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疃乡地图
第四疃乡相关地区地图:
动植物资源
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其中马类较多,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豹、狼、狐、獾、狸、野兔、黄鼠狼、刺猬、水貂等;鸟类有麻雀、鸽、喜鹊、燕子、猫头鹰、雕、雉鸡、石鸡、乌鸦、鹌鹑、啄木鸟、布谷鸟、画眉、黄鹂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泥鳅、青鱼等;爬行类有龟、鳖、壁虎等。植物资源,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殖被主要分布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领春木和太行花为特有的植物物种。
经济发展
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先后推行了林下种植食用菌,林下养鸡多种林下产业模式。2007年,又按照公司+农户的形式,投资建设了退耕还林银杏万寿菊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主要分布在四瞳乡、河道乡、侯村镇等乡镇。第四瞳乡退耕还林银杏万寿菊种植示范基地由银杏加工企业、色素企业和农户合作营建。这种高效益的林业产业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既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工业原料,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企互利双赢,创出了一条近期得利、长期得绿,远近结合、以短养长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成功之路。第四疃乡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谷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林果、蔬菜、油类等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谷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林果、蔬菜、油类等为主。曲周不仅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被列入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基地项目重点县,还是中原养殖大县、蔬菜生产大县、鸡只存栏千万只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水利资源充足,滏阳河、支漳河等大小河流蜿蜒全境。劳动力资源潜力较大,全县农村劳力达16.8万。特产有“曲面”、小杂粮、食用油、粉皮等,其中,“曲面“明清时为宫廷贡品,久负盛名。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晋曲梁地,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初封郦商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有记载。因位于古曲梁边陲,故名曲周。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137年)始置曲周县。(出处),1946年10月为纪念抗日县长郭企之烈士,改称企之县,1949年恢复原名。建国后,1958年先后将邻县鸡泽、邱县、肥乡(含广平)并入曲周县,1961年曲周县分为曲周(含鸡泽、邱县)、肥乡(含广平)两县,1962年曲周县又划分为曲周县、鸡泽县、邱县,恢复原建制。2000年,曲周县辖4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289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曲周镇65320安寨镇51090侯村镇52312河南疃镇37864槐桥乡25904南里岳乡30352白寨乡47627大河道乡21595依庄乡26219第四疃乡34613,2003年底,曲周县辖4个镇(曲周、侯村、安寨、河南疃)、6个乡(第四疃、南里岳、槐桥、依庄、大河道、白寨),1个居民委员会、342个村民委员会。
特产
曲面:曲面已有300多年历史。河北曲周属于杂粮产区,古时候麦子多从关内购进,售价高昂,而曲周人又十分喜欢吃面类食品,人们就用土产的各类豆子磨成粉,轧制成杂面食用,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其特点是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可消热、祛毒、开胃、降压。
自然地理
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气候环境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9.6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791.7毫米,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平均212天,年日照255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