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贤镇地图
到贤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镇情
全镇耕地总面积36252亩,盛产苹果、酥梨,主产优质小麦,被誉称为“秦川第一方”,是渭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小麦产区;纯种奶山羊享誉全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兴农,富民强镇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稳粮,优果,增柿,强奶”的经济发展思路,突出果业、草畜业、粉条加工业和劳务输出四大支柱产业。带领全镇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促进了镇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目前,全镇共饲养家畜6885头,家禽2.9万只,种植优质小麦3万亩,发展优质果林3500亩,完成二黄配套灌渠百余里,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百户有余。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0193万元,财税总收入完成14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28元。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健康发展。当前,朝气蓬勃的到贤人民正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以更崭新的面貌迎接美好的明天。邮编:711700
集贸市场:到贤村西新街
到贤镇13个行政村:到贤村、西城村、东仁村、西仁村、庄镇村、盖(音ge)村、新移村、姜义村、忽家村、纪贤村、新合村、三义村、惠(音xi)店村
镇政府驻地到贤村9个社: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至张、至王、槐园、庙前、坡头
历史遗迹
秦将军王翦墓:王翦,频阳人,系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名将,得到秦始皇的重用。先后率军攻破赵国、燕国和攻灭楚国。后封武成侯。其子王贲同为秦将,先后率军攻灭魏国,攻取燕的辽东和攻灭齐国,封通武侯。王翦墓位于到贤镇东约二公里的纪贤村地郊。墓呈椭圆形,高约9米,周长136米,墓西约100米处,南北排列着大小六座冢(今已不存),象征着王翦父子破灭六国的功绩。相传里面埋着六国王侯的衣冠、图书等。1956年8月6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则轶事
雷新哉办学:雷新哉(1981-1925),到贤南街人。幼年入私塾读书,民国初年入省立第一师范读书。一九一六年由地方推举,县知事提名,创办通川高等小学并任校长。任间,他聘请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师任教;勤俭办学,每去县府总是徒步往返;校无工友,他亲自司铃。康有为至富平为他题字条幅:“行己有耻”。彭德怀在到贤小驻:一九四九年春节刚过,解放军进驻富平。彭德怀、赵寿山住在到贤李建华家。解放后曾任青海省南藏自治州城建局局长的李建华记忆,彭德怀“见了士兵、下级,特别对老乡十分亲切,对小孩更喜爱抚。这位首长有个习惯,就是每晚在厅房东南角用席子围个圈圈,在里边洗澡。…我家户大客多,亲友不少,有首长住我家期间,虽设岗立哨,但很少盘查,一家人觉得跟平常一样。两位首长在我家住了近乎十天…解放军何时走,咋走的,走向何方,我们一家和村里人都不知道。人们惊奇地发现,屋内屋外,连巷道解放军走时都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住的房子用的桌椅板凳也抹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放置原处。…走前没有一点预兆,村上人都说:‘一觉睡的连解放军啥时候走都不知道!’”解放前在到贤小学任教的党树森回忆,解放军驻到贤期间,有一天中午,一个中等个的首长徒步来到校园,“他叫我把普净寺的情况说一说,并在我的陪同下,把学校东边禅寺的八棱形经幢和明代名臣孙丕扬书写的两通石碑仔细观赏。他一再说:‘这些古物是宝贝,很重要,千万要保管好,不敢损坏了!’嗣后,有个知己的老者悄悄地给我说:‘你知道跟你一块看石碑的是谁?那是彭德怀彭老总。’这下,我才恍然大悟。”
杨中一建议改十六两一斤为十两一斤:杨中一(1903-1981),到贤镇北街人,曾作小学教师多年,因家庭缺少劳力转而务农。他常对后辈讲:“国民国民,无民无国。民愚国愚,民贫国贫。”“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给地方和国家做点好事,那怕是细小的好事,就等于枉活几十年。”他热心地方事务,贴标语、写对联、教人扫盲,诲人不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曾两次上书国务院,建设将千百年来沿用的一斤为十六两的制度改为十两,以便利人们的使用。国务院收到他第一封信时回复说:“来信收悉,此复。”收到第二封信时又随即回信说:“来信收悉,建言颇良。国家正在着手改革这一衡制。龙跃凤鸣顺祝。此复”三年后,国务院下令改十六两一斤为十两一斤,实行了十进位制。
党广玉创办兽医中药店:党广玉(1907-1980),原籍商县,一九二六年逃难到到贤镇东仁村界西定居。拉过长工,当过佃户。目睹许多人家的牲口因得不到医治而死亡,奋发学习兽医,并于一九三八年在东王村创办了三星兽医中药店,生意兴隆。他为人厚道,医术高超,无论贫富,随叫随到,名扬富平,深受群众欢迎。一九五三年,他响应号召,实行公私合营,负责筹建兽医站,任富平到流曲兽医站第一任站长。一九五七年,他出席全国畜牧兽医研讨会,献出兽医秘方两剂。一九五八年他又奉调到富平县美原镇筹办兽医站,并出任站长。党广玉为富平的兽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人们的尊敬。
文史资料
《到贤文史》,主编惠志刚,到贤人。曾任中共陕西富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明办主任,县政协第八届常委,富平县诗词楹联学会主席兼《频阳吟草》总编辑、《频阳诗编》丛书主编。现任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王翦评传》、《张义安将军》、《到贤文史》、《杨昌年与富平东四团》、《纪子厚诗文选》、《刘应文镌刻选》、《古韵钩沉》、《新歌荟萃》等。退休后,他联络一批到贤籍的离退休人员编纂此书,大家无私奉献,殚精竭虑,数易其稿,终告成功。此小志有二个特点:其一,这是一部相当完整、精细的乡镇地方志;
其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部书眼睛向下,所写所记大多是普通人、平凡人,并且记录有一些有趣味有意思的故事。
产业布局
畜牧业:奶山羊:全镇拥有以奶山羊为主体的家畜1.5万头,主要养殖村有东仁村、西仁村、到贤村、庄镇村、盖村等。
养鸡:全镇拥有大规模养鸡厂12个,存栏5万只,主要分布在盖村、西仁村、新合村等。
农业:
果林:全镇拥有优质果林3500亩,其中苹果主要生产区是到贤村、盖村、新合村、西仁村。
酥梨:酥梨产区是新移村、惠店村等。
粉条:全镇拥有从事粉条加工业专业户近百户,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忽家村,姜义村等。
历史名人
张义安(1887—1918):名养诚,字义安,到贤镇庄镇村槐园堡人。幼喜拳击,因贫早辍学,后破格入省农业学堂、正谊书院攻读,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因军功两次赴日留学。历任护国军学生连连长、备补营营长,靖国军右翼军第二支队司令。参与富平“逐陆之役”,领导著名的三原起义及围城讨陈战争。1918年3月13日壮烈牺牲。后被广州军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并公葬于县城北郊迤山庙侧。纪子厚(1879——1947):到贤镇新合村人,清末秀才,终生躬教。耕教之余,创作了大量诗文、戏剧,在蒲富一带久负盛誉。
雷荣:到贤镇到贤村人,于1949曾任富平县长,是富平县第一任县长。后来曾任陕西省政协秘书长,2005年逝于西安,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