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南州地图 > 三都县地图 >
大河镇地图
大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科教文卫

该镇利用职业教育“三加一班”、“三位一体”学校、成技校,党的理论知识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巡回培训班等,共培训28起5100人次。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各类资料2500份,举办科普展览2期,共350人次参展,全镇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92期,受训1.14万人次。创建黄泥村委会、白岩小海子村民小组、白马磨刀石一社3个科技示范村,抓了四个不同的典型,即:“科普富民示范村(黄泥综合示范村)、白岩蔬菜研究会、黄泥养猪协会、箐口科普文明村。全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4400人;村完小21所,教学点24个,在校学生1.17万人;幼儿园1所,在园儿童176人;幼儿学前班16个,在读幼儿1778人;现有公办教师601人,代课、代工70人,入学率初中达97.1%,小学达99.8%。投入“普六”143万元,完成了黄泥、圭山、黄竹三所小学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投入排危资金347万元,排除危房2230平方米,同时还投资45万元用于校园建设。属“西发”项目的大河小学、白岩小学目前已投入使用。庵子村“云南省军休希望小学”的建设正有序进行。在抓好硬件设施的同时,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4年参加中考936人,被曲一中录5人,曲二中11人,民族中学1人,高中录取436人,中专类146人,共被上级学校录取599人,全县综合排名第一。2004年全年完成新闻节目88条,在省、市党报党刊登宣传大河的图片、文字新闻75篇,办宣传栏24期,厨窗36期,通过文化宣传报道,提高了大河的知名度。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全镇用户累计达1280户,投资6万余元架设大河至庵子冲有线电视光缆工程,开通5个村民小组的有线电视,解决200余户群众看电视难问题。现有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22人,计生服务人员5人,村级卫生所17所,乡村医生61人,卫生工作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贯彻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及地方病的发生。预防工作取得成效,儿童入保980人,单项接种麻苗96.75%,百白破97.64%,卡介苗99.04%,脊灰疫苗98.42%,四苗覆盖率90%,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监检工作力度,加大卫生执法强度,并对集镇内从事餐饮业人员进行全面的体检,杜绝了传染源,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100%,高危管理182例,新法接生率达91%,住院分娩率达61%,共体检儿童4868人次。

旅游资源

有“流水天上来,撞石飞溅滚雪花”的飙水洞,奇石林立的石林园,雄奇挺拔的佛头山,人间天堂陕南最大高寒天然湖泊---水围城,“千仞白雪入云霄”的光头山,巧夺天工的漏明崖,嘉陵江最大支流---巴水河清澈见底。在米仓山主峰---佛头山,一个为明期建文皇帝所建庙宇大红崖古石刻、佛头山“天书”与福建“天书”遥相呼应,历史上演绎宫匪传说几经分合。

民俗文化

大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周边六、七个乡镇经济、文化的中心,历来传统文化比较繁荣,打围鼓,耍龙灯等民间艺术活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打围鼓,艺人围坐桌子周围,用大小锣鼓、二胡、板胡、唢呐等伴奏,坐唱川剧,不化妆、不赶场。龙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设有专门的灯会组织,并选出会首,负责灯会工作。龙灯分彩龙和火龙,彩龙的龙头和龙尾彩扎,用红布和竹笼扎成龙身,舞时,烧黄烟以助舞兴。后面跟随笑和尚逗狮子。彩龙是在春节时开始,一直要耍到正月十五日才倒灯。逢场上街,平时转乡。火龙的龙头和龙尾也是彩扎,用麻布和竹笼扎成龙身,舞龙者赤膊上阵,平时转乡只穿下装。观众烧“花儿”,龙在火花中穿行,场面热烈,气氛活跃。一般都是在晚上耍,正月初一开场开灯,正月十五日倒灯。至今每年春节期间仍盛行耍龙灯。2004年大河又相继成立了大河镇老年协会和大河镇退休职工联谊会,组建了老年秧歌队,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历史沿革

大河在清代以前名“青林嘴”,清肃亲王率官军追剿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至此改名为大河口沿用至今,1913年(民国二年)设立大河乡。1936年实行联保制,大河联保共辖八个保,1940年改联保为乡,乡公所设在老街文昌宫。解放后,1949年冬成立了大河乡解放委员会。1952年春,土地改革完成后建立乡人民政府,辖十一个大队,1958年9月废乡建立人民公社,1983年撤人民公社,恢复乡名。1990年撤乡建镇,大河乡更名为大河镇。2005年4月乡镇机构改革将白院乡与大河镇合并命名为大河镇,辖20个行政村、三个社区。现任中共大河镇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为:书记张元明、副书记:岳福荣、王均涛。现任大河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魏传信。现任大河镇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镇长:岳福荣,副镇长:陈国文、张丽。镇内设四大办公室: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维稳办。

镇情简介

大河镇位于富源县城南部,东与贵州相连;南交营上镇;西与墨红毗邻;北抵中安镇。镇政府所在地脑上村,距县城2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1700米,全镇属温带季风气候,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86毫米。年降雨量2.87亿立方米,年平均日照1819小时,日照率41%。全镇区域面积24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83.7%,有耕地4.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67亩。大河镇辖脑上、庵子冲、黄泥、白马、磨盘、篆湾、圭山、格宗、黄竹、起堡、长坪、白岩、大河、青龙、铜厂、恩乐、挑担17个村委会,211个村民小组,313个自然村。全镇境内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畜、烟、煤、粮为四大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麦豆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干果,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锑、铜等,在磨盘落田村还有储量较大的金矿。

经济概况

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353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12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8.5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2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3.6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0.87‰,劳务输出达1172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1256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440亩,粮食总产2469吨,油料面积930亩,产量达95吨,玉米播种面积10033亩,蔬菜播种面积2325亩。

集镇建设

坚持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繁商,以商带农”的路子,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资金430万元,自筹60万元修建集镇过境公路(长治大街)长1000米,宽32米,铺沥青路面9451.59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绿化3000平方米,安装排水管道2400米,铺设人行道小板726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900株,至2004年11月底工程已全部竣工,加强街道管理和城镇监察,彻底改变了街道“脏、乱、差”的局面,初步实现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高起点“建设小城镇、树立新形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