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苗族土家族乡地图
长坝苗族土家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长坝乡古名“中祠”,解放前是鹤龄乡政府驻地,辖10个堡,80个甲。因地处一沟两梁四面林坡间的一平坝上,故得“长林坝”之名,后改为长坝。1992年撤区并乡后,由原水塘、坡顶、长坝三个乡合并为现在的长坝苗族土家族乡。
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11723亩,其中田5984亩,土5739亩,主产水稻、烤烟、玉米、油菜、小麦等农作物。
森林资源。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为49832亩。其中,公益林26432亩,商品林13972亩,退耕还林4563亩,森林覆盖率达38%,林业绿化率40.8%以上,境内有珍惜树种千年银杏、红豆杉等。水利资源。境内有水库4座,库容90万立方米,山塘9口,可灌溉面积2800亩,乡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地表水资源匮乏,饮用水严重不足,长期困扰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及旅游资源。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三大景点之一——思南石林,是重要的科普示范基地;毗邻的思林电站乌江库区,风光独好。长青、太坪的扎鼓棚,龙门、刘场坪的土家花灯等民俗风情旅游也倍受游客青昧。环境幽雅,设施完备的农家乐方兴末艾。
社会事业
2010年,全乡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教育方面,共有中小学校10所,幼儿园1所,教师96人,在校学生2452人,其中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其他完小8所,入学率为99.92%,远程教育站点16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在95%以上。医疗卫生方面,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9人,病床10张,村卫生室15间,村卫生员15名。支农惠农方面,民政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发放各类支农惠农专项资金达422.3万元,切实解决了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的吃饭、住房、看病、养老等问题,为构建“和谐长坝”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济状况
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了以烤烟、生态茶、金银花、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8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016万元,比上年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690元,比上年增长20%;财政收入完成108.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14.7%。全年接待外来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2.5万元。
行政区域及人口状况
长坝乡国土面积61.7平方公里,辖长坝社区、龙门、周坝等15个行政村,96个村民组。2010年末,全乡总户数3619户,总人口1448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487人,非农业人口462人,劳动力人口8675人,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