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甸子镇地图
二道甸子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幅员面积为672.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730人,辖11个村、54个自然屯、6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个社区、6个居民委。招商引资
2007年全年引进资金2960万元,其中发展黄牛育肥产业项目、“金牛饲料公司”总投资2100万元,免烧砖厂投资500万元,水泥制品厂续建项目扩大投资360万元。全镇现有工业企业7个,年工业总产值1418万元,利税41万元。文化强镇
1994年后,二道甸子镇相继获得省“百镇文化辐射工程”等30多个殊荣。2004年、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分别比原计划超额完成40%、92.8%,农民人均收入也由2003年的2596元增加到2005年的3796元。2003年以来,将文化站、广播电视管理站合并、组建了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同时还对人员实行了骋任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定岗、定员、定责。采取政府骋任服务中心主任,由服务中心主任骋用工作人员的层级骋任制度。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被骋用的人员先后被派到吉林物华声影视制作培训学校、桦甸市电视台学习进修。该政府对文化站进行了管理机制改革,将产权属于镇政府的影剧院、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的房舍无偿提供给服务中心使用,并对服务中心的经济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构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支持、自我发展”的管理新体制,为服务中心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服务中心还借助有线电视全省联网的契机,架设了100公里光揽,更新改造了用户线路,把55套电视节目送到了全镇11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实现了有线电视屯屯通,收视率达到95%以上。二道甸子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已发展成为集广播影视、图书阅读、文艺演出、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服务站,也是全市人员最多、场所最大、设备最全、实力最强的乡级文化广播站。组建的“夕阳红”乐队,常年活跃在村屯、街头,为村民们婚嫁庆典无偿带去了节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在该乐队的带动和影响下,一批歌舞、戏曲、绘画等爱好者也脱颖而出。中胜村的李志文就是在该乐队的带动下开始从事木雕创作的,他为企事业单位雕刻牌匾已初见经济效益。篮球比赛和健身秧歌已经成为村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盛餐。每年都投资1万余元的篮球队,全镇11个村已全部组建了篮球队,并不断发展壮大;健身秧歌已发展到9支。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通过自编综合节目,大力宣传科技致富信息,利用重要时段滚动播放《林下参栽培技术》、《五味子管理技术》、《黄牛育肥》、《塑料袋地栽木耳》等实用技术光碟。自办节目,增强了农民科技种植养殖的意识和致富的信心。村务管理
二道甸子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屯有两个,共投资185.5万元:一是吉林省的新农村试点屯新风村建新屯;二是镇级试点屯中胜村中胜屯。省级试点新风村建新屯,一是修建水泥路巷道及标准边沟;二是建设高标准的砖砌围墙;三是修建和推广沼气池建设和修建卫生厕所。镇级试点中胜村中胜屯,完成水泥路建设2公里;修建砖围墙500延长米,清理路障1000延长米,清运各种垃圾100吨。劳动和社会保障:2007年农村低保户543户1054人。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0人,年发放保障金173556万元。办理农村医疗求助16户,城镇住院医疗保险参保73人。完成9户老兵建房,补助资金3.7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安置“4050”人员20人。
社会各项事业:二道甸子镇召开“三清,乡镇座谈会,两建一公开”活动动员大会后,抽调17名机关干部配合市工作组进行“三清两建一公开”活动,建立举报箱16个,召开各种座谈会192次,走访群众1012人次,群众参与面达90%以上。2008年内规划建设住宅楼3座,修复路灯11盏,扩充饮用自来水15户,投资3万元清运生活垃圾。投资20万元完成镇区的总体规划。公路建设和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设步伐加快,在省建设榆江公路的条件下,入境42公里,全线贯通柏油公路。还修建榆江公路至朝阳沟、榆江公路至错草、榆江公路至西北岔的水泥公路,同时修建的还有革新口子、启新、中胜、建新四个屯的屯内水泥路,年内水泥路建设总长为20.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