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锡林郭勒盟地图 >
二连浩特市地图
二连浩特市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目标

(一)实施“三四五四”发展战略: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贸易立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三大战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旅游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四大支柱产业”,突出抓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和建设、市场建设、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五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全民素质工程“四大社会工程”。
(二)建设四大基地:——向北开放经贸大通道。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努力为自治区向北开放做贡献,构建全区乃至全国向北开放的经贸大通道。——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利用区位优势和口岸功能,大力发展口岸商品物流配送、仓储包装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对接和互动,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要素在二连口岸聚集整合、辐射扩散,使二连浩特市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牢固树立“口岸是对外开放的稀缺资源”的思想,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载体,充分利用两国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的优势企业,大力发展口岸加工贸易,建立木材、原油、天然气、化肥、铜矿粉、畜产品等进口原料加工区;建立服装、建材、粮食、蔬菜、水果、肉奶蛋等出口产品加工区,努力把二连浩特市建设成面向俄蒙的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我国北疆重要的边境生态屏障。把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利用国内现行政策,启动赛二线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工程,开展中蒙两国人工增雨和联合治沙项目,围封禁牧,治沙止漠,构建中蒙边境生态防线。
(三)实现两步跨越: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二连浩特市确定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现在年起到2010年,经济发展实现两步跨越。第一步跨越,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亿元,力争达到20亿元,“十五”后两年年均递增41%以上;财政收入2亿元,年均递增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递增25%;进出口货运量800万吨,年均递增23%;贸易总额20亿美元,年均递增33%;进出境人数150万人次,年均递增50%;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步跨越,到“十一五”末期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进出口货运量2000万吨,贸易总额40亿美元,进出境人数200万人次,“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将二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旅游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率先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通行语言

二连浩特市的官方语言为蒙古语和汉语普通话,适用于正式场合。但由于移民因素,二连浩特也有很多汉族讲晋语,并形成了独立的二连浩特晋语,该方言属于晋语的张家口-呼和浩特片方言。

历史沿革

二连浩特是随着集宁~二连浩特国际铁路的建设而建立的。1956年01月,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正式开通。1966年0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二连浩特市。1984年9月,胡耀邦同志视察二连浩特市并留下“南有深圳、北有二连”的赞词。1985年01月,二连浩特市升格为准地级市,1986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二连浩特市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07月,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市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1994年08月,胡锦涛同志视察二连浩特市,作出了“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的重要指示,为二连浩特市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1997年,面积167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3个街道。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二连浩特市总人口47025人,其中:二连浩特市街道14494锡林虚拟街道21778京城虚拟街道10753,某年二连浩特市一览(辖3个街道、1个苏木)(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乌兰街道:辖满都拉、呼古吉勒、巴达拉呼、白音、那仁5个居委会。
锡林街道:辖团结、前进、石化、建设、南苑、兴安6个居委会。
东城街道:辖朝阳、迎宾、友谊3个居委会。
格日勒敖都苏木:辖额尔登高毕、陶力、苏吉、呼格吉勒图雅4个嘎查。

区号

0479

邮政编码

011100

旅游资源

二连浩特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边境一日游、草原风情游、跨国游、恐龙遗址游独具特色。近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7万人次,旅游创汇4.33亿美元。
(一)市区旅游景点:
国门、界碑:国门、界碑是二连浩特市独特的旅游景点。旧国门始建于1984年,中蒙边界设有357号双立界碑。2003年,357号界碑完成使命成为历史遗迹。815号大型花岗岩双立同号界碑于2003年08月15日替代了原357号混凝土界碑。新国门于2003年破土动工,2005年投入使用。新国门横跨铁路双轨,跨度39m,高22.5m,长70.39m。
扎门乌德:扎门乌德口岸是蒙古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与二连浩特市隔界相望,两市区相距9㎞。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约8500人,主要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市区内居民主要从事商贸和服务业。市内主要景点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车站大楼、欧式风格的站前广场、苏和巴托纪念碑、政府办公楼、小木楼、蒙古包群、百货商店等。距市区3㎞处有一度假村,在此可骑马、狩猎、观看篝火晚会,可充分领略到蒙古民俗和歌舞文化等异国风情。蒙古国正在建设扎门乌德自由经济区,该区属蒙古国境内关外形式运行的单独保税区,计划建设商贸区、加工区、娱乐博彩区、国际机场。外商进入将享受免征关税等优惠政策,外国公民可凭护照免签证或持本国身份证自由出入。
新联检楼:二连浩特市公路口岸新联检楼位于前进路最北端,占地面积34.3万平方米。最大货运吞吐量为240万吨/年,客运量300万人次/年。有联检楼、海关特检区货检大楼、货运报关楼、边检营房以及相配套的口岸监管等设施。新联检区设有四进四出八个通道,北出口与蒙古国边境相接,南出口经市区与208国道相连。该区集通关查验,仓储运输,生活服务于一体,可一次性完成报关报检和税费征缴工作。
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二连浩特市恐龙遗址公园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的评审,正式成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二连浩特恐龙遗址公园位于市区东北9㎞处的额仁诺尔盐池一带,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早在7000万年前,这里遍布湖泊沼泽,气候湿热,林木茂密,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有俄、美、加拿大等国外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莱龙、鸭嘴龙、似鸟龙、甲龙、角龙化石十余种,有大量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出土,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从而证实了恐龙是卵生的爬行动物,为恐龙的研究写下了精彩的一笔。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科考团体纷纷前来此地进行考察研究,考古挖掘和发现成果不断地震惊世界。因此二连浩特被世界古生物学界誉为“恐龙墓地”和“恐龙之乡”,被称之为科研宝库。
(二)周边旅游景点:
草原石林:位于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面积约23平方公里,是集草原、石林和沟瀑多种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距二连浩特市198㎞。
德王府:位于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境内,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属历史古迹景点。距二连浩特市150㎞。
赛乌苏科技园区:位于市区南28公里处,占地面积约650亩,是集观光农牧业与科技示范为一体的园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型口岸城市,是企业创造财富的黄金地,是游人梦绕魂牵的桃花园,边陲小镇、北疆明珠二连浩特,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