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镇地图
热水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通过三期电网改造、三期基本烟(农)田、卫星转星调整、国债人饮等工程的建设,该镇22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该镇有长38.7公里的黑岱线、长50公里的虹热线两条经济主干道,累计投入资金3700余万元,全线油化黑岱线,油化虹热线12公里。境内县乡公路、乡村公路、村间道路纵横交错,纵贯全境,通车总里程419公里,交通网络相对健全,乡村公路、村间道路通行能力一般。通过基本烟(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全镇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至72600亩,水利化程度由不足5%提升至43%,建成高稳产农田地52549亩,人均占有0.71亩。深入贯彻“小城镇大战略”方针,按照曲靖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集镇修编,扎实开展控制性详规工作,部分启动或即将启动关营到山脚、关营村间主干道、热水至营沟通村道路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关营为中心,外联山脚、热水、营沟的集镇规模。集镇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工程成效明显,截止2007年底,绿化关营集镇2450平方米,安装街灯21盏,硬化街道72640平方米,建排水系统3274米,建公厕1个,集镇功能逐步健全。围绕打造集镇亮点,提高集镇品位,增强集镇带动、辐射、吸纳功能目标,启动了集镇活动广场建设工程。到2007年底,全镇建有沼气池农户206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46户;建有小水窖898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农户1118户。全镇有2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5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2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110户已通电视机;有13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目前全镇无路灯。有12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行政区划
热水镇下辖村:热水村邓家洞村长塘村大水山村桃金洞村鱼王村东江水村高滩村黄家洞村黄石村星火村横瑞村
产业经济
该镇2003年GDP总量为63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99元。2009年该镇党委政府以构建特色景观旅游经济为抓手,立足把热水打造成为湘粤赣三省交界特色旅游名镇和引领汝城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深入开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创建工作,积极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该镇境内汤河头温泉水高,“气如烟雾,水若沸汤”,因此得名。1950年属第六区,1956年为热水乡,1958年与集龙、益将、东岭3个乡合并成立热水人民公社(初名红星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集龙、益将、东岭3个人民公社后仍名热水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为热水乡,1991年撤乡建镇改今名。
区位概况
该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7公里。东与江西省崇义县乐洞、文英两乡交界,南与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及汝城县县三江口镇相连,西邻大坪林场、益将林场及附城乡,北靠益将乡、集龙乡。截止2002年底,镇政府驻热水圩,辖桥东、桥西2个居委会,12个村。2002年底,该镇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839.7公顷,2509户,10035人。
农村经济
(一)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7944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3104.46元;农业生产总值23806万元,人均3777.5元,其中第一产业14168万元,占49.2%,二、三产业1766万元,占6.1%。(二)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2113万元,人均277.2元,占宣威市的12%。其中,烤烟农特税1982万元,工商各税130万元(营业税129万元,个人所得税1万元,印花税0万元,屠宰税0万元,耕占税0万元),财政总收入较上年减少199万元,其中,烤烟农特税减少271万元。财政支出情况:2006年,上届上级支出129万元,本级299支出万元,当年结余负146万元,滚存结余837万元。全镇财政供养、半供养人员5915人(全供养人员948人,半供养人员4967人)。(三)2007年,全镇粮食种植22.8211万亩,总产量3938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37.33公斤。(四)2007年,实现生猪存(出)栏80318(123421)头,大牲畜存(出)栏15600(3400)头,羊存(出)栏40353(16689)只,家禽存(出)栏85910(110536)只,肉类总产13636吨,总产值10832万元。(五)全镇林地面积663809.3亩,占土地面积的35.2%,占宣威市的1l.8%;其中,有林面积542083亩,蔬林面积14701亩,灌木面积106471亩,用材林面积223938亩,防护林面积157420亩,新炭林面积12852亩,经济林面积729亩,森林覆盖率57.9%,高全市12%。(六)热水是亚洲烤烟生产第一大镇,种植面积占宣威市1/4强,历届党委政府为巩固和发展这一支柱产业,始终坚持以“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进口替代”为目标,明确了“在节令上着力,在管理上加压,在烘烤上突破,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的工作思路,一直致力于实现烤烟产业由大到强致精转变。2007年,烤烟生产受“双控”政策影响,全年完成计划种植面积6.48万亩,指令性收购计划16.5万担,实现产值9910万元,烤烟农特税1982万元,有所滑坡。2007年,在进一步落实“双控”政策的基础上,完成7万亩指导性种植面积和19.6万担指令性收购任务,实现总产值11401.72066万元,较上年增1491.72066万元,其中,收购上等烟1079.07594万斤,占59.9487%,收购中等烟720.92406万斤,占40.0513%,上中等烟产值11153.79983万元,均价12.393元。(七)2007年,完成优质玉米种植7.5万亩,产粮1706.2万公斤,实现产值2389万元。种植马铃薯9.55万亩(其中小春薯9500亩,大春薯64000亩,秋薯22000亩),实现产值4000万元,销售收入2000万元,薯类商品率达50%。
特色产业
一是充分发挥建新沿小江河谷光热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抓好1200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二积极引导、大胆尝试,引进试种了50亩当归、200亩单参、2500亩板兰根,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基础。三是抓住林业结构调整契机,栽植核桃1.3万亩,力争尽快建成10万亩干果基地,从“生态建设、资源培育、产业发展”三个层面做活山地文章。四是局部实验示范种植时鲜蔬菜、雪莲果、万寿菊、大棚花卉等,为农业发展多作有益尝试。五是紧紧抓住小额信贷拉动宣威火腿优质原料基地建设这一契机,以生猪“八改”推广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加大草食畜的养殖推广力度,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先后建成龙海生猪养殖园区、阿浪黑山羊养殖园区和横旦地黑山羊选育场、市级黎山肉牛养殖小区和秧草黑山羊养殖小区,持续加大育肥示范户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以阿浪、干海、秧草为重点的优质畜禽养殖基地。蓝颈鸵鸟原产与非洲,兼有鸟类和反刍动物特性,具有较强的食草性和自然抗病力,耐粗饲。而且浑身是宝,鸟肉,鸟皮、鸟毛、鸟蛋和鸟血等都能各尽其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我国80年代试养,90年代后逐渐向西南地区推广发展,取得较好的效益。热水镇云沟村杨世庆在详细了解了鸵鸟繁殖生产快、饲养成本低、经济价值高,抗病力强等特点和具体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结合云沟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优势,瞅准鸵鸟养殖这一新型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养殖致富新路子。去年杨世庆从广州以每只700元价格,引进76只蓝颈鸵鸟进行饲养。他购买相关书籍来学习摸索,逐渐掌握饲养方法,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今年在热水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驻村指导员的指导帮助下,又新扩建了900平方米鸵鸟养殖场,种植14亩鸵鸟饲料。原先的76只鸵鸟已经繁殖到242只,按每只商品鸵鸟2700元的出售价计算,今年可创收40余万元,实现纯收入10元。养殖场内,只见一只只体高约二米、体态似稳健的大鸟,时儿撒开双腿奔跑,时儿悠闲自得地啄着青草,显然早已“子孙满堂”的蓝颈鸵鸟已经习惯了云沟的生活,并准备长期在此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