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电子地图 > 中卫市地图 > 沙坡头区地图 >
常乐镇地图
常乐镇相关地区地图:

常乐寺诗词曲选

登常乐寺藏经楼,[清]姚道根,云气入门侵,桥通一径深。近楼惟有竹,成佛本无心。纵目送流水,开窗来远岑。数声钟起处,鸟语答空林。咏常乐寺之桂香殿①,日修,桂香源来常乐寺,香飘十里达百里。佛风清心扬九天,洗净凡尘是此地。【注释】,①桂香殿:明代僧住持镜影开肇。咏常乐中学于沙帽坡①,日修,沙帽山下即三中②,崇文今生干卿③功。眺望佛地④炫然意,犀木送我最乐风。⑤,【注释】①沙帽坡:常乐中学后的山坡酷似帽子而得名沙帽坡。②三中:常乐中学是蓬溪县第三中学(1956年)。③干卿:指全干卿,1940年建立了常乐(崇文)中学。④佛地:指唐朝贞观十二年建立的常乐寺。⑤犀木:桂花树。指常乐寺明代建立的桂香殿。秋霁·登常乐寺藏经阁,次梅溪韵,[民国]周岸登,枫老朱颜,带过雨残阳,也妒鸦色。露泣枯荷,泪迎丛菊,可怜拒霜无力。寺楼暂息。旧题墨晕侵苔碧。问佛国,如是、我闻应许住词客。鱼呗送瞑,鹤梦惊寒,雨花香严,台殿幽寂。蟪蛄声,违山十里,闲愁偏惹鬓丝白。檐马咽风听不得。最断魂是,归趁淡月黄昏,市桥人语,自眠孤驿。常乐寺·桂香殿(曲),日修,桂香风,雨儿乐,兰桂藏小朵,天雨润乐土。乐悠悠古刹中,香飘飘藏经楼,黄龙灵泉滋山木,日和月普照佛山,日月乐钟情,河山多翘楚,禅道惟妙尔。

行政管辖

北留村、刘庄村、耱沟村、石穴村、葛赵村、洪阳村、前沟村、平高村、上焦村、车村、前村、后村、梁滩村、范滩村、顺头村、元里村、马村、中张村、圪塔村、西堡村、广德村、王村、下卓村、上卓村、苏沟村、薛家滩村、东侯村、西侯村、新东村、窑头村、北张村、斜坡村、郝口村、东堡村、三凹村、东郑村、赵化村、文化村、后涧村、浑里村、石埝村、全坡村、南留村、张沟村等。

经济发展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党建开路稳镇,菌果富民兴镇,招商引资强镇,加强交流活镇”的总体思路,勇于开拓、奋力拼搏,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扭住不放,造福一方”。几年来,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一致,开拓拼搏,完成了“村通”工程130公里,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历史;新建教学楼9座,修复危旧校舍494间,完成了留史、西侯初中和高小的合校并点工作,使该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06年中考全镇共有19名考生分数超过了600分;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成,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中心卫生院的建成,彻底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无钱看病的现状;涉及17个村的移民搬迁工程已顺利完成,使607户3026人彻底告别了山庄卧铺,摆脱了危窑危房的威胁,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善。其中2006年完成了10个村181户855人的搬迁工作;25眼机井的建成,26座蓄水池的完工,15000米水渠的建设和60000米管道的铺装,解决了7000名群众和5000头大牲畜吃水难问题,使2000亩旱地变为水田。其中当年完成引水安全工程7处,受益人口2000人,水保工程治理面积4500亩,封禁面积7000亩,打旱井53眼。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的基础上,党委政府积极号召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林,目前,全镇共有小麦面积4.2万亩,年产小麦6.1万吨;玉米2.58万亩,年产玉米0.34万吨;现有果树面积20000亩,年产苹果30000吨;桃5000亩,年产鲜桃8750吨;杏3000亩,年产红杏3000吨;枣树面积3000亩,年产鲜枣4500吨,可加工干枣2250吨;柿树面积达1000亩,年产鲜柿1500吨,是全县三大水果产地之一,其水果以口味纯正、物美价廉而远销广东、深圳和越南等地。“大田经济靠果树,庭院经济抓菌牧”,这是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畜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全镇每年可出栏生猪20000头,肉羊6000只,肉牛2500头,出栏鸡4万只,年产鲜蛋100万公斤。去年,该镇元里村与河南天河牧业公司签约,在村里建起了公司加农户的肉牛养殖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效益十分可观。“菌果富民兴镇”的发展战略提出后,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学习,与河南西峡科委签约,在该镇办起了公司加农户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目前全镇共种植香菇10万袋、白灵菇50万袋,可产香菇25万斤、白灵菇30万斤,可为群众增加收入200万元,产出的鲜菇以其口味鲜美深受福建、广东等地客商晴睐。“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工商企业,截止目前,全镇共有企业200个,年工商企业总产值达3500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县上招商引资精神的指引下,党委政府一班人思招商、谋招商,积极创造平台抓招商,号召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由太原下元经贸商城总经理李伟民投资300万元的华波石灰厂一期工程已于昨天剪彩投产,预计年产量可达4万吨,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由山东客商吴海军投资160万元的三合木业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效益甚为可观;由运城商人刘强投资100万元的如意家俱城已落户前村,预计8月底可正式运营。

常乐山系

《蓬溪九大山系之高峰山系统》:常乐高成山海拔499.9米,可眺涪江。高成山上有蓬溪广播电视转播站,建于1983年;黄龙山上有著名的大唐贞观常乐寺。高峰山海拔547米,可眺60华里以内的景物。

唐朝古刹常乐寺

位于县西22.5公里的常乐寺镇,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6214.6平方米,依山(黄龙山)傍水(王家河),竹树蓊郁,真圣地也。黄龙山矗立于寺后,蓬水汇聚王家河蜿蜒流经其右,绕寺前折流而下。大清嘉庆进士、诗人奚大壮撰文《修常乐寺记》,介绍了古寺的渊源;清代另一文人姚道根《登常乐寺藏经楼》诗中有:“纵目送流水,开窗来远岑”的意境描绘。寺院为花草树木环绕,远观不见飞甍(读盟音)碧瓦,必至曲径幽篁尽处,始金碧辉煌,赫然在目。其处风景佳绝,实十足为禅林胜地。常乐寺的建筑群,不是毕其工于一役,而是先后逐步扩建而成,其最早修建年代,文字、口碑各异(其最早有汉朝之说)。大清道光版《蓬溪县志·寺观》记载:“常乐寺,县西北五十里,唐(朝)贞观年海现建。明宣德年又建。清乾隆二十五年扩建。”民国十年新建后殿。常乐寺历史悠久,远近闻名,香火鼎盛。故在清代前中叶,于距寺半里许的炮台坡下兴建场镇,场镇以寺名,称常乐寺场。得寺名已越300年。常乐寺的建筑群,分前后两殿。大雄殿最涵特色,风格鲜见。

基本简介

常乐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南部,南连山区,北靠黄河,距市区10公里。总面积约918平方公里。常乐镇辖1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万人,其中回民290人,耕地面积2.9万亩。常乐镇山川共济,是历史悠久的引黄灌区之一。辖区内煤炭、石膏、石灰石、石英、黏土、铜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原煤储量达2亿吨。20世纪70年代以来,常乐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成为常乐镇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实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壮大,形成了金属镁、水泥、陶瓷、制砖、机械铸造、煤炭、石膏为主的产业格局。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属镁生产基地。科豪陶瓷公司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科技水平较高的陶瓷企业。常乐镇共有乡镇企业286家,从业人员5200人。其中工业企业41家,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2004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44623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39540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89%,农民人均来自乡镇企业的纯收入达225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

司法建设

中卫市常乐镇不断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行“两整合”、“两重视”、“两加强”、“一提高”工作方法,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两整合”:一是整合工作。将综治办和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的人员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和日常工作由综治办负责,重大问题由分管领导牵头,联合作战,形成合力;二是整合优势。将镇综治办的行政工作优势、司法所的基层工作优势、法律服务所的法律服务优势、派出所的治安、防范优势整合,逐步形成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等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群体上访和涉法上访大幅度下降。“两重视”:一是高度重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对司法所办公用房重新进行装修,为司法所提供必需的办公经费和工作经费;二是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两加强”:一是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在16个偏远分散的山区自然村建立了人民调解信息站,在6家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11个学校建立了调解小组,使全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二是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统一了基层调委会的门牌、印章、制度、档案等,真正使基层调委会达到了“五有、四落实”。截止目前,全镇建立各级各类调委会24个,信息站16个,有调解员、信息员137名,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