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村镇地图
店村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举措
小拱棚,店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了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店村镇加快以“三蒜”为主的蔬菜产业开发:“三蒜”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亩,可实现产值2600万元,同时增加小拱棚科技含量,使4800个小拱棚的效益达到240万元,卯堡园区新发展钢塑大棚30座,使全镇大棚总数达到280座,产值可达120万元。蔬菜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0年的356.3元增加到839元,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以万头杂交仔猪繁育基地建设为目标,加快养殖业的发展,继续在张寨、柏柳、卯堡、大寨、新村引进良种猪310头,良种牛50头,羊120只,鸡4000只。投资85万元的店村秸秆养殖科技示范园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提高店村镇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养殖示范、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大林果产业开发力度:加大以核桃为重点的林果产业开发力度,在大寨、卯堡新建优质核桃丰产示范园220亩,新建地埂核桃示范园1800亩,高节换优3000株,在增强发展后劲的同时,力争使林果业产值达到250万元。
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路子:镇劳务输出站加大了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鼓励广大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民工联系多种就业出路,帮助农民收集劳务市场信息,共输出劳动力2860人,最低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同时,为农民提供多种致富信息,引导农民大量从事第三产业。房屋出租、交通运输、村办企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产业发展
蒜薹,店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产业富镇、商贸活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方略,坚持“内抓特色产业、外抓劳务经济”基本思路,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等五大建设,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镇三蒜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户均突破3亩,店村大蒜已申请国家注册商标。栽植核桃22万株,户均达到60株,植桑面积达到3000亩。现已形成核桃、大蒜、蚕桑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新格局,农民通过特色产业增收达到1700元,全镇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91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8元。店村镇党委、政府继续坚持“农业抓特色、发展抓项目、保障抓党建”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努力,实现核桃全覆盖,户均100株,三蒜种植面积突破1.8万亩,人均1亩;蚕桑面积达到5000亩,劳务输出达到4000人,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把店村建成西北有影响的三蒜生产基地。能源及通讯
共修建沼气池150个,安装新型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20台,在张寨、卯堡、大寨、新村安装电话150部,小康村电话入户率达到39%;新接有线电视40户,小康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5%.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提高恶劣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张寨村的小康程度达到68%。资源优势
店村镇,境内平均海拔1100米,这里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成县东部传统农业大镇。成县店村镇位于徽成盆地中部,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辖15个村,79个村民小组,4000户,16600多人。国道316线横穿境内,洛河水从镇压中心缓缓地流过。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无公害型、绿色型、环保型窕产品的理想生产地。是陇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万亩大蒜生产基地,优质烤烟主料生产基地,优质仔猪繁育基地,国列窕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基础设施
张寨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小康村建设的步伐。张寨村十分重视教育,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多方筹资6万元,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为村里办学校新修砖木结构校舍10间、围墙170米、大门1座、添置课桌30套,实现了“一无两有六配套”的目标,使全村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去年,张寨村又投资30万元,建设砖混结构600平米的张寨小学教学楼一栋,主体已建成。村容村貌改造:同时,张寨村不断加大村容村貌改造力度,通过集体组织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形式,美化、绿化、村民居住环境,硬化村庄道路1000米;新建、改建房屋38座、大门29座、围墙2000米;引导和鼓励群众建沼气池65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0台,太阳灶150个;投资10万元,架设洛河桥一座,硬化了大寨至张寨村庄道路1786米。
精神文明:张寨村在加快小康村建设的步伐的同时,坚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村共评出“六星级”以上文明户207户,占总户数的87%,“巾帼建功”能手18人,有效推动了村民素质的提高。村党支部正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奋力向富裕型小康村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