调,本镇赴外地知青除新疆外,仍基本回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