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电子地图 > 武清区地图 >
大良镇地图
大良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教卫生

解放后,大良的教育事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成果喜人。仅2003年一年,全镇共筹资68万元投入新建教学楼、学生食堂,维修校舍面积达2010平方米。现在,全镇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6%,升学率达71%,顺利通过自治区"普九"工作达标验收。文化广播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镇文化站藏书量达1.2万册,借阅人数达4000人以上,农村业余文艺队5个,每个文艺队演出达20多场。镇广播站为群众安装闭路电视达490户,群众可接受12套电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卫生事业稳步发展。镇卫生院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增多,技术力量越来越雄厚,医疗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被柳州地区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全镇合作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镇村医疗网络,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计生工作始终保持全县一类乡镇先进行列。计生工作认真落实"三为主"方针,实行"三结合"措施,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好一满意"活动,群众婚育观念明显转变,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据统计,2003年大良镇计划生育率达88.12%,多孩率为0.99%,出生率控制在8.38‰以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城镇建设

大良镇是自治区确定的小城镇建设重点之一,当地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商贸比较发达。镇党委和政府把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与管理当成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紧、抓好,做好领导、人员、经费、措施四到位,使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994年和2000年分别筹建了两个开发区,使镇住面积增加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5000人以上。很多农村群众到大良镇建房,增加了城镇人口比例。1999年,引进资金建成日产120吨的大良水厂,结束了大良镇无自来水的历史,改善了居民生活,为小城镇建设打下基础。现在大良镇内街道路面全部实现硬化,并安装路灯,市场井然有序,清洁卫生。由于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加强,加上大良镇比较优越的地理条件,使之成为潭头乡、太平镇、浮石镇、沙子乡及东起乡农产品的集散地,较大宗的有大米、果蔗、莲藕、耕牛等农产品。每逢赶集日,市场人头攒动,吆喝声阵阵,热闹非常。

地理位置

大良地处顺德的中部偏东,连接广州,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史上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商埠。北距广州城区32公里,南下澳门90公里,东往深圳150公里,从顺德港抵香港64海里。105国道和碧桂路南北纵穿境内,顺番公路与广珠高速公路连成一体。随着城际快速轨道顺德段、太澳高速、珠二环高速公路、东新高速公路五沙段的逐步建成,大良作为珠三角西部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大良现为顺德区政府所在地,顺德的政治、文化、教育、商贸中心,是佛山市打造第二个百万人口中心组团城市的核心。辖区面积80.34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户籍人口19.65万,流动人口10.53万。近年,大良先后获得中国首个“中华餐饮名镇”、“广东省机械及电气装备技术创新专业镇”和“广东省治安工作先进镇(街)”的称誉。“文化凤城”品牌经过几年的培育,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成为大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2006年通过举办首届家庭文化节、万人欢乐闹元宵及元旦倒数迎新年、创作编演大型童话音乐剧《丑小鸭》、创办“文化沙龙”、邀请海外深造的钢琴家到大良表演及开展“欢乐大良居村行”等系列活动。大良是“广东省教育强镇”,我们坚持教育优先的指导思想,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逐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辖区内的中小学100%为等级学校。民办学校在校学生7000多人,占全街道中小学生总数的28%。现在,每年迁入大良的人口超过5000人,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奔着当地良好的教育及生活配套环境而来的。“优质教育”成为大良一笔品牌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在增强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城市形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简介

大良古称太艮,隋唐五代已形成居民点,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置顺德县,定大良为县城,因城内有座美丽的凤山,故又称凤城。

交通邮电

大良镇地处桂中大石山区,解放前交通极为落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大良镇人民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努力建设交通和邮电事业,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道路的畅通,大大地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带动了种养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良的邮电所目前每月发送信件、书刊达4000多份(册);在电信业务方面,至2003年底,全镇电话单机达2000多部。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大良大部分村屯,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支柱产业

大良镇过去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3年止,大良镇的甘蔗和水果种植发展迅速,在2002~2003年榨季,全镇进厂原料蔗达7万吨以上,水果为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