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郴州市地图 > 汝城县地图 >
大坪镇地图
大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2002年底该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889男14931女12958家庭户户数7574家庭户总人口(总)27515家庭户男14631家庭户女128840-14岁(总)65950-14岁男37860-14岁女280915-64岁(总)1924015-64岁男1012215-64岁女911865岁及以上(总)205465岁及以上男102365岁及以上女103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7445

农村经济

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0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8元,完成粮食总产量965.5万公斤,人均产粮有413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31公斤。2007年1-7月份,镇党委、政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全镇经济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依托两大优势(土地、矿产资源)、打牢两个基础(科技、教育)、做强两个产业(种植业、矿产品加工业)、实现两大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2222”经济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切实抓好各项经济工作,社会事业发展顺利,全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030.6万元,占计划数6820万元的29.8%;工业总产值2360万元,占计划数6501万元的36.3%;农村经济总收入2365.2万元,占计划数7893万元的30%,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经济状况

大坪镇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工农业产值比例达到59:41。工业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的方针,合理利用和开发本地资源,以石灰石、水泥、电力开发为主的一批建材、能源企业构筑了大坪坚实的工业基础;农业产业化迅速,形成了以脐橙、金柚为主导水果产品的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经济布局,目前为梅县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区域。

现代人物

卢伟良,卢伟良(1910──1988),广东梅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6年,先后任共青团梅县县委书记、共青团东江特委常委、中共广东省委交通员、梅县大埔交通站站长等职。1932年3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军总部二局参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总队部参谋长。长征期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保卫局侦察员、红军总司令部一局参谋。红军到达陕北后,任延安至上海的交通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政治指导员、分党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东南局交通站站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政训员、增(城)从(化)番(禺)独立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五大队及东江纵队第五大队政治委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东江纵队江南指挥部指挥员、东江纵队东进指挥部指挥员等职。在东莞活动时,曾参与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领导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路西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渤海军区参谋处长,后参加中央党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兴梅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地委常委,华南国防公路修建总指挥部干部部副部长兼处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委员、第四届政协常委等职。1988年逝世。古远清,古远清,广东梅县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学研究所所长。武汉市文联第六、七、八届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曾获湖北省第二届文艺明星奖。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台港澳文坛风景线》、《诗歌修辞学》、《诗歌分类学》、《海峡两岸诗论新潮》、《诗词的魅力》、《与青少年谈诗》、《恨君不似江楼月》、《看你名字的繁卉——蓉子诗赏析》、《隔海说书》、《诗的写作与欣赏》、《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台港朦胧诗赏析》、《台港现代诗赏析》、《中国当代诗论五十家》、《文艺新学科手册》、《中国当代名诗一百首赏析》、《〈呐喊〉〈彷徨〉探微》等。还著有《诗词的魅力--留得枯荷听雨声》,张炎元,张炎元(1904~2005.8.13)字炳华,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毕业,后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建国后逃到台湾。张炎元在1925年秋任国民革命军海军安北舰党代表,1927年任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副团长。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组织关系。1927年春被保送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冬离开苏联,避居港澳。1928年夏赴印尼爪哇,先后在林氏店铺当店员,华侨补习学校教员,1929年任加拉汉中华学校教员。1930年回国,往黄埔同学会登记,参与复兴社的早期组创活动,1932年4月为复兴社骨干之一,任华南区情报站长,华北办事处行动组长、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宪兵司令部政训处长。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稽查组长,中美合作运输处长,运输统制局监察处处长,1943年2月授陆军少将,1945年任公路总局副局长,1946年10月任国防部第二厅副厅长,1947年返粤任广东保安副司令,兼保密局广州站长。1949年到香港,1952年到台湾,任“国防部”情报局中将局长,1956年10月授陆军中将。1971年当选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足球协会主任委员,1976年后续选为国民党第十一至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1992年委托侄孙女张伶返故乡,参加大坪镇程风中学建校45周年纪念活动,并捐款建教学楼,亲函同意受聘任程风中学名誉董事长。著有《天涯流浪歌》、《爪哇三年》等。

人文地理

大坪镇位于麻栗坡县境西北部,东北接麻栗镇,西南连天保镇,西北邻西畴县新马街乡。镇人民政府位于大坪村委会所在地,距省会昆明约380公里,距州府文山约8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35.4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163个村民小组121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彝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992人,占总人口的34.3%。各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有农历6月24、7月1日。

气候特点

阿老、新地房、戈令、瓦渣、高笕梁沿盘龙河一带处于北亚热带气候,大坪、大石洞、凉水井、马达气候较凉。海拔,大坪街1550米,大石洞小寨1560米,上凉水井下寨1540米,马达小寨1530米,新地房冬瓜树1400米,阿老小寨1100米。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0.7℃;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1.8℃。在大暑时节,年极端高温32.8℃,在大寒时节年极端低温零下4.9℃。年积温为5810.9℃,大于10℃,积温为4905.3℃,干燥度为0.67℃。

社会事业

大坪镇有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9个,有高完中一所、乡完小1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开通光缆电信,安通程控电话2989门,闭路电视用户2858余户,建电信、移动、联通通讯基站三座,手机用户6000余人。场镇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居民2300余人,集市贸易十分活活跃。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有16个党支部,2007年底有党员人数340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步。进一步巩固“普九”教育成果,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校巩固率100%,小学、初中普级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年投资78万元,修建了镇小学生公寓,2003年投资85万元修建了综合办公大楼,2000年投资115万元修建了教学楼。全镇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范围内,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完成率达100%,对8户符合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农户实行了奖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开通光缆电视,安通程控电话2050门,闭路电视用户1500余户,建电信、移动、联通通讯基站三座,手机用户4560余人。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镇政府采取“一路一筹”、“一事一议”的办法破土动工了盐(亭)剑(阁)公路大坪段改造工程,整治村道公路38公里,治理病害水库3座,完善红星村集雨节灌工程收尾工作。镇政府组建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组,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场镇秩序进行定期检查和规范,切实杜绝重大事故隐患和治安案件发生,2004年被县委、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镇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对场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搞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被县委、政府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镇政府还向农民兑现了降低农业税率、发放粮食直补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