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芜湖市地图 >
繁昌县地图
繁昌县相关地区地图:

繁昌历史

历史沿革:西汉武帝元封二年(—109)建春谷县,属丹阳郡。三国吴永安年间(258~264)地属故彰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属宣城郡。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司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其襄城郡繁昌县(故址繁阳亭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30里)之民因避战祸,从帝渡江,流聚春谷,遂于春谷地侨置襄城郡繁昌县,是时春谷、繁昌两县并立。成帝咸和四年(329)侨置淮南郡,领春谷、繁昌等县。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改春谷为阳谷。晋安帝义熙九年(413)省阳谷入芜湖县,又省芜湖入襄垣县。自是春谷废,唯繁昌存。南朝宋邦武大明六年(462),淮南郡并入宣城郡,繁昌县属宣城郡,明帝太始三年(467)复属淮南郡。梁武帝天监元年(502),以阳谷地置南陵郡,治赭圻(故城址在今荻港镇)。隋开皇九年(589),罢南陵郡置南陵县,废繁昌等县更置当涂县,是时繁昌县阙,南陵县治赭圻,属宣州。唐武后长安四年(704),移南陵县治于青阳域(即今南陵县城),属宣城郡。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割南陵五乡,复置繁昌县(治属在县西北延载乡,今新港办事处),属江宁府。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繁昌县属宣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属江南东路太平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属江南东路太平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太平州为太平路。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明兵渡江,首取江浙行省江东道太平路,升为太平府。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太平府直隶京师。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改京师为南京,称南直隶太平府,繁昌属之。英宗天顺元年(1457),繁昌县知县王旬,因县治濒大江之冲,据南畿上游,往来供递钜剧,邑小莫支,民滋消耗,建议朝廷改迁,邑人中丞吴琛赞之,始迁县治于金峨上乡(即今繁昌县城),以延载乡故城为旧县镇。清顺治二年(1645),康熙六年(1667),繁昌县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中华民国初,繁昌属芜湖道。民国16年(1927),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1年(1932)属第九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属第六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当专区,1950年上半年转辖于池州专区,1952年划归芜湖专区,1981年上半年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改属芜湖市。1950年,长江中流与无为交界的黑沙洲(22平方公里)、天然洲(9平方公里),划归无为县管辖;1952年,西永丰圩(15平方公里)划归铜陵县管辖;2005年,三山镇、峨桥镇(265平方公里)划入芜湖市,合并成立三山区。2010年1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新港镇高安地区(原高安乡)成立高安街道办事处,划入芜湖市大桥经济开发区(高安街道办事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由三山区代管)。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境域变迁:繁昌县地域在北纬30°57′-31°17′,东经117°58′-118°22′之间。按清道光六年(1826)《繁昌县志》载:境内东西宽95里,南北长90里,东至石硊河芜湖县界,距治40里;东南至马仁渡河南陵县界,距治40里;南至麻桥南陵县界,距治25里;西南至黄浒河铜陵县界,距治30里;西至荻港大江中流无为县界,距治55里,西北至白马洲并大江中流无为县界,距治60里,北至鲁港河心芜湖县界,距治55里,东北至峨溪河东芜湖县界,距县治30里。1950年,长江中流与无为交界的黑沙洲(22平方公里)天然洲(9平方公里),由本县划归无为县管辖;1952年,本县西永丰圩(15平方公里)划归铜陵县管辖。1986年,本县东西宽38公里,长江中流(主航道中心线,下同)0.5公里计38.5公里,南北长36公里,长江中流1公里,计37公里。其东至漳河三埠管芜湖界,东南至马仁渡河南陵界,南至麻桥南陵界,西南至黄浒河铜陵界,西北至大江中流无为界,北至鲁港河心芜湖界,东北至峨溪河东芜湖界。境域面积,除古今计算略有精粗外,西北因长江大堤崩塌,江堤3次退建,亦有微减。全县总面积917平方公里。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自然地理

地形地势:繁昌地势西南高面东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圩、洲、滩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东部为平原,海拔7—30米。
山岭:境内主要山岭有:寨山、红花尖、马仁山、五华山、浮山,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寨山,曾名覆釜山。位于县城西北11公里,地处荻港和新港地界,呈东西走向。主峰高程477.2米(1956年黄海高程系,下同),为县内最高点。红花尖,一名红花山。位于县城西偏北7公里,地处繁阳、孙村地界,主峰高程450米,与长垅山构成东西走向山脉。马仁山,位于县城南偏14公里,地处孙村与南陵县地界。山脊线呈“W”型曲折,与朝山头一脉相承,主峰高程316.1米。五华山,曾名隐静山。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地处平铺、峨山毗连地带。山脊线南北走向,与尖山、诸侯岭一脉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浮山,曾名隐玉山,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地处峨山、峨桥毗连地带,为一侵入构造孤山,三面圩区环绕,唯南向一线余脉和千军岭相连,主峰高程431.6米。境内平原按其特征分为圩区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圩区平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水网密布,一般标高6—10米,是我县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在县境漳河系统及北部横山河和西部黄浒河流域。河谷平原,俗称“冲田”,面积约39平方公里,一般高程8—30米,包括孙村赤沙河流域龙塘湾至九连圩一带、水口山至九连圩一带以及荻港古家冲、繁阳长形冲、范冲、峨山毛塘等地。
气候降水:繁昌位于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南缘,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244.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8.3小时,年均无霜期231天。
河流和地表水:境内主要河流和地表水系有:长江、漳河、峨溪河、泊口河、黄浒河、龙窝湖、苏伍滩和中塘。长江,自西南向北斜贯县西、北边界,境内流程近30公里,水面宽1至2.5公里,最窄处800米(荻港凤凰矶)。漳河,源于南陵县绿岭荷花塘和戴家汇的水涟洞,流经我县平铺镇肇埠后,环绕县境东部,于鲁港入长江,境内流程近20公里,河宽30至105米,其支流有峨溪河和泊口河。峨溪河,源于繁阳范冲,流经县城南门桥(古称上峨桥)于峨桥(古称下峨桥,现属三山区)并入漳河,全程约23公里,河宽5至60米,属季节性河流。泊口河,源于平铺镇荷花岭,自南向北,与龟山附近湖洼融成一片,至峨桥泊口阐泄入漳河,流程近9公里,河宽5至20米。黄浒河,源于南陵县韭菜崖和铜陵县水龙山,为我县西南与铜陵县毗邻界河,经孙村赤沙滩,沿孙村、荻港西注长江,境内流程约27公里,河宽15至34米,属季节性河流。龙窝湖,为长江弯道形成的牛扼湖,地处三山区境内(现归该县管辖),面积近10平方公里,水面近万亩。龙窝湖属富营养型湖泊,天然饵料丰富。湖中鱼类资源众多,是我县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苏伍滩和中塘,位于平铺镇境内,原为相连水域,面积近2平方公里。清道光六年《繁昌县志》称:“首受繁南两县诸山之水,长阔无际,水涨时一望如湖”,现仅存中塘水面约0.5平方公里。

繁昌一中

历史沿革:繁昌一中始创于民国25年(1936),前身为国民政府县长卓衡之倡办的繁昌县初级农业中学,坐落在县城隍庙罗汉堂内。当时仅有一个班,50余学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1943年春,繁昌县国民政府迁至城南八分村,又在中分村筹办了繁昌县立初级中学,是年秋季开学,暂开办初一、二年级各一班,收180名学生。校舍系借用徐姓公祠。因形势混乱,学校于1944年5月解散。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又在原云路街小学遗址(被日寇飞机轰炸,只剩下废墟)及原初级农业中学校址,筹建县立初级中学。解放以后,繁昌县初级中学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秋增办高中,改名为繁昌中学。1981年春,县城所在地城关镇又新建了二中,该校改名为繁昌县第一中学,从创校至今,学校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3月,省教育厅授予该校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处于县城中心龙华路占地仅60余亩的繁昌一中,使她的发展受到了空间上的极大限制。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西南郊繁赤路柯冲段分二期征地易址新建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繁昌县第一中学,初中部剥离,创建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简介:
新校址于2003年元月开工兴建,2003年9月1日高中部迁入现址。2006年底,该校设48个班,3000余名学生,180名教职工。学校占地132亩,校舍建筑面积35900余平方米,三幢教学楼8975.52平方米,一座9684.2平方米的综合楼,一幢2200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楼,三幢学生公寓12000平方米,食堂3000平方米,一个400米标准跑道田径场。规划二期将再征地约30亩,建一座50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实现了以硬化为主的大面积的校园绿化,学校图书、实验、电教、网络等设备均达省内一流标准,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理、化、生实验,满足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实现了校园电子监控和办公微机自动化。
办学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初中、高中毕业生20000多人(其中1987年至2003年17年8500多人),他们活跃在祖国各地各条战线的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不少学生已获得学位,成为教授、工程师、主治医师、农艺师、会计师等高、中级科技人才;有的成为党、政、军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有的著书立说,有的成为专业作家,有的出国留学深造;而更多学生毕业后,积极投入家乡建设,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骨干

乡镇简介

乡镇名称面积人口所辖居委会和村委会繁阳镇128.9平方公里10.2万城北、城东、城南、新建、龙亭、云路、繁阳、西苑、新化、马坝、横山、繁海、新光13个居委会范马、铁门、阳冲、城西、华阳、铁塔、戴店、三元、枣园、新合、横山、横东、西街、库山、大阳、茶山、马厂、缸窑18个村委会荻港镇87.5平方公里4.3万德远、中街、南桥、桃街4个居委会桃冲、鹊江、杨湾、庆大、新河、渡江、笔架、赭圻、潘冲9个村委会孙村镇153.52平方公里5.8万桥西、黄浒2个居委会长寺、长垅、犁山、九连、梅冲、水口、枫墩、金岭、龙华、义兴、感定、汪洋、万里、顺风、大冲、中分、八分、张塘、代亭、汪冲、赤沙21个村委会新港镇34.7平方公里2.3万新荷社区街道居委会1个新东、克里、克山3个村委会平铺镇89.6平方公里3.2万平铺街道居委会1个五华、寒塘、平铺、新牌、龙岗、马仁、新林、茶冲、山河、新塘、郭仁、蔡铺、官塘13个村委会峨山镇76.6平方公里2.5万象形、湾店、童坝、凤形、沈弄、千军、东岛、柏树8个村委会

动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兽类】境内有鹿、獐、、獾(有猪獾、狗獾)、麂、野猪、穿山甲(又称鲮鲤)、杨子鳄、白鳍豚、江豚(江猪)、狐、竹狗(豹狗)、果子狸、刺猬、白石、松鼠、兔、山猫(也称狸猫、豹猫)、黄鼬(俗称黄鼠狼)、褐家鼠、田鼠、蝙蝠等出没,水獭(俗称水獭猫)罕见,狼少见,梅花鹿、野山羊基本绝迹,虎,1952年后至今未见,金钱豹,1977年后至今未见。【禽类】候鸟有雁、天鹅、燕子、凫(一名野鸭,有绿翅、花脸、绿头野鸭之分)、寒鸭(俗称雪老鸭)。非候鸟有:雉(俗称野鸡)、鸽、画眉、雀(有云雀、山麻雀、家麻雀之分)、喜鹊、山和尚、鸲鹆(也称八哥)、白头翁、斑鸠(鹁鸪)、大杜鹃(也称布谷)、竹鸡、苦鸭、啄木鸟、翠鸟(俗称绿翠)、鸫鸡、鹭、鸬鹚(俗称鱼老鹰、鱼老鸭)、乌鸦、鹌鹑、猫头鹰、老鹰、白鹇、白颈长尾雉等。旧志记载有鸳鸯、山凰,今未见。【鱼类】已记录的有62类,隶属11目,20科,主要有:鲚(刀鱼)、鲥鱼、河豚、青鱼、草鱼、鲢、鳙(胖头鱼)园尾斗鱼、沙鱼、刺鳅、青鳟、黄条、吻虾虎、黄鳝、胭脂鱼、鲤、鲫、鳜鱼、泥鳅、麦穗鱼、中华鲟等。旧志载,隐静山(五华山)碧霄峰下涌珠泉出金鬣鱼,今无。
植物资源:【树木】常见的树木有:马尾松、杉、法国梧桐、侧柏(扁柏)、桧柏(刺柏)、檀树(有黄、青两种)、洋槐、樟、梧桐(俗称青桐)、枫杨、枫香、白杨、乌桕、柳栋、麻栋、小叶栋、桷栎、化香、茅栗、板栗、柞树、棕榈、皂荚、苦槠、冬青、檫木、合欢、黄荆、枸骨(也称鸟不宿、枸橘子)、山楂、栲木、椿(香椿)、樗(臭椿)、榆、银杏(白果)、女贞、木荷、野柿、桑、黄连、栀子、紫薇、腊梅、乌榕、喜树、水杉、枸树(也称谷树)、水桦、算盘球、杜鹃、勺樟、盐肤木等。此外,马仁山有百亩左右楠木林,极为罕见,荻港板子矶有500年以上古树银杏1棵。【竹类】竹以栽培为主,主要种类有:毛竹、桂竹、紫竹、水竹、澹竹、老竹、木竹、慈竹、苦竹、斑竹、雷竹等,其中毛竹面积最大。【药用植物】县内药用植物计约166科,788种,其中大宗药材有:丹皮、明党参、紫党参、仙鹤草、芦根、益母草、藕节、墨旱莲、香附、渍竹叶、半边莲、紫地花丁、银花、茵陈、败浆草、地榆、芜花、旋复花、何首乌、白芍、覆盆子、徐长卿、夏枯草、白茅根、玉竹、鸡内金(动物科)等。名贵药材有:枯梗、半夏、太子参、金蝉花、辛夷、麦冬、灵芝、石耳、贝母等。引种药材有:杜仲、厚朴、贝母、红花、玄胡、白木、生地、板兰根、大黄、山茱萸等。【经济植物】主要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玉米、大麦、红薯(山芋)、洋芋、花生、甘蔗、雷竹、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类等。蔬菜类主要有:结球白菜、普通白菜、结球甘蓝、芥菜、花椰菜、春白菜、苤蓝、菜苔、菊花心、萝卜、胡萝卜、芜菁、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南瓜、冬瓜、丝瓜、瓠瓜、笋瓜、苦瓜、菜瓜、地瓜、四季豆、豇豆、扁豆、毛豆、豌豆、蚕豆、刀豆、绿豆、韭菜、大葱、蒜苗、洋葱、马铃薯、生姜、芋艿、菠菜、芹菜、苋菜、莴苣、茼蒿、芫荽、藕、菱角、荸荠、茭白、菱角菜、鸡头菜、金针、竹笋、香椿、稆蒿、荠菜等。瓜果类主要有:西瓜、香瓜、枣、苹果、梨、桃、桔、李、柿、杏、葡萄、核桃、樱桃、草莓、板栗、石榴等,其中繁昌长枣个大、皮薄、核小,其制成的“金丝蜜枣”,名列全国“八大名枣”之一,为清时贡品。

文物古迹

繁昌县历史悠久,地下文物丰富,古迹众多。目前,全县共发现古文化遗址84处、古建筑7处、古墓100多处,出土和征集各类珍贵文物2000多件、各种文物标本近万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一、二级文物150作件。2004年12月,繁昌县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板子矶古建筑群】位于荻港镇境内,矶上有明万历30年(1602)修建的古塔一座(原为七级,现存二级),高约9.6米,塔身呈六角形,塔中空,有砖砌石阶,可盘旋而上。在塔的南面,有鹊起庵一座,明万历时建,清嘉庆为长江三十六名矶之一。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七年(1812)重修。在庵的东南,是黄公阁,阁高二层。此阁乃清嘉庆年间繁昌知县洪占鳌为纪念抗清名将黄得功战死板子矶而修建的。【夫子庙】位于城关第一小学内,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夫子庙原是一组古建筑群,文革时遭破坏。现仅存大成殿及泮池。大成殿为木架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翼角,建筑面积214平方米。屋内采用雕刻、绘画等手法,装饰华丽。【章家祠堂】位于孙村镇章村,始建于明末,清中期进行过大修。该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446平方米,部分建筑饰有缕雕精美图案,整个建筑保存较完整。

矿产资源

繁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质勘探境内拥有金属、非金属、燃料、化工、冶金辅助材料等七大类34种矿产品。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锌、铜、金、银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紫墨玉、砖瓦粘土等;燃料有煤、泥煤、天然气;化工原料有硫、硫铁矿、石膏、重晶石等。金属矿产中铁矿石储量最多,保有储量约4000余万吨,并且含铁品位高,有害元素低,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矿物。主要矿床有长龙山铁矿床、白马山铁矿床、顺风山铁矿床、小阳冲铁矿床、铁山坡积铁矿床。县内已形成上规模的开采企业有荻港杨山铁矿集团公司、孙村磁墩头铁矿公司、芦南大元旦铁矿、俞冲铁矿等。此外还有国有马钢桃冲铁矿、国有铜陵顺风山铁矿等。其次是锌矿,矿石量7.55万吨,金属量0.67万吨,分布在峨山乡随山、繁阳镇阳冲等地。第三为铜矿,储量约4000吨。非金属矿产中以石灰石储量最丰富,地质储量17亿吨,含氧化钙50-55%,全县年产350万吨以上;沸石矿地质储量约1.5亿吨,沸石矿物一般含量40-60%;膨润土几千万吨以上;花岗岩分布面积15平方公里,约10亿立方米;紫墨玉分布在荻港、孙村等地;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铺、峨山等地;高岭土(瓷土)储量相当丰富,而且质地优良,泽白似玉,结构细腻,是制造瓷器的上等原料,畅销江浙。燃料主要是煤的储量较为丰富,据现有资料统计约1500万吨左右;泥煤储量约6000万吨;还有天然气估计储量约4500万立方米。化工原料主要为硫、硫铁矿,已探明的储量为1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