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镇地图
大源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概况
大源镇农业资源丰富,具备种植亚热带、温带作物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大源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正逐步向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有荣胜果场,“乐昌一号”白毛茶标准化基地,早熟甜油桃生产基地,黑布朗李示范基地、日本杂柑试验示范基地等;水果、茶叶、反季节蔬菜、山林土特产等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正在探索推行质量标准化产、加、销体系的生产经营模式,并注册了“十八滩”农产品系列商标。主要优质高效农作物产品:椪柑、油桃、黑布朗李、早熟温柑、梨、蜜桔、茶叶、生姜、反季节蔬菜、野生苦笋等。经济发展
大源镇紧紧围绕“主攻工业兴镇、调整结构稳镇、城镇建设旺镇、旅游开发活镇、招商引资强镇”的发展思路,确定奋斗目标,明确责任措施,优化软硬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国民经济增长提速;开放型经济强势突破;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矿石加工、竹木加工两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共有矿石、竹木加工企业30多家;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面貌日益靓丽;特色农业彰显优势,以生猪、肉羊、蕾竹、银杏、水产养殖为主的五大产业已初具规模;旅游经济优势明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87.1万元,增长16%;完成财政总收入300万元,增长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0.2万元,增长38.7%;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7.6万元,增长25%;实现工业增加值1078.8万元,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进资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9.6%,达到3511元。造纸业发展
用竹造纸已有1700多年历史。大源交通十分便捷,紧连320国道和l04国道,杭千(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切镇而过,出入道口设在镇旁。大源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源人勇立潮头,迎风搏浪,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造纸、新型建材(金属门窗)已成为全镇两大支柱产业,誉满海内外,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千强镇”第273位,浙江省最发达“百强镇”第84位及杭州市工业经济“十强镇”行列。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290余家,商贸企业1200余家,拥有农贸市场、商贸中心两大综合市场和金属门窗材料一条街。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33亿元,完成国地税总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4577元。。由富【一方名村口村】?口村位于大源镇中部,全村有786户2548人,为造纸和纸制品经营专业村。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工业销售产值2.47亿元,村民人均收入7600元。有造纸和纸制品厂等企业40家,120多个纸张经销户。1995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亿元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村。1998年,被杭州市列为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兵村。【一方胜迹大源经纬整交点】大源经纬整交点即东经120°和北纬30°的交汇点,位于东升村岩山脚下。此处建有经纬整交点标志塔和科学公园,是我国13个经纬线整数交汇点中离城市和旅游区最近的点。东经120°是北京时间基准线,北纬30°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信风带分界线,是充满无数“险、惊、奇、谜”的神秘纬线,因此大源经纬整交点的开放具有特殊的天文、地理、时空、旅游意义。?基础设施
投资改建了金沟――大源的沙改油工程;2004年又改造了大源――小章水泥路、大源――岭后沙改油公路工程;2005年投资137万元郑坑――双坑康庄工程,投资100多万元的庙下至越陈康庄工程已开工建设,在2006年春已完工;投资40万元的大源至高畈水泥路面工程也已建成完工;柿坑至岭后、土鱼坑至寮车头的康庄工程也在规划之中,正真结束了镇内沙面公路历史已为期不远;建设开通了岭后、怀义堂、越陈三个移动通信基站;投资10万元改造大源学校教学楼设施;投资100万元建成888米大源防洪堤。大源村投入20万元的环境折整治,新建公厕3座。全镇30个村通固定电话,21个村用上自来水,18个村看上有线电视,31个村通简易公路,其中12个村通班车。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3所。建置沿革
大源镇已有2200多年历史,为秦汉古镇。西侧阳平山为孙权祖父孙钟隐居地。清代辖区为正南区大源五庄。至民国,为大源镇和五和乡。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大源乡、民乐乡。1956年3月,新关、民乐、大源3乡合并为大源乡,至10月新关又析出。1958年,大源乡建立大源公社,驻地大源镇,地处大源溪出大源群山之口,历来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曾名大源口,后名大源。1959年11月,大源公社并入太平公社。1961年初,恢复大源人民公社。1992年5月,大源镇由新关乡、新建乡、大源镇合并而成。发展规划
大源镇二00九年工作:围绕将大源建设成为韶关市重要的生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中心,乐昌市的生态卫星城,逐渐以农庄旅游业为主导,以生态农业和农产品为重点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大源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一、努力克服冰灾影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促进全镇林业良性循环发展。:林业只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受雪灾的重创,全镇林业损失惨重,农民经济因此受严重影响。因林业的轮伐期长,恢复林业生产必需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而且由于受灾面积大,重新造林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障。因此,我镇将继续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政策支持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想方设法帮助和扶持林农大力开展造林,科学育林,确保不因雪灾而丢荒一分林地。其次是加大技术指导,使林农能科学育林,尽早还林农青山绿水。再次是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兴建木材加工厂,对受损林木进行再加工,拓宽林木销售渠道,提高木材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努力将雪灾对林业、林农的损失降至最低。要结合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注重以生态林业为重点推进林业发展,做好林业分类经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通过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增加林业科技投入,强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变单一林业经济的现状,将林业从过去单一的用材林向生态林、观光林过渡,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首先是抓住重点,力促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烟叶生产,继续推广优质水果、茶叶种植,继续做好蜂蜜的养殖。水果种植要重点抓好水源、永济桥基地建设,要通过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烟叶生产要抓重点村,重点抓好奖补政策的兑现,抓好各生产环节的配套服务。只有让老百姓从种烟中得到实惠,烟叶种植的面积就自然会不断地得以扩大。茶叶种植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质量,扩大产品知名度,打响“十八滩”品牌,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大瑶山茶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我镇农业主导产业。蜂蜜的养殖要正面引导,多方宣传,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好蜂蜜产品的外包装,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使蜂农实现增收。其次是逐渐完善专业合作社各项制度。充分发挥镇丰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是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结合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好大源旅游发展蓝图。: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我镇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亮丽景观,加上环库两岸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幅水天一色,风景怡旎的风景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将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旅游也将成为我镇今后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强镇,使生态旅游成为带动大源经济腾飞的龙头。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与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设计单位沟通,积极推介,在库区建设、移民安置、镇区迁移等方面给发展旅游预留好空间。其次要与旅游主管部门做好我镇的旅游规划。三是要引导好农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环库两岸的生态环境,在林木的选种和布局上也要充分考虑景观效应。总之,要认真研究旅游产业“吃、穿、住、行、游”五大要素,无论在村庄布局、产品发展等方面都要超前统筹规划。要引导农户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打造旅游强镇。
四、破除发展”瓶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首先是继续改善好大源的交通环境。目前,我镇108公里乡村公路,只硬化了18公里,还有90多公里未硬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极其落后是制约大源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一是要紧紧抓住乐昌峡兴建、梅乐公路开通及省、市对乡村公路建设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力争环库公路的开通硬化和大源境内跨河大桥的兴建,从而使我镇形成一个东西贯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大源人民行路难问题。二继续跟踪做好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需搬迁重建的大长滩、新秦、小滩和泗公坑村公楼建设新址选取和建设工作。同时要完善好村委会的办公环境,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舒适的办事环境。三加强协调沟通,做好学校搬迁有关工作。要结合乐昌峡兴建,镇中学、镇中心小学需搬迁重建,要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分流工作,积极与教育局、乐昌峡移民办等单位加强沟通,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总的要求做到学生不因搬迁读不上书、读不好书,家长不因搬迁而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教师不因搬迁而影响教学。其次是继续做好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工作。做好武广快速铁路建设和梅乐公路建设收尾的各项工作,集中力量,配合省水利厅做好了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纠纷协调,移民搬迁、安置等工作。再次是大力发展农户沼气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结合部分受乐昌峡影响,需新建住房的移民,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让每户新建户都做1个沼气池。我们努力引导群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狠抓以农户家庭绿化、美化、硬化、沼气化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整洁工程,开展以改厕、改厨、改圈、建设沼气池为主的生态能源建设工作。为广大村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庭院、村道整洁,广大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厨房中解放出来,2009年我镇计划新建设沼气池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