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保定市地图 > 容城县地图 >
大河镇地图
大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大河镇位于西乡县西南部,地处巴山腹地,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相接,西连南郑县白玉乡,北邻左溪乡和骆家坝乡。距县城105公里,总面积3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80米,年均降雨量1300㎜,境内峰峦叠翠,山水秀逸。辖12个村、28个村民小组、1437户、5447人,耕地面积14400亩,茶园面积4170亩,有大河、楼房、河西、龙池四个小集镇,集镇人口1620人。

民俗文化

大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周边六、七个乡镇经济、文化的中心,历来传统文化比较繁荣,打围鼓,耍龙灯等民间艺术活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打围鼓,艺人围坐桌子周围,用大小锣鼓、二胡、板胡、唢呐等伴奏,坐唱川剧,不化妆、不赶场。龙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设有专门的灯会组织,并选出会首,负责灯会工作。龙灯分彩龙和火龙,彩龙的龙头和龙尾彩扎,用红布和竹笼扎成龙身,舞时,烧黄烟以助舞兴。后面跟随笑和尚逗狮子。彩龙是在春节时开始,一直要耍到正月十五日才倒灯。逢场上街,平时转乡。火龙的龙头和龙尾也是彩扎,用麻布和竹笼扎成龙身,舞龙者赤膊上阵,平时转乡只穿下装。观众烧“花儿”,龙在火花中穿行,场面热烈,气氛活跃。一般都是在晚上耍,正月初一开场开灯,正月十五日倒灯。至今每年春节期间仍盛行耍龙灯。2004年大河又相继成立了大河镇老年协会和大河镇退休职工联谊会,组建了老年秧歌队,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革命精神

大河镇是革命老区,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1933年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曾在大河建立了川陕赤北县楼房坪苏维埃政府,开辟了红色交通线,为川陕革命斗争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如今其遗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河山大林深,地势险要,民俗风情古朴浓郁。

经济收入

2004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33亿元,比2003年的3.6亿元增7269万元,增17%。实现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比2003年的1.24亿元,增1077万元,增8%。实现乡镇企业产值3.08亿元,比2003年的2.3亿元增7744万元,增25%。其中煤炭工业产值达2.28亿元,比上年增107%。农村经济总收入3.26亿元,比2003年的2.88亿元增3807万元,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47元,比2003年的1596元增151元,增9%。财政收支: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71.75万元,各项补助收入1298.7万元,上年结余5.1万元,收入总计2075.55万元;全年财政支出906.8万元,上解支出1165.12万元,支出合计2071.9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63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30万元,比上年增15%。

经济概况

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353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12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8.5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2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3.6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0.87‰,劳务输出达1172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1256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440亩,粮食总产2469吨,油料面积930亩,产量达95吨,玉米播种面积10033亩,蔬菜播种面积2325亩。

历史沿革

大河在清代以前名“青林嘴”,清肃亲王率官军追剿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至此改名为大河口沿用至今,1913年(民国二年)设立大河乡。1936年实行联保制,大河联保共辖八个保,1940年改联保为乡,乡公所设在老街文昌宫。解放后,1949年冬成立了大河乡解放委员会。1952年春,土地改革完成后建立乡人民政府,辖十一个大队,1958年9月废乡建立人民公社,1983年撤人民公社,恢复乡名。1990年撤乡建镇,大河乡更名为大河镇。2005年4月乡镇机构改革将白院乡与大河镇合并命名为大河镇,辖20个行政村、三个社区。现任中共大河镇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为:书记张元明、副书记:岳福荣、王均涛。现任大河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魏传信。现任大河镇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镇长:岳福荣,副镇长:陈国文、张丽。镇内设四大办公室: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维稳办。

扶贫工作

大河镇以温饱村建设为重点,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重点抓好省级重点扶持村格宗,省级温饱村铜厂阿马寨,市级温饱村青龙深湾沟的扶贫开发项目和安居工程。全镇完成安居工程任务3户,解决贫困人口温饱1500人,巩固低收入人口温饱2000人,群众返贫率控制达5%以内。坚持镇直机关挂钩联系村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推动了扶贫济困各项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