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地图
额济纳旗相关地区地图:
十五、社会保障
2000年以后,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5大保险组成。2005年实施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到2005年底,全旗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工伤保险覆盖率达40%;失业保险覆盖率达100%。2005年,各项社会保险费支出175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一)最低生活保障:2005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52元/月,有79户178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按照全额、高标准、低标准三类,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建立健全分类施保档案。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减免工商、卫生、税金10万余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1万元。为“4050”人员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达20.9万元。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73.9万元。
(二)养老保险制度:2005年全面落实农牧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三项社会保障制度。全旗21周岁以上农牧民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6周岁以上的农牧民按月领到养老金,年满71周岁以上的农牧民不必缴纳任何费用就可领取100%养老金。87%的农牧民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将农牧区188家低保户、347人纳入城镇低保体系,将年人均收入低于660元的农牧民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全盟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基本生活有保障,解除了农牧民的后顾之忧。1999年8月修建敬老院,共3栋952平米。种植1300平方米的绿草坪和各种美化树种。
十六、著名人物
1.德德玛(1947年-),:★内蒙古额济纳旗人,中国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现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院长。德德玛的嗓音厚实醇和,底气十足;曾学习蒙古族传统长调演唱方法,并将其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声乐艺术;被誉为“草原上的夜莺”[1]。★经典曲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夜色美》,《草原上的风》2.聂荣臻:共和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曾为我国的航天基地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最后骨灰葬在额济纳航天城烈士陵园。
3.王维:唐代诗人王维名诗《使至塞上》有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里的长河,就是指,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河。
4.李德平,李德平生前是额济纳旗林业治沙局局长、森林公安分局政委。2006年3月15日,他从外地开完会返回途中,因交通意外殉职,年仅四十岁。他以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扎根戈壁二十年,走遍了额济纳十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创建了治沙造林、绿化荒漠、兴林富民的光辉业绩。曾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自治区林业青年科技奖和自治区劳动模范等称号。5.阿拉布珠尔:1698年,以阿拉布珠尔为首的一支土尔扈特人历经艰辛,携众从伏尔加河流域归国礼佛,来时被准噶尔部绑架,归路又被阻截,后求清政府赐牧地于党河、色尔腾流域,1731年安居于额济纳草原,成为1771年渥巴锡率众万里东归的先驱。后发展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谱系。
二、额济纳旗政区概况
(一)地区位置:额济纳旗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简称额旗。地理位置东经97°10'~103°7',北纬39°52'~42°47'。东与阿拉善右旗毗邻,西南与甘肃省酒泉市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全长507.147公里。相对中心城镇达来呼布镇和东风镇。达来呼布镇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98公里,距阿拉善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640公里,距甘肃省酒泉市396公里。(二)政区沿革:夏、商、周时属乌孙。秦朝为大月氏领地。西汉初年为匈奴牧地。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史籍始见“居延”(匈奴语,意为天)。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置居延都尉府,后又置“张掖居延属国”。汉献帝建安末,改立西海郡。唐代设安北都护府和宁寇军。西夏设黑水镇燕军司。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春,归属蒙古帝国。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设亦集乃路总管府。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后,为漠北鞑靼领主牧地。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设置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民国初年,直属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由宁夏护军兼辖。1928年11月,隶属宁夏省政府管辖。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初由甘肃省酒泉专署代管。1951年2月,复归宁夏省直辖。1954年11月,初由张掖专署代管,同年11月30日,改隶酒泉专署。1956年6月1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1969年9月9日,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1979年7月1日归属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5月1日,隶属阿拉善盟。
(三)民族构成:额济纳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旗。总人口16874人。其中,男性8602人,女性8272人。非农牧业人口11286人。有蒙古、汉、回、满、藏、土家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88人,其中蒙古族4891人、回族190人、满族55人、藏族8人、土家族16人,其他民族28人。
(四)土地利用:旗境东西最长488.59公里,南北最宽处324.22公里。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47人。2005年,耕地总面积0.29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57公顷。宜耕地0.166万公顷,草场面积697.05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253.6万公顷,林地面积38.6738万公顷,戈壁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1.55万平方公里。
(五)行政区划:2006年,额旗将原有的8个苏木镇调整为5个苏木镇,撤销合并苏木镇3个。其中,将温图高勒苏木并入达来呼布镇;撤销古日乃苏木和巴彦宝格德苏木并入新建的东风镇。此外,原苏泊淖尔苏木、赛汉桃来苏木、马鬃山苏木保留,行政区域不变。2009年,新增设了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黑鹰山)镇,隶属于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管辖。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下设1个嘎查(原乌兰乌拉嘎查),1个居委会,协助政府管理居民集聚地区的社会事务、卫生、计生、治安等工作。辖3个镇3个苏木,1个农牧业示范园区,6个社区居委会,13个嘎查,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多人。
3个苏木:苏泊淖尔苏木,赛汉桃来苏木,马鬃山苏木,3个镇:达来呼布镇,东风镇,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黑鹰山)镇
1个农牧业示范园区,巴彦陶来农业示范园区
十一、生态建设
(一)生态环境恶化状况:20世纪50年代以后,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开始恶化。1990年全旗大小湖泊、泉眼、沼泽地全部干涸。绿洲面积急剧减少,近35万公顷湿地和林草地变为沙漠和盐碱滩。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干旱导致植被严重退化,草场植被覆盖度降低。每年沙漠化土地面积达0.866万公顷,形成新的沙源地。过度干旱频繁引发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尤其90年代以后,“沙起额济纳”,强沙尘暴次数愈发增多,波及范围愈加广泛,危害程度更为严重,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风沙源之一。(二)生态建设:“十五”以来,额济纳旗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确立“生态立旗”战略方针,把生态建设作为国计民生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恢复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开展了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马鬃山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建设工作以及黑河分水和治理工作。遵循“搬得出、稳得住、富起来”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按阶段实施移民搬迁,全面退牧还草,自然恢复草场植被。通过实施天然林封育、退牧还草、易地搬迁扶贫、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旗)、澳援项目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累计退牧、禁牧天然草场48万公顷,搬迁安置移民713户、2216人。
[生态建设工作]2003年1月,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9.87万公顷。2001年设立“额济纳旗马鬃山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将保护区建成一个集保护、科研、宣传教育、科普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为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遏止乱采滥挖。自设立保护区以来,区域内退化的森林得到休养生息,有了一定的复壮更新效果。
[重点建设项目]为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治理和保护西部生态环境,1992年12月国家计委批准“九二”黑河分水方案。1997年12月,水利部批准“九七”分水方案。2000年,取得首次黑河分水成功。2000年5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指示:“黑河的问题很严重……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严格水资源管理。治沙、治水、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位任务,开发利用水资源要把生态环境用水放在第一位”。2001年2月,国务院安排近5亿元治理额济纳旗生态环境。额济纳绿洲黑河治理工程分为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和绿洲灌溉配套工程3大部分。到2005年,完成2001年~2003年生态工程建设和2001~2003年水利工程建设。黑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内蒙古段建设的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保护建设成效]通过2001~2005年黑河流域调水,累计调水总量21.34亿立方米,灌溉绿洲面积12.72万公顷。东居延海蓄水量达3080万立方米,湖水面积33.5平方公里。数种绝迹近10年的候鸟故地重游,黑河尾闾特有的鳕鱼(大头鱼)开始复活。干涸多年的东居延海,逐渐向多种动植物物种为主的生态系统恢复。2005年地下水位比分水前11年平均地下水位有所回升,整体上遏制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趋势。沿河植被覆盖度较2000年提高了18~28%,达到58%~68%。2.6万公顷围栏封育胡杨林得以复壮更新,林下植被覆盖度较封育前提高25%,达到30%。植物种类增加10余种,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环境保护:“十五”以来,随着“工业强旗”战略的确立,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地区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凸现。为确保镇区及沿河苏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三级标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原则,逐年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达来呼布镇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搬迁镇内污染严重的碱厂;在赛汉陶来等工业园区,责令企业限期安装除尘设备。2001~2005年监测数据显示,达来呼布镇空气质量为良,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001~2005年监测数据表明,达来呼布镇7眼井水源地水质各项常规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七、旅游资源
额济纳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各民族聚居区,还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居延,这个璀璨夺目的名字,自古就以交通要道著称。戈壁绿洲、瀚海沙漠、古郡重镇、关市口岸、居延汉简、黑城文书……这一切构成了额济纳地区丰富多彩、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引人注目,成为旅游探秘者的朝圣之地。进入21世纪,额济纳旗提出“旅游兴旗”战略,以旅游为契机,扩大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社会经济事业,相继推出金秋胡杨节和骆驼节,投入资金开发建设4条旅游线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00年,旅游人数3.8万人次,旅游收入212.8万元;2005年,旅游人数19.3万人,旅游收入4922万元。主要景点:神奇美丽的额济纳,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极具西部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一)黑水城蒙古语称哈日浩特。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处的弱水河东岸,是西夏重要的农业基地和边防要塞,也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黑水城呈长方形,四周城垣保存较好,平均高度达10米以上。在此出土的大批文书档案,形成一门新的学科—黑城文书学。2001年,黑水城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为居延遗址保护区。
(二)塔王府蒙古语称诺彦乃白兴(王爷府)。位于达来呼布镇东2.5公里处,总面积3平方公里。是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塔旺嘉布官邸。始建于194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1983年修复。院落建筑坐西向东,为北京四合院形制,浓荫蔽日的胡杨林三面环绕,一面濒临额济纳河;殿堂布局严谨,建筑风格独特。院内外绿树婆娑,景色宜人。(三)居延海因匈奴居延部落而得名,意为天池。远古时期,居延海就是我国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受弱水补给量的影响,居延海水面变化多端,是一个神奇的“游移湖”。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在居延海修炼成仙。每逢盛夏,远山迷茫,平沙漠漠,芳草萋萋,驼羊徜徉,牧歌悠扬。晚眺居延,一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四)胡杨林景观区达来呼布镇以东16公里处。胡杨又名胡桐,蒙古语称陶来。全旗现存胡杨林3万公顷,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杨树一般高10余米,最高可达20米以上。素有“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美誉,被视为活的植物化石,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每年深秋时节,一派金黄,景色壮美。
(五)怪树林在达来呼布镇西南28公里处,有一片面积10平方公里的怪树林,呈现出久远的历史风貌。远远望去,这里胡杨“陈尸”遍野,仿佛曾经发生过殊死的恶战。胡杨形态千奇百怪、奇形怪状。有的似开膛破肚的巨人,匍匐扭曲;有的像斩腰断臂的勇士,昂首挣扎。苍凉的怪树林,传说是黑将军和他的将士不死的灵魂。其实,它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所导致的恶果,
(六)嘎顺扎德盖岩画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216公里处。公元556年,漠北突厥人途经居延远赴青海。期间,突厥人在嘎顺扎德盖牧点的一条河沟岩壁上留下岩画作品。岩画分为5个集中点、6个组及2个单独画面。图象主要以骆驼、马、野山羊、乘马者为主。此外还有原始文字、符号标记、图腾和神灵等。着重反映狩猎、游牧、迁徙等内容。岩画最常见的制作方式为擦刻式,符合突厥人创作的艺术特征。
旅游贴士:
交通:1.飞往银川,乘车往阿拉善盟右旗,在沙漠入口租越野车或骆驼进入沙漠腹地。出沙漠后可经酒泉东风航天城进入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再租车前往一道桥至八道桥观赏和拍摄胡杨林,并去往怪树林、黑水城遗址、古居延海等景点。(提醒:行前需打听经东风航天城的路有否封路禁行。),2.银川——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坐班车至额济纳旗。3.从呼和浩特、包头、临河等站乘坐4661次列车
住宿:丹巴吉林沙漠内有居民点提供食宿,但床位很少。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有多家大小宾馆,入秋床位紧俏。
摄影:早晚在沙漠腹地庙子海及诺尔图周围拍摄,此时段沙纹光影、线条层次和色彩丰富,湖中倒影清晰。二道桥及四道桥的胡杨林景色最美,二道桥早晚可拍胡杨倒影,黑水城拍日落光影效果好,古居延海可拍日出。
最佳时间:9、10月,天高气爽,少风沙,宜进入沙漠腹地。10月上旬至中旬,胡杨叶子黄得最亮丽。
十二、资源开发
(一)矿产资源:额济纳旗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良好,矿产资源丰富。至2005年,已发现矿产50余种,矿床(点)270余处。其中,金、银、铜、铁、钼、煤炭、萤石等矿藏,储量规模很大,开发前景广阔。潜在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芒硝、花岗岩、石灰岩、钨、镍、铬、钠盐等,发展潜力大,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有色金属矿产]有金、铅、钼、镁等矿产地34处。金矿主要布于老硐沟、甜水井等地,品位为9.24克/吨,探明黄金储量0.19719吨。铅矿分布于梭梭井等地,品位为2.82~10.69%。钨矿分于于鹰嘴红山、儿驼山等地,品位为5~13.51%。镁矿主要分布于大王山、巴润海尔汗、小黑山等地。矿石品位19~24%,储量为48亿吨。钼主要矿产地为流沙山,探明储量2.5万吨,储量中型。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采选等特点。已建设500吨选矿厂,进行规模化开发。
[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铬等矿产地117处。铁矿主要布于黑鹰山、小黑山、旱山等地,品位为45~50%,最高达65.29%。探明总储量1亿吨。铬矿主要布于百合山、洗肠井等地,品位为35.9~55.98%。
[燃料矿产]以煤炭为主,煤种为有烟煤,煤质优良。截止2005年,累计探明储量5000万吨,预计远景储量1.3亿吨以上。探明煤矿产地8处,矿产地3处。主要布于希热哈达、甜水井、西沙坡泉等地。
[非金属矿产]食盐已探明储量1000万吨,品位为92~97%。分布于吉格德、古日乃、哈敦呼舒等地。芒硝分为固体硝、冰硝和天然风化硝3种类型。已探明储量1800万吨,品位为33~97%。分布于古日乃、吉格德、哈敦呼舒等地。天然碱分为冰碱和土碱两种类型。已探明储量6000万吨,品位为17~86%。分布于古日乃、宝日川吉等地。硅石已探明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硅石矿产地11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地6处,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矿产地8处。已探明硅石资源量2.2亿吨,远景地质储量5亿吨以上。截止2004年,开发建设硅石矿山3家,矿石产量2.4万吨。石膏二水硫酸钙品位40.6~97.46%。分布于平台山、黑鹰山等地。大理石硬度为3~4摩氏度。分布于梭梭井、雅干和芨芨台等地。
(二)资源开发前景::2005年,额济纳旗各类矿山企业34家。其中,煤炭开发企业1家(1个开采区),年产原煤7.1万吨;金属开发企业9家,年处理黄金矿石0.5万吨、硅石矿石2.4万吨、铁矿石150万吨、钼500吨;非金属开发企业25家。今后5年,将继续实施“工业强旗”战略,发挥特色资源和日益便捷的交通优势,加快发展和培育一批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业特色化、技术创新化的加工业企业,力争把额济纳旗建设成为全盟重要的加工业基地之一。2010年前,计划年生产煤炭150万吨、洗精煤和加工超低灰无烟煤100万吨;年生产工业硅20万吨、碳化硅5万吨;年生产煤化工焦炭200万吨、煤焦油1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电石20万吨、硫化碱10万吨;年生产铁矿石350万吨、铁精粉100万吨、生铁20万吨、铜精粉10万吨和钼精粉0.5万吨;年生产萤石20万吨、萤石精粉5万吨。加速重点区域勘探工作,尽快开发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三、额济纳旗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地质上属于天山、阴山地槽。位于华北陆台海西褶皱带内蒙古地槽西部边缘。北接蒙古国阿尔泰地槽,西界与北山北部断块相连,东与东南为阿拉善活化台块,南与祁连山地槽北部连接。是一个介于阿拉善活化台块与北山断块带之间的呈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凹陷盆地。地形呈扇状,总势西南高,北边低,呈中间低平状。地域大部海拔高度1200~14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150米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低900米,最低点西居延海,海拔820米。主要山脉、山峰为马鬃山,海拔高度1600米。(二)气候::地处中亚荒漠东南部,西、西南、北三面环山,属内陆干燥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多等气候特点。年均气温8.3℃,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低温-36.4℃,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高温42.5℃,年日均气温8.6℃。无霜期天数最短179天,最长227天。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期为3月中旬~10月下旬。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03.0毫米,最小降水量7.0毫米。年均蒸发量3841.51毫米,湿润度0.01毫米。常见天气现象多风。春、冬季各月发生较多,尤以春季为甚。年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44天。大风常伴随沙尘暴,年均沙尘暴次数14次。
(三)水文:
1.水系::地表水主要为黑河,古称弱水。为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季节性河流。因水道浅宽且多沙,当地人不惯造船,用皮筏摆渡,古人往往以为水弱不胜舟楫,故称“弱水”。黑河入境后称额济纳河,流程250多公里,河道平均宽150米左右,正常水位1.5米左右,平均流量200~300立方米/秒之间。额济纳河过狼心山分水闸后分为东、西河,进入额济纳三角洲又分支19条。境内河网总长度为647公里,流域面积7.07万平方公里,平均河网密度为0.0092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主要靠黑河补给,水力坡度在1/1000~1/2000之间。地下水位变化受入境水量制约而上升或回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4.4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3.39万立方米/年,占总补给量的75.5%。在可开采的资源中,适宜灌溉的淡水为3.23万立方米/年,占可开采资源95.3%。沿河地区潜水含水层为中更新统及全新统沉积层,潜水埋深1~3米,上部潜水单井最大涌水量大于500t/d,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3g/L,可作人畜饮水及灌溉草场用水。下部承压水最大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t/d,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0.6g/L,符合国家用水标准,开采深度100~150米,宜打深井。
2.湖泊::嘎顺淖尔(西居延海),蒙古语,意为“苦海子”。位于达来呼布镇西北52公里,西河集水地。原有水域面积60余平方公里。由于中游地区用水量增多,于1961年干涸。湖水盐、碱等矿化度过高。水域附近5公里的泥滩不生草木,人畜难入。苏泊淖尔(东居延海),蒙古语,意为“水獭湖”。位于达来呼布镇北40公里,是东居延海集水地。因河水锐减,面积萎缩到30平方公里左右。1973年、1980年和1986年间3次干涸,变成间歇性湖泊。湖泊水质清淡,有蓄水时,水深1~2米之间,1927年水深2.9米。湖周边牧草茂密,沿岸芦苇、水草连天。居延泽(金斯图淖尔或天鹅湖)位于达来呼布镇东30公里,临近巴丹吉林沙漠北部边缘,是古弱水径流和现称班巴嘎日河水集水地。史前是西北大型内陆湖泊之一,位于三角洲下游,自古就是黑河末端集水区。汉至隋唐称居延泽,元代在居延泽西北出现嘎顺淖尔,明朝以后有苏泊淖尔,此后居延泽渐趋萎缩。丰水年份,水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左右。微型湖系有水时水域面积在0.5~12平方公里的间歇性小湖。分别是东风镇境内的沙日淖尔、希勃音淖尔、乌兰淖尔;达来呼布镇境内的毛胡日淖尔、亚布日音淖尔、昂茨音淖尔;赛汉陶来苏木境内的巴嘎淖尔。这些小湖巴嘎淖尔为咸水湖,其它系淡水湖。
3.沼泽::两大湖沼是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北麓的古日乃湖、拐子湖。其间分布着数10处泉水小沼,湖中芦苇密布,湖周围梭梭林高大密集,是全旗最大的梭梭林地。此外还有分布在木吉湖和戈壁间的多处零星小泽,面积大小各异,小沼周围生长芦草、梭梭等。全旗共有湿地面积11.83万公顷。其中,苏泊淖尔为0.0356万公顷,温图高勒为2.570万公顷,古日乃为8.329万公顷,巴彦宝格德为0.314万公顷,吉日嘎郎图为0.580万公顷。因水量锐减,逐渐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