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地图
凤台县相关地区地图:
名胜旅游
茅仙洞风景区:茅仙洞风景区位于凤台城南3公里处,是西汉道家古刹。其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素以“淮上胜境”著称。山中林壑优美,佳树葱茏,山下淮水如练,牵来绕去,山石倒长,南仰北倾,斜指南天。自古为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其景点有茅仙古洞、淮河第一硖、古香山寺、灵龟听禅、淝水之战古战场等诸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焦岗湖景区:有着“华东白洋淀”之称的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凤台县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片“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脉发现古生代寒武系的须宛类、环节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测定其生命形态在8.4亿年以前,国外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他们命名为“淮南虫”化石。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牙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寿唐关: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过关而下,可见“女儿泉”。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
三国古银杏:凤台一中校内的千年银杏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周泰花园的观赏植物,树龄1800多年,树高28米,冠径26米,树干直径2米多。老枝盘曲,遒劲苍老,但扇形树叶却郁郁葱葱,缀满枝头,根部向周围突出地面30--40厘米,形成形态各异的湖石状。占地约200平方米,他傲然屹立在凤台城北,气势雄伟,古时形成接近凤台城的标志。这棵古树历尽了世态沧桑,经历了坎坷的折磨,三国争雄、吴楚争霸、逐鹿中原、两晋纷争,历代王朝的更替,记述了近两千年的史实。古时群众寄予多少神话传说,白果老爷,巨蟒大虫,医病免灾,又传说怀远林姓旅客,拴马在树下休息,马鞭拴在树上,因赶路匆忙,忘记了马鞭子,回到家中洗脸时,盆中现一白果树影,树枝上挂着马鞭子。这些神话了的老树成了群众崇拜的对象,于是祈福的,求药的,经常不断,南面空地上树立了七、八对旗杆,树旁香烟缭绕。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凤台,拆掉了文昌宫,又在树上搭起瞭望哨。一天夜里,倾盆大雨,雷电交加,老树西南从顶到根约两尺多宽的树皮被雷击掉,日军在遭到“人怨”的同时又看到如此惊人的“天怒”,于是就撤去瞭望哨,龟缩在碉堡中了。1945年这里办了学校,老树被围在校园内,凤台解放了,创办凤台中学,清晨早读,白果树下书声琅琅,老树“得其所哉”又焕发了青春。现在为市一级古树名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劫后余生,枯木逢春。正是:劫后春又生,银杏强不阿。青春枝叶茂,默默抚沉疴。落红洒园圃,爱苗护花棵。生机天难老,何惧苦难多。
资源交通
凤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煤、磷矿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种矿藏,尤以煤的储量为最,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境内已建成新集、张集、顾桥等煤矿,“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北大型煤矿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开采;凤台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凤台已成为安徽“火力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凤台县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四条省道穿境而过,且有合淮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几十公里。
地况气候
凤台县在大地构造上届淮河台彻,长期受下降运动控制,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淮河南岸大山和凤台林场以及县城西部刘集一带,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构造形迹则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至1/10000。凤台县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地区,地质状况良好,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县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在南和东南部,距县城7至25公里处,是剥蚀构造带,主要在大山镇的淮磷、后胡、芦塘、局沈、投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冲回族乡和刘集乡境内,犹如岛形突出地面。凤台县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境内地下水源丰富,地表径流密布,焦岗湖、城北湖、花家湖、姬沟湖等分布其间,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等穿境而过,通长江达江浙。境内有淮河千里之躯中唯一一段淮水西流的奇观、淮河三峡中的第一峡:充满神话且盛产淮王鱼的黑龙潭。
人文教育
凤台历史上人才辈出,战国时少年上卿甘罗、三国大将周泰等历史名人即生于此地。淮南王刘安在这里招八公炼灵丹、聚贤才著书立说,一部《淮南子》留传千古,一笺豆腐方惠及后人。凤台县坚持文化与经济比翼起飞,诠释出县城发展的新内涵。凤台是全国花鼓灯艺术之乡,花鼓灯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基地与“安徽省陈氏花鼓灯流派生态村”也已落户凤台。粗犷而细腻的凤台花鼓灯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不仅跳红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国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由花鼓灯衍生出来的全国稀有剧种一一推剧,同样深受沿淮人民的喜爱。2007年,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地之舞杯”民族民间舞大赛上,凤台花鼓灯艺术团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参赛团体,以《瞧,这帮鼓架子》的精彩表演捧走安徽历史上参加“荷花奖”角逐以来最高奖项银奖,并获得唯一一个观众最喜爱的舞蹈作品奖“大地之舞奖”。2009年7月,凤台县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表演的《好一群小兰花》,作为安徽省唯一的节目参加由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主办的全国首届“新农村少儿舞蹈展演”,共同迎接祖国60华诞,获得“特别贡献奖”。同月,县起点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的《俺也要跳花鼓灯》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少儿舞蹈的最高赛事——第五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展演,并获得最高奖“小荷之星”金奖。凤台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截至2009年4月底,县内有公办中学9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民办普通高中达3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5所、幼儿园23所,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增加到4所。民办教育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增添了活力。境内的凤台一中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多年来,学校以科学的管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在本地区享有较高声望,成为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行政区划
城关镇中山社区居委会,东城社区居委会,菜市社区居委会,龙潭社区居委会,明珠社区居委会,青年社区居委会,人民社区居委会,古城社区居委会(村),缪郢社区居委会(村)大山镇芦塘村,西魏村,淮丰村,山赵村,灯塔村,拐集村,龙潭村,夏湾村新集镇马杨村,罗杨村,大庄村,前靳村,王集村,郭郢村,东朱村,胡马村,陈巷村,赵庄村,胡岗村,单岗村,曹庄村,靳楼村,姚靳村,朱庄村,叶圩村,常庙村,魏许村,左集村顾桥镇顾桥村,南圩村,临肥村,童郢村,八里村,张童村,北凡庙村,黄湾村,寺西村,王庄村岳张集镇大公村,徐湖村,连塘村,汤庄村,六院村,井沿村,大胡村,双楼村,徐圩村,金沟村,栾胡村,观音村,田岗村,土楼村,集西村,寺沟村,塘沿村,小刘村,张集村,大台村,后岗村,柏郢村,前岗村朱马店镇马店村,利民村,刘古城村,清泉村,联民村,永幸村,刘桥口村,肖集村,秦刘村,康圩村,北刘集村,徐王村,徐桥村,毕湾村,李庙村李冲乡魏郢村,民族村,石湾村,淮磷村,李冲村,毛冲村大兴集乡李庙村,银杏村,武集村,苗圩村,后王村,尚王村,介东村,介西村,曙光村,香山村,大刘村,大兴村,赵王村,瓦房村,闫胡村丁集乡丁集村,沈庄村,耿王村,前元村,张巷村,郭徐村,炮楼村,宋塘村,考庄村,曹楼村,丁庄村,信圩村,依沟村,瓦岗村桂集镇桂集村,黄庙村,岳胡村,大冯村,淝西村,大王村,勇敢村,彭伍村,西龚村,赵胡村,颜王村,洼刘村,王圩村,童徐村,园艺村,福镇村,殷岗村,中郢村,白塘村城北乡胡庙村,高山村,盛楼村,十里沟村,刘巴村,酒东村,酒西村,高皇村,陈圩村,南金村,岗胡村,三里沟村,马场社区居委会(村),新集村,新湖村,湖东村,双湖村杨村乡杨村村,刘庄村,店集村,中塘村,彭庄村,周圩村,港南村,邱庙村,邵集村,曾圩村,李圩村,韩湖村,后海村,前圩村,淝丰村古店乡南芹村,北芹村,王大村,友谊村,北王集村,米集村,童圩村,童集村,前刘村,古店村,新河村,东林村,西林村尚塘乡尚塘乡,龙庙村,黑河村,朱庙村,宋台村,王桥村,崔海村,安绠村,南李村,郭王村,张徐村,安圩村,黄圩村刘集乡杨刘村,刘集村,孤山村,王咀村,淝北村,山口村,前进村,谢郢村,八里塘村,高潮村,肖庙村,凡庙村,朱大圩村,彭圩村,彭岗村关店乡关店村,向桥村,蔡庄村,幸福村,常楼村,陈庙村,前老村,大程村,赵埔村,周庄村,瓦房村,竹元村,辛圩村钱庙乡钱庙村,刘楼村,米吴村,陈圩村,圩西村,岭头村,长郢村,张池村,曹洼村,郑楼村,先庄村,中南村,泽庙村,张楼村,高庄村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综合县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2002年起,连续7年跻身于安徽省经济“十强县”的行列中。2005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6.63亿,财政收入8.34亿。在全省县级宏观经济效益考核中,动态经济指数排名第七位;宏观经济效益排序全省第四;全部财政收入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全省第23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全省第一。2006年1-11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3627万元,与上年同期增长18.3%;累计引资项目92个,实现到位资金924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5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完成财政收入1014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元。2007年生产总值9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财政收入13.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6元。2008年凤台县紧紧围绕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县和在全省率先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招商强县、商贸活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六大战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财政收入突破16亿元,达16.8亿元,较2007年增长27.5%。凤台农业基础好,素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誉。小麦种植面积达60万亩,产量超过18000万公斤、水稻种植面积近50万亩,产量达25000万公斤、玉米、油菜、大豆、花生及各种杂粮应有尽产。全县有水面16.6万亩,畜牧水产发展迅速,秦川牛、瘦肉型猪、长毛兔、淮王鱼、鳜鱼、河蟹、对虾、甲鱼等名高优畜牧水产品初具规模,并已远销海内外。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改制、拍卖等多种方式,对传统工业进行大规模地改造,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煤炭、化工、机械、造船、铸造、食品、酿造、粮食加工等达20多种门类、1000多种产品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凤台经济开发区是筑巢引凤的平台。这个开发区创办于2003年,是经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5.5平方公里。中国重汽、芜湖瑞江重汽集团等一批汽车产业相继在凤台经济开发区兴业,使之成为皖北重要的汽车贸易集散地。兖矿集团、南京胶带厂、安徽纵横胶业为龙头的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园规模初具。以安徽胜芝远通光电有限公司和浙江新宏基电器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产业园彰显活力,绘出壮美的发展远景。截至2009年上半年,凤台经济开发区共引进企业58家,其中工业企业48家,汽车销售企业10家,投资总额近16亿元。2009年3月,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的海螺集团440万吨水泥粉磨站也已落户凤台,这将为凤台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进程中,凤台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凤台人民将按照“低门槛、高回报、你发财、我发展”的开放政策,以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我县旅游观光、考察洽谈业务,投资兴办各种企业和基础设施,以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