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汕尾市地图 >
城区地图
城区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环境

城区资源相对丰富。据统计,全市可供水量7.93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的34.5%,其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达21%左右,主要树种有毛白杨、国槐、榆、北京杨等,经济林木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枣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耐火粘土等。市区的旅游景点有上党门、城隍庙、塔脑山、市博物馆等人文古迹和人文景观以及西郊公园,太行公园、八一广场等休闲娱乐景点。近郊老顶山森林公园、二贤庄等旅游景点。通讯环境:电信是近年来市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区内电话交换机已达2.1万门,市话户数已达95%以上,长话线路达173路,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5万户。电信业务网点已遍及全区各个角落,与全国各地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电话直拔、传真业务。同时,适应时代脉搏,市区已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业务。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有力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城市建设工作。城市道路由建国前7公里、3万平方米发展到150公里、312万平方米;区内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同步进行。居民小区化初具规模,城市住宅面积人均已达24.6平方米。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广场——八一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金融环境:城区是长治市的金融中心。区内有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及其分支机构。储蓄网点遍及城区,货款存取方便快捷。目前各银行均实现了联网运作,居民存款更加方便。同时,各银行、信用社及其分支机构不断开拓业务领域,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力支持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生产。

街道简介

上站街道办事处:辖观象合、阳泉一中、建筑工程公司、晋东化工厂东区、晋区化工厂古区、晋东化工厂南区、晋东化工厂中区、市委、市政府大院、崇德里、南新华、瓦窑坡、小阳泉、大兴矿、东垴、油委沟、新华街、三角线、巨兴街、德胜街、岩会、窑坟21个居民区。下站街道办事处:辖复寿街、铁林巷、新南巷、太上东街、铁路二宿舍、新市东街、新泉市场、新建路、东营盘、教场街、阳胜街、官坊北街、官坊东街、官坊南街、河边街、新市西街、兴隆街、华盛街、桃南东路、官坊西街21个居民区。北大街街道办事处:辖铝钒土矿、太湖石、三岔口、东沟、七一市场、谷窑西、谷窑东、北大街一居委、北大街二居委、道西梁、东垴湾、西沟、古城、后底沟、青年路、青年路东街、西营盘、二水源计18个居民区。南山路街道办事处:辖白草堰东、白草堰西、长征路、小将沟、龙躺梁、南深沟、南庄桥、南山路第一居委、南山路第二居委、气象台、北领、大阳泉村、大阳泉矿、新华西街一居委、新华西街二居委、新华西街三居委、新华西街四居委、新华西街五居委、新华西街六居委、北深沟东居委、朝阳街、南庄矿一居委、南庄矿二居委、南庄矿三居委、纺织厂、阳坡垴、南庄村、神峪、大阳坡计30个居民区。义井街道办事处:辖义井、义东沟、耐火厂、南边堰、小北沟、白羊墅、白羊墅车站、王珑、五O一矿、河坡、冯家沟、高压电瓷厂、阜山、义井煤矿、白羊墅煤矿、小河、铝氧厂17个居民区。坡底街道办事处:辖程家、娘子关发电厂、河滩3个居民区。

基本情况

长治市城区政府成立于1976年,是一个具有城市性质的市辖区,是长治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也是长治市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它地处晋东南上党盆地中央,东傍太行山西麓,南与长治县接壤,西临浊漳河,北与郊区毗邻。区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温和适中。全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3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6万,农业人口6万,包括回、蒙、朝等少数民族)。城区下辖2个乡级街道办事处,28个村(菜场)。建区25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区委,区政府大力开拓,励精图治,全区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农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正在向工业化、产业化迈进;工业调整有了实质性进展,正向公司化,集团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已占GDP的42%以上,已逐步成为城区的支柱产业。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容市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城区已逐渐成为长治市两个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交通环境:城区是晋东南的客运枢纽,已形成了公路为主,辅以铁路、航空等的立体交通网络。区内公路“四横五纵”,市区内客运线路向南直达长治县及其南部;往北达长北,黄碾,山化,潞城;向西达屯留、长子;往东通平顺、壶关。3条国道(207、208国道,长邯路沿南线),6条省道纵贯城区。太焦铁路,长邯铁路与京广、陇海两线相连。民航直达北京、太原、郑州、武汉等地。通往郑州、太原、西安、北京、温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班车更是方便快捷。

行政区划

城区辖6个街道:上站街道、下站街道、北大街街道、南山路街道、义井街道、坡底街道。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城区辖区原属平定县。20世纪初还是一片风沙迷漫、乱石纵横的荒滩,名“沙江口”。清光绪三十一年,正太铁路铺设到此并设阳泉站。至解放前夕,阳泉站区尚不足1平方千米,街道总长也仅1千米有余,总人口不足两万人。民国36年(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随后设阳泉市。市下设一、二、三区党的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同年7月,一、二区合并为一区(现城区前身),先后改称阳泉镇、三区、站上区,至1969年1月称城区至今。2000年,城区总人口164288人,各街道人口:上站街道46119、下站街道27498、北大街街道25639、南山路街道50199、义井街道10922、坡底街道391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3年末,城区辖上站、下站、北大街、南山路、义井、坡底6个街道办事处,4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18.8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750人。

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城区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全区GDP(国内生产总值)达4.2亿元,工业生产总值达2.7亿元,乡镇企业生产总值达2.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672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9元,1997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达小康县区。农业:城区农业主要以蔬菜、粮食、水果为主,担负着市区32万居民的菜蓝子供应任务,是长治市重要的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并初步形成了果林园区,蔬菜种植园区。同时,养殖业和种植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全区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不断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199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411.9万公斤,亩产433公斤;蔬菜总产量达9251.8万公斤,水果产量120.6万公斤。肉、奶、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5.4万公斤、111.4万公斤、32.3万公斤。工业:城区工业从街办工业起步,现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建材、医疗器械、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到1999年底,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17家,其中集体企业166年。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些企业以建立现代化制度为目标,使改革不断深化,从而企业组织结构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为城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城区已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群体:玛钢铸造、华美医疗器械、玉米a化精粉系列,农副产品深加工系列,建筑建材系列等。商贸:城区地处市中心,商贸业兴旺发达,现有各类商贸企业44家,从业人员1329人。到1998年商贸业占市区集贸份额的1/4,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集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为一体的规模化产业网络。市区主要购物中心有:长治商厦、东南购物中心、金威商城、八一百货大楼等。城区餐饮娱乐业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市场建设:城区藏富于民,市场繁荣。1998年全区投入1840余万元,兴建了十个大型专业市场。现有各类商贸市场31个。1999年市场成交额4.3亿元,上缴税金745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城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