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镇地图
亭林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风貌
亭林镇成陆于6000年前,地处冈身(古海岸线)西部,本世纪70年代初,在大寺场寺平南路东侧与中山街西北隅的祝家港东畔两个古文化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文化层和商周两汉时期的文物。其中双把翘流黑衣灰陶壶、双层口沿密封黑陶罐等许多文物证实,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亭林胜迹,据历史记载,亭林胜迹颇多,有读书堆(墩)、洗砚池(墨池)、松雪碑(子昂碑)、楞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剔牙松等称为“亭林八景”。由于历经战乱,“八景”遭受严重破坏,今仅存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铁崖松(罗汉松),树龄已有640余年,仍傲然屹立,被誉为“江南第一松”。列为市级保护文物。1985年兴建古松园,以保护这株珍贵的古松。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頫书有子昂碑《重修宝云寺记》,惜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今仅存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文物资源,亭林还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尤以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树龄已有648年的“江南第一松”-铁崖松(罗汉松),仅存的书法家赵孟頫书有《重修宝云寺记》的子昂碑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为重要。亭林自古就是浦南重镇,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相传松江府华亭县县府就设在亭林。民国期间与朱家角、泗泾、枫泾齐名,合称为朱、泗、枫、亭四大重镇。民国37年成立松江县浦南区,区署就设在亭林,辖2镇6乡,区域相当于现在的金山区亭林镇、朱行镇、山阳镇、漕泾镇及松江区的叶榭镇全部与张埝镇、干巷镇、松隐镇、金山卫镇和奉贤区柘林镇的部分地区,区域约为35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万。商业、医疗、教育相当发达,每逢节令、庙会更是人流涌动,热闹非凡,成为相邻三县交界的繁荣发达的中心城镇,集聚了大量人流、物流。简介
建设:320国道、亭卫公路、亭大公路、车亭公路、南亭公路、松金公路交织于镇区。特别是2005年底竣工通车的亭枫、嘉金高速公路分别由东西、南北经过亭林,以及2007年建成的城间快速铁路在亭林设立车站,届时亭林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优越。亭林具有齐全的公建配套设施,教育机构、医疗设施、交通服务、管道供气、金融机构应有尽有:设有工商、税务、电信、邮政和电力等行业管理机构;有充分的电力、自来水供应能力和污水管道排放统一处理条件;备有容量充裕的FTTB宽带网络和程控电话装置。发展:亭林镇的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金山区的工业重镇。具有金山区最旱的区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3.1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并已显示出规模发展态势,是亭林工业经济的主要依托。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5.4亿,已有381家实业型企业在亭林落户,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环保建材、塑料模具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固形成,并具有较强配套加工能力。在上海市和金山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亭林将规划建设以亭林为依托的上海金山国际中小企业城。目前,正在开发长三角物流港、上海电器城。中小企业城规划开发6.5平方公里的东部工业园区、3.5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的亭林镇区和3.5平方公里的生态林区,整个企业城定位为产业群体布局合理、企业供应链完善、生活文化设施一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业重镇;使其成为一座为海外中小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中小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立交桥。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化融资机制和国际化的品牌战略,推进上海金山国际中小企业城开发建设,使亭林成为上海郊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