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镇地图
沙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给沙河提供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京九大动脉横卧境内西北部,323国道纵横境内腹地,并穿沙河工业园而过,梅林大桥与赣县衔接,有效贯通与周边省、市的联系。把沙河和全国连接起来;全镇村村通水泥公路,城区多条道路向境内延伸,水陆方便,四通八达。沙河镇具备建成赣州市“后花园”的独特条件。这里山清水秀,人文和自然景观奇特,正在建设中的赣龙乐园,位于该镇五龙村,是赣州最大的公园,占地1600亩,总投资1.2亿元,将建成国内一流的集娱乐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科普、历史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2004年1月30日,赣州市委在市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了“赣州要成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就要十分重视培训和壮大城市的支柱产业。从中心城区来说,要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做强做大黄金开发区和沙河工业园。”由此,沙河镇进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轨道。
红枣产业的发展
沙河镇组织成立的红枣运销协会,利用因特网为枣农提供产、销信息,将本镇乃至其他乡镇的红枣销往新疆、上海、北京等地,带动了该县红枣产业的发展。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素有“红枣之乡”的沙河镇积极推广枣粮间作、生态经济型复合林网、庭院栽植等立体种植模式,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占全镇经济林面积的85%以上。多渠道引进推广梨枣、骏枣、金丝小枣等新品种和枣树开甲、花期喷水等丰产新技术,提高红枣产量。积极与科研单位、企业“攀亲结缘”,发挥西域、京沙等龙头骨干带动作用,镇上也多方筹资建立了红枣交易市场,激发了广大枣农开发枣产业的积极性。为从根本上解决红枣“产得下,卖不出”的难题,该镇牵头组织成立了由106人组成的“红枣运销协会”,常年活跃在镇村社,与外地固定营销窗口建立长期运销关系,年贩运红枣300万公斤。目前,该镇90%的农户栽植红枣,年产红枣470多万公斤,参与红枣流通、贩运的农户达120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720元来自红枣产业。兰堡村农民张建孝,年贩运红枣达30多万公斤,仅此一项纯收入4万余元。
商品贸易业
该镇地杰要灵,商品意识浓,全镇个体工商户5000多户,居全市乡镇首位。镇区商业网点1000多个。个体工商业初步形成了小商品批发、服装、饮食、服务、建材、运输等较完整的体系。该镇建立了健全的市场体系,开辟有农贸、百货、粮油、建材、旧货等五大专业市场。其中粮油批发市场是全市唯一一家省级粮油市场;旧货市场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旧货交易市场。
区位概况
沙河镇是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区委、区政府及区直属机关所在地。南起京包铁路、北靠110国道、东与东河区接壤、西至青年农场,210国道纵贯其间,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是往返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盟、鄂尔多斯市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被誉为包头市的“金三角”。
沙河镇建立
沙河镇于1987年经批准为标准建制镇,在2007年的镇村区划调整中,由原沙河镇和原三官集乡合并而成,现辖8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172个村民组,镇党委现辖11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146个党小组,正式党员1285名。镇域面积163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2.5平方公里,农村耕地4.8万亩,总人口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万人。现有国家建材局茫涯石棉矿滁州基地、沙河林业总场、省林科所、沙河集水库等驻镇单位近20家。
经济发展
沙河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以加大投入为总抓手,强化对外开放和私营经济两大动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了以化工、机械、建筑、纺织、塑料、五金、木器加工、橡胶制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工贸经济园区”“塑料园区”“五金加工和批发园区”三大特色园区。其中塑料园区共有个体私营业户900户,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收购废旧塑料50万吨,年破碎造粒、制品加工能力达40万吨,年可生产各类塑料机械8.5万台。沙河镇对外开放步伐较快,拥有外资企业20多个,名誉全球的莱州草艺品,发源于沙河镇。沙河镇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储量较大的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沙河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特色品种有大雪枣、冬枣、大樱桃、中华寿桃等20多类,“千亩冬枣示范园”和“千亩银杏示范园”正在建设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县文明乡镇。文化设施齐全。全镇共有文化大楼1座,藏书4万册大型图书馆1个。该镇赣榆锣鼓2000年4月被评为“中华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