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上镇地图
店上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由该镇党委、政府直接组织,直接筹资,直接施工,直接管理,先后克服了规划难、占地难、迁坟难、要钱难、施工难、赔偿难、协调难、后续管理难等困难,投巨资1500万元,相继竣工了后山路、新镇路等10项工程。配合市水务局,完成潞宝生态工业园区供水工程,从漳泽水库引水至店上,日供水7000吨,彻底解决了东半镇企业建设和生产用水。组建起文王山供水公司,重新启动了已沉睡13年之久的文王山电灌站,彻底解决了西半镇企业建设和生产用水。协助拓宽改造了长太线、安曹线过境公路,组织修建了新镇路、后山路、新镇区南环路,“三纵一横”道路框架基本成形。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紧缺问题,架设了潞宝、华宝、北村、红旗电厂等四条企业生产用电专线。启动人畜吃水工程,解决了邱壁、周武等东部8村近万人的饮水困难。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完成了店上铁路公路立交桥及配套建设、新镇区商业大街、店上工商所、南环桥、店上桥、东大街、店上兽医站、店上卫生院、农行店上营业所、规划区内建筑和坟地拆迁、商业住宅楼、自来水主管道铺装和浊漳河支流治理等工程,一举跨入全国118强小城镇,在全省4强中占据一席。据统计,全镇各村、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额累计达7500余万元。北村、河湃、常庄、温村、黄沙岭、枣臻等15个村高标准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交通得到改观,在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枣臻、北村、宋村、常庄、黄沙岭、东白兔、申庄等15个村硬化村中主街道7500米。实施了马江沟集中供水修复工程,彻底解决了新建庄、马江沟、赤头、柳江沟等村的饮水困难。北村投资300万元为村民安装了煤气。此外,建成了潞宝职工住宅楼、北村、河湃、石窟、常庄、曹沟住宅小区;北村、河湃、黄沙岭、温村、枣臻等农民公园、农民休闲广场;北村、常庄、枣臻集贸市场,潞宝、西域、军民、华宝等企业修建厂区公路13条7200米。环境优、百业兴。正是因为有了一流的发展环境,使得长治地区潞安、天脊、长钢三大企业,北京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客商相继加盟店上投资兴业,为店上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文明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形成了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农民群众富而思进齐奔小康的良好风气。潞宝集团、河湃村、河湃富康小区分别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村”、“省级文明小区”。还有亚晋集团、军民集团、常庄村、曹沟村、枣臻村等9家在长治市文明单位榜上有名。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韩长安、曹晋国、郭振富三位人大代表的鼎立相助下,该镇成功举办了店上镇第一届农民运动会,进一步增强了村与村、企业与企业、村与企业相互间的了解、交流、沟通,取得了精神文明和比赛成绩的双丰收。
民主法制
广泛开展了代表述职,承诺公示、民主评议等活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群众监督,继续深化村务、厂务、政务公开,拓宽了人民当家做主的途径。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净化了社会风气。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对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的上访问题,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及时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创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农业产业
重点突出畜牧养殖、苗木花卉、大葱种植等特色基地和园场建设,“农”字号工程有了新突破,建设绿色店上迈出了新步伐。枣臻面粉厂让全镇群众吃上了优质面、放心面,首开全镇农产品加工转化的先河。赤头村张木旺创办了兴弘万头养猪场,并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在赤头、上栗、马江沟、邱壁等村发展了四个千头猪养殖小区,养猪数量稳步增加。石窟村原云章、宋村宋焕弟的养鸡场达万只。此外,还有北村杜振华的4000只养兔场和常红江的百头养牛场。建成了以牛村、上栗、下栗、周武、邱壁等村为主的万亩大葱种植园。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工程,沼气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沼气村在原来的上栗、赤头等两个村16户基础上扩大至6个村60余户。大力推广养羊舍饲圈养,规划建设了周武畜牧小区。与此同时,完成通道绿化25公里,植树100万株,荒山造林2070亩,退耕还林3000亩,种植苗木花卉1500亩。建成了河湃、北村、常庄、枣臻、黄沙岭、温村等10个园林村和潞宝、军民、华宝、亚晋等10个园林化企业,尤其是潞宝集团近年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金丝柳、银杏园、毛白杨等绿化基地,优化了周边生态环境,初步实现了企业建在森林中,森林之中找企业的生态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仅植树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就达1.7亿元,实实在在为群众打造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增收的新途径。
社会事业
教育投入连年名列全市第一,建成了店上中学教学楼、主教学楼加层、学生宿舍楼,北村中学、韩村、温村、上栗、柳江沟、东白兔小学和宋村、下栗、马江沟、周武、常庄、曹沟、北村、河湃幼儿园。牛村、赤头、周武、洪岭、宋村、曹沟等村小学危房改造相继完工。全镇中小学25所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户户有电视”工程。全面启动康农工程,在城镇新区新建成镇卫生院,合作医疗定点机构13个。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农民福利有保障,北村成立了“公益基金会”,给每名大学生补助1000元,扶助老人,每月给60岁以上的老人补助60—100元,河湃村免除儿童学杂费用,村民免费享受合作医疗。诸如此类的村还有申庄、宋村、常庄、曹沟等。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不惜牺牲红旗三号、66型、99型带来的137万吨生产能力,13亿多元的产值、1亿元的税收,5000多农民的就业,3000多元的人均收入损失,2004年6月28日上午,该镇带头炸毁了四座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效益差的红旗三号焦炉,打响了三晋焦化行业清理整顿的第一枪,2004年12月31日,在店上的焦化历史上永远结束了21座红旗三号焦炉的历史使命和存在价值,2005年又相继关闭了66型、99型焦炉,发生了四个减少,四个增加,两个提高的显著变化,即企业数量减少了(500万元以上产值企业由原来的60个减少为40个),焦化企业的焦炉减少了(由原来的21座焦炉减少为11座),产生污染的污染源减少了,向天空排放废气的烟囱减少了;而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由2000年的11.64亿元增加为70亿元),财政收入增加了(由2000年的0.37亿元增加为3.7亿元),企业就业人数增加了(由原来的4000人增加为9600人),农民收入增加了(由原来的3599元增加为5073元);实现了两个提高,一是生存环境质量提高了,二是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同时,建立完善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机制。科技信息村村通,妇联、文化、林业、土地市场整顿等工作在全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