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辽源市地图 >
东丰县地图
东丰县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东丰县教育事业保持稳定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县小学在校学生27741人,适令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16931人,高中在校生4754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和民办教育都有新的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关东人淳朴、豪放的性格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名播海内外的“东丰农民画”在北京举办的2005年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大展暨“千兆”杯书画大赛上,获得一等奖1幅,二等奖2幅,三等奖3幅,优秀奖22幅,县文化馆和农民画培训学校分别获得特别组织奖。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有卫生机构31个,卫生技术人员1439人,床位1056张。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得到加强,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县医院和疾控中心办公大楼投入使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东丰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有11人次打破4项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最高记录;“在吉林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取得3金2银6铜的好成绩;在“吉林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上获2金3银和团体第五名的佳绩。东丰县工业发展迅速,门类齐全,已经形成医药、机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饲料等众多行业。环保锅炉、PVC防声胶、前列回春胶囊、绿色优质大米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历史沿革

东丰县建县前系清朝盛京围场属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建县,称东平县,归奉天省海龙府管辖。1946年1月,划归吉林省辽北分省管辖。成立东丰县政府,辖13个区。1947年5月,东丰县获得解放。1948年7月,东丰县划归辽北省第三专区。10月,改为辽北省直辖县。1949年4月,东丰县划归辽东省管辖,东丰县政府更名为东丰县人民政府。1954年7月,与辽源市一起从辽东省划归吉林省。1954年12月,东丰县驻东丰镇,辖9个区,197个村。1955年6月,东丰县人民政府改为东丰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7月3日,将省直辖的东丰县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区管辖。1956年9月,东丰县辖2个区,1个镇、59个乡。1958年9月,东丰县辖2个区,1个镇、8个乡、8个社、4个街道;10月,调整为9个公社,181个管理区。1958年10月23日,将东丰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东丰县辖9个公社,181个管理区。1962年,增设1个镇;10月,辖1个镇、22个公社,312个大队。1967年12月,东丰县辖1个镇、21个公社,312个大队。1968年,撤销东丰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东丰县革命委员会。1975年12月,东丰县辖1个镇、22个公社,238个大队。1980年初,东丰县辖1个镇、21个公社,239个生产大队,1608个生产小队。1981年1月,东丰县辖2个镇、2个街道、20个公社,239个大队。12月,撤销1个镇,2个街道改为公社。1983年8月30日,东丰县划归辽源市管辖。1984年,东丰县辖5个镇、18个乡,236个村。1992年3月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丰县杨木林、猴石、黄泥河3个乡,设立杨木林、猴石、黄泥河3个镇。11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丰县沙河镇、拉拉河、小四平3个乡,设沙河、拉拉河、小四平3个镇。撤乡设镇后.镇政府驻地不变。1993年9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丰县南屯基乡、大兴镇乡,设立南屯基镇、大必镇。1995年12月,东丰县辖13个镇、10个乡:东丰镇、大阳镇、和平镇、横道河镇、那丹伯镇、猴石镇、杨木林镇、小四平镇、黄河镇、拉拉河镇、沙河镇、南屯基镇、大兴镇、镇郊乡、三合乡、五道岗乡、影壁山乡、一面山乡、红石乡、仁合乡、永合乡、二龙山乡、中育乡。共有35个居民委员会、229个村民委员会。2000年,东丰县辖13个镇、9个乡、1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8679人,其中:东丰镇79604人、大阳镇23857人、和平镇18641人、横道河镇19818人、那丹伯镇18803人、猴石镇16749人、杨木林镇16159人、小四平镇13553人、黄河镇15404人、拉拉河镇15827人、沙河镇13996人、南屯基镇17242人、大兴镇14044人、镇郊乡9356人、三合满族朝鲜族乡12522人、五道岗乡15128人、影壁山乡15364人、一面山乡10217人、红石乡9237人、仁合乡14022人、永合乡14319人、二龙山乡15287人、中育乡9530人。2002年12月,东丰县辖13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2003年4月10日,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3]5号文件,撤销镇郊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到东丰镇。撤销和平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到横道河镇。撤销一面山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到小四平镇。吉林省民政厅于2003年5月6日下发吉民行批[2003]7号文件,同意撤销东丰县中育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到黄河镇。从5月21日开始到6月8日结束,撤销了镇郊乡、和平镇、一面山乡、中育乡4个规模比较小的乡镇,全县乡镇总数由原来的23个减少到19个,减幅达17%。2003年底,东丰县辖19个乡(镇):东丰镇、大阳镇、横道河镇、那丹伯镇、猴石镇、杨木林镇、黄河镇、小四平镇、拉拉河镇、沙河镇、南屯基镇、大兴镇、五道岗乡、影壁山乡、红石乡、仁合乡、永合乡、二龙山乡、三合满族朝鲜族乡,共有229个村,1682个生产组。面积2521.5平方千米,总户数117793户,总人口4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占总人口的72.7%;非农业人口11.1万人,占27.3%。少数民族人口44312人。2003年以来辽源市共进行了三次撤乡并镇工作,其中东丰县撤并9个乡镇:撤销中育乡,并入黄河镇;撤销和平镇,并入横道河镇;撤销镇郊乡,并入东丰镇;撤销一面山乡,并入小四平镇;撤销永合乡,并入二龙山乡;撤销仁合乡,并入东丰镇;撤销五道岗乡,并入三合满族朝鲜族乡;撤销红石乡,并入南屯基镇;撤销影壁山乡,并入大阳镇。调整后,东丰县辖14个乡镇。2005年,东丰县辖12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东丰镇、大阳镇、横道河镇、那丹伯镇、猴石镇、杨木林镇、小四平镇、黄河镇、拉拉河镇、沙河镇、南屯基镇、大兴镇、三合满族朝鲜族乡、二龙山乡。

自然地理

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74米,南部多山,东北多丘陵,中部为岗丘平台,为低山丘陵地貌。
气候:属东部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656.4小时,年平均气温4.5℃,年平均降雨量672.9毫米,无霜期128天。
河流:属第二松花江流域辉发河水系和饮马河水系,有水域12899公顷,境内河流主要有伊通河、大沙河、沙河、梅河、大横道河、六道沟水库---东丰境内最大的天然水库。

中国鹿乡

东丰县素以“梅花鹿之乡”著称于世,公元1619年为盛京围场,光绪初年被御封为“皇家鹿苑”,人工养鹿历史长达200多年。1947年,在东丰县诞生了第一家国营鹿场,第一个梅花鹿良种繁殖基地。东丰县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工驯养梅花鹿最早的地方,中国鹿业发展史也从这里写下了光辉的开篇。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这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经济优势,日益吸引着世人的观注。1992年,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缅怀当年鹿苑,奋笔书写了“神州鹿苑”四个大字题赠东丰,寄托了他对东丰鹿业发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张学良将军,追思当年跟随父帅戎马关东、与鹿苑结下不解之缘的历历往事,亲笔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墨宝赠给家乡父老,并附一张亲笔签名的近照托人带回东丰,表达了少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坤到东丰县视察梅花鹿产业发展情况时欣然挥笔:“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1996年,东丰县举办盛大庆典活动,隆重纪念东丰县人工养鹿200周年,宋德敏(原全国政协常委、秘书长)、郭布罗润麒(爱新觉罗·溥仪先生内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章帆(解方将军夫人)、张仲群(张学良将军之侄、张学思将军之子)、解海南(解方将军之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等全国知名人士前来参加了庆典活动。2004年,全国春季鹿业研讨暨第三届中韩科技交流会在东丰县隆重召开。会上,中国农学会特色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式授予东丰县“中国梅花鹿之乡”称号。

经济建设

拥有五道岗、环丰城、那丹伯、大兴工贸小区等四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有宜农耕地73674公顷,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薯类等,年粮食总产量在55万吨左右,其中商品粮40万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人参、蔬菜等,是吉林省政府确定的长白山人参开发区。拥有省级无公害北柴胡栽培示范基地1处,是吉林省10个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养殖示范基地之一。林果业主要有金红苹果、大慈梨、葡萄、哈密瓜,有吉林省最大的哈密瓜栽培示范基地。养殖业主要以黄牛、肉鸡、金定鸭、大鹅为主。其中黄牛饲养量、交易量在吉林省位居前列,是吉林省畜牧先进县之一,那丹伯黄牛交易市场是东北非牧区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较快,主要有医药、机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饲料等七大门类。特别是2001年以来,新上了冰冬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东佳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等10户投资超千万的骨干支柱企业,扩大了工业经济总量。其中东丰药业股份公司已跻身吉林省医药工业20强的第16强、小巨人企业第17位,其主导产品前列回春销售量和疗效分别居全国同类产品的榜首。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202267万元,工业总产值122390万元,农业总产值10326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17万元,财政收入71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元。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辉发河上游。地处北纬42°18′—43°14′,东经125°3′—125°50′之间。县城距省会长春市135公里。东、南与梅河口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清原县相接,西与东辽县、辽宁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伊通县、盘石县隔河相望。四梅铁路贯穿境内,集锡线四平至白山国家一级公路,东丰至长春省一级公路至辽宁省西丰、东丰至辽宁省草市线等多条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县幅员面积2521.5平方公里,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低山丘陵区。
地貌特征:东丰县是群山环抱、丘陵起伏的低山丘陵区,属辽源丘陵区与海(龙)辉(南)柳(河)丘陵台地宽谷区的交错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300—914米,平均海拔为374米。境内山地主要属于哈达岭支脉,多呈东西平行垄状走向。海拔500米以上山峰有57座,多位于西南与东北分水岭上。庆岭南山位于横道河镇西北部。是东丰与清原县界山,海拔914米,是辽源地区最高峰。北连庆岭山(海拔851米),东与望宝顶子山(海拔836.6米)相对,落脉龙头山,向南延伸与白云顶子山相连。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低山,多见于本县南部和北部,占全县幅员面积8.6%,相对高差在100米左右,山峰尖耸,坡度较陡,地表以粗碎屑残坡积物为主,土质松散,剥蚀严重,个别地方基石裸露。东丰县丘陵台地分布较广,占全县幅员面积61.4%,海拔350—500米,相对高差150米左右。县城南部多高丘陵,中、北部多为低丘陵。丘陵浑圆,坡缓土薄,甚至岩石裸露。土陵上多为稀疏的次生杂木林或人工林,坡麓下为冲积洪积台地,经多年侵蚀风化,多呈波状或梁状,俗称“鸡爪岗”。台地上有密集的干谷和冲刷沟,地面破碎,林田交错、水土流失严重。黄泥河、桦树河、柳河、秀水河中下游等地,坡度10。C左右,耕地居多,荒山荒地较少。境内河谷平川面积约占全县幅员面积30%,一般海拔300—400米,相对高差小于100米,是山间狭窄带状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横道河、梅河、沙河、大沙河、伊通河中下游流域,多由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组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是东丰县主要产粮区。
气候特点:东丰县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燥,夏季多雨湿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雨热同季,适于一季作物生长。

行政区划

东丰县人民政府驻东丰镇东风路。全县辖12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东丰镇、大阳镇、横道河镇、那丹伯镇、猴石镇、杨木林镇、小四平镇、黄河镇、拉拉河镇、沙河镇、南屯基镇、大兴镇、三合满族朝鲜族乡、二龙山乡。共有6个社区、229个行政村。东丰镇(DongfengZhen)136300,面积163.77平方千米。人口92797人。镇政府驻东风路。辖6个社区、21个村。原为清朝皇家盛家周场的阿布巴拉洪阔围,光绪二十八年始成为东丰县的政治中心,是县衙驻地。1912年为东丰城厢属,日伪统治时期为东丰衙公所。1947年解放后为东丰城厢区人民政府。1951年……
大阳镇(DayangZhen),面积296.6平方千米。人口41606人。镇政府驻大阳街。辖23个村。1903年(光绪29年)时名大阳岁,是建制前的满语地名译成汉语是绕道的意思。民国初年开发。日伪统治时期为增福村……1956年……
横道河镇(HengdaoheZhen),面积289.58平方千米。人口40729人。镇政府驻姜大房。辖16个村。因横道河得名。1902至1931年,称西四乡,属东丰县管辖。1931年至于947年,改称为五区六合村,归东丰县管……
那丹伯镇(NadanboZhen),面积151.53平方千米。人口19034人。镇政府驻那丹伯。辖15个村。光绪年间,此地是皇帝的围场。民国、日伪时期归奉天管辖。解放初期称东丰县第八区。1956分为东丰县十八道乡,二道河子乡……
猴石镇(HoushiZhen),面积126.93平方千米。人口16433人。镇政府驻猴石屯。辖12个村。由乡所在地的西山头上有块岩石远看像似一尊猴,因此而得名猴石。……原为东丰县第二区,……
杨木林镇(YangmulinZhen),面积135.27平方千米。人口14050人。镇政府驻杨木林。辖13个村。此地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杨树林子,光绪年间开荒。1947年土改时,此地是双兴区驻地,后改名叫杨木林村。1956年合作化时改名为杨木林乡。1961年将……
小四平镇(XiaosipingZhen),面积214.3平方千米。人口22993人。镇政府驻小四平屯。辖16个村。清朝为禁垦围场,光绪二十年后开发,1895年猎户赵允吉在此地建房,形成屯落。民国时期成立四平警察所,日伪时期成立四平警察署归东丰县辖。1947年成立四平区,后改称农民会,归东丰……
黄泥河镇(HuangniheZhen),面积204.77平方千米。人口23903人。镇政府驻黄泥河街。辖12个村?(21个村?)。原为阿兰阿力本围,约在光绪13年开荒。东丰县设县后,为北二乡。民国时期为太河村,归八区辖。1947年解放后为太河区,……
拉拉河镇(LalaheZhen),面积103.21平方千米。人口15842人。镇政府驻拉拉河小街。辖10个村。解放前在此地西部70多米处有一条河,由于此河弯弯曲曲,河叉又比较多,很不规整,故此人们起叫拉拉河。解放前称平安村,归东丰县警察署辖。1949年称第一区,归东丰县人民政府管辖,1956年改称拉拉河乡镇,拉拉河有著名的六道沟水库,水库下游的四道村六组的居民依靠水库的资源,多次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实验,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此村生产的水稻粒大饱满,浓香爽口,深受海内外华人的喜爱。
沙河镇(ShaheZhen),面积165.74平方千米。人口15476人。镇政府驻。辖12个村。光绪年间为禁垦围场,1908年前后开发。1916年至1930年为东丰辖第五区。1931年至于1945年为东丰辖第九区,设区公所……
南屯基镇(NantunjiZhen),面积66.358平方千米。人口人。镇政府驻福胜北。辖南屯基村、北屯基、腰卜村、北福兴村、南福兴村、团林村、榆林村、万兴村、永兴9个村,1个果园。清代为禁垦围场,光绪未年开发,当时此屯叫福胜北。日伪统治时期,南屯基为五道岗忠村所辖。1947年五道岗成立第五区人民政府,……1962年成立南屯基人民公社……
大兴镇(DaxingZhen),面积102.28平方千米。人口14082人。镇政府驻镇中屯。辖12个村。清朝为东围场,于光绪元年有人来此开荒种田,民国二十年……1937年此地设村公所为三十五里村,1944年为大兴村,1947年为东丰县第一区政府,1958年为……
二龙山乡(ErlongshanXiang),面积127.14平方千米。人口人。乡政府驻双庙子。辖12个村。由境内有二龙山而得名。清初此处为禁垦围场,光绪初年开发。1934年在此设二龙山村。1947年解放初期曾设东丰县第九区政府,……
三合朝鲜族满族乡(ShanheChaoxianzuManzuXiang),面积193.14平方千米。人口29573人。乡政府驻三合。辖19个村。在清朝时期为禁垦地,是皇家围场,光绪二十年开发,逐步形成屯落,建国初期,靠山村、庆合村、中安村为共创……1961年以前该乡隶属五道岗辖区。1961年始建乡,因当时乡政府办公处就设在“三合校”的东屋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