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泉州市地图 >
丰泽区地图
丰泽区相关地区地图:

概况

邮编:362000代码:350503区号:0595拼音:FengzeQu,区人民政府驻津淮街。全区辖8个街道:东湖街道、丰泽街道、泉秀街道、清源街道、华大街道、城东街道、东海街道、北峰街道。共有71个社区。

历史沿革

名称起源: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丰泽”含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
气候特点:丰泽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四季常青,唐末诗人韩偓《登南台岩》诗云:“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道出了丰泽气候温暖宜人的特点。
历史发展:唐久视元年(700),武荣州治由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即现在的泉州市区所在地(今鲤城区)。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并于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泉州城。1950年11月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专员公署。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晋江县(泉州地区时称晋江地区)城区及城郊8个乡为行政区域,即今鲤城区。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泉州市(省辖地级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为区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状若鲤鱼,故取名为“鲤城区”。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归属泉州市,并为泉州市政府驻地。1997年6月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原鲤城区行政区域调整为三个市辖区,同年9月29日,丰泽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区划调整后的丰泽区地处泉州的中心市区,是泉州市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和窗口。2000年,丰泽区辖5个街道、3个镇:泉秀街道、丰泽街道、东湖街道、华大街道、清源街道、城东镇、东海镇、北峰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9784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东湖街道49108、丰泽街道55042、泉秀街道62221、清源街道44465、华大街道22025、城东镇37287、东海镇71279、北峰镇56420。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现在状态:2003年,撤销东海、城东、北峰3个镇,设立东海、城东、北峰3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丰泽区辖8个街道(丰泽、东湖、泉秀、华大、清源、城东、东海、北峰),71个社区。2003年末,总户数43133户,总人口174643人(全部为非农业人口)。各街道人口(人):泉秀14208、丰泽26303、东湖17757、清源10147、华大4839、北峰24283、城东22515、东海33314。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行政区划

东湖街道:代码350503001,位于泉州市东片新城区,面积5.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8678人,流动人口15476人。办事处驻东湖街,辖8个社区:~001_少林社区、~002_东湖社区、~003_铭湖社区、~004_东凤社区、~005_圣湖社区、~006_凤山社区、~007_仁风社区、~008_松林社区。
丰泽街道:代码350503002,位于泉州新城区的繁荣中心,辖区面积近3平方千米,总人口5.5万人。办事处驻津淮街,辖7个社区:~001_霞淮社区、~002_丰泽社区、~003_迎津社区、~004_东涂社区、~005_前坂社区、~006_东美社区、~007_源淮社区。
泉秀街道:代码350503003,位于泉州中心市区的东南地段,东至宝洲东路与东海街道相邻;西至南环城河与临江街道相邻;南至晋江下游北岸;北至泉秀街与丰泽街道相邻。辖区总面积近3平方千米。办事处驻田安南路,辖6个社区:~001_泉淮社区、~002_华丰社区、~003_灯洲社区、~004_灯星社区、~005_沉洲社区、~006_成洲社区。原属鲤城区东海镇3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1992年12月2日泉秀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隶属原鲤城区,1997年9月隶属丰泽区。2000年至2001年原有3个行政村先后改制为居委会,使街道共有居委会11个。2002年6月,11个居委会整合为6个社区,即:华丰、灯洲、灯星、泉淮、成洲、沉洲社区。截止2003年12月,街道共有常住人口26447人,流动人口22987人。
清源街道:代码350503004,清源街道设立于1999年8月。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区北部,辖区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4.45万人。办事处驻普明,辖10个社区:~001_普明社区、~002_北门社区、~003_西门社区、~004_城口社区、~005_西宝社区、~006_环清社区、~007_环山社区、~008_田边社区、~009_后茂社区、~010_清源社区。境内还有1个国有农场。
华大街道:代码350503005,位于丰泽区东大门,东傍东海,西倚清源山,南接泉州市中心区域,北邻洛江区。华侨大学位于辖区内。总面积10.94平方千米,总人口36595人(其中常住人口23820人)。办事处驻城东,辖6个社区:~002_华大社区、~003_地质社区、~001_城东社区、~004_南埔社区、~005_新铺社区、~006_法花美社区。
城东街道:代码350503006,位于泉州中心城区东部,位于中心市区与洛江区之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36680人。办事处驻新前,辖11个社区:~001_新前社区、~002_东星社区、~003_霞美社区、~004_埭头社区、~005_前头社区、~006_浔美社区、~007_西福社区、~008_庄任社区、~009_金屿社区、~010_凤屿社区、~011_泉州铁路社区。
东海街道:代码350503007,位于泉州中心市区东郊。面积26.8平方千米,总人口8万人。办事处驻石头街,辖12个社区:~001_法石社区、~002_云谷社区、~003_云山社区、~004_大坪社区、~005_宝山社区、~006_后厝社区、~007_后亭社区、~008_北星社区、~009_东梅社区、~010_后埔社区、~011_金崎社区、~012_浔埔社区。
北峰街道:代码350503008,位于泉州中心市区西北部,南临晋江,北依清源山,总面积19.3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办事处驻送客亭,辖11个社区:~001_北峰社区、~002_拒洪社区、~003_招丰社区、~004_招贤社区、~005_招集社区、~006_招联社区、~007_霞美社区、~008_群峰社区、~009_群石社区、~010_群山社区、~011_肖厝社区。

经济社会

2008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9.5亿元,增长16.2%;财政总收入12.65亿元,增长1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64亿元,增长15.8%。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72:46.76:52.52,初步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服务业比重位居全市第一,也是全市第一个超过50%的县(市、区)。
产业结构优化:安排财政扶持资金2015万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64:47.14:52.22。以微波通讯、软件开发和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规模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90家,实现产值249.02亿元,增长20.9%;21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7.3亿元,增长45.0%;113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4.9亿元,增长19.83%。新增福建省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4个、泉州市知名商标10个,3家企业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和ISO14000环保认证、7家企业入选“2008-2009年度福建省外经贸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1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节能减排:组织实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设立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市级以上节能改造、循环经济项目5个;强力推进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和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特别是加强北渠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完成东海电镀集控区整体关闭等4个治理项目,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1%。
对外开放: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6100万美元,增长24.5%。先后组织150多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商贸、旅游展洽活动22场,实现合同成交额2.28亿美元。实现海关出口商品总值6.55亿美元,增长17.4%;进口额3075万美元。
自主创新: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浔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引进8家企业入驻,泉州软件园一期征迁工作基本完成。组织63个对接项目、34个技术需求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实施15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9个科教兴区重点项目和15个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平台软件开发。新增省级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获得专利授权232件、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二连冠)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上报科技部待批。53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68个对接项目、25个技术需求参加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南方路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实施29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3个科教兴区重点项目、14个重大技改项目,新增市级以上各类技术中心9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区级科学技术奖16项,专利授权数179项;完成丰泽区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液压公共试验平台被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并获国家发改委专项补助。
品牌建设:新增国家出口免验企业2家、中国名牌产品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通过ISO体系认证企业4家、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企业1家。9家企业建立产品标准。2个产品入选“中国十大童装品牌”。设立“丰泽区企业上市发展专项基金”,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加快,先创电子在香港成功上市。
环境保护:施生态区建设规划和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抓好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和北渠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7.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位居全市第一。消费投资。新华都、名流路桥、电信技术、万国发展、招商石化等大型服务业企业营销态势良好,预计税收均超千万元。麦德龙商场试营业。新形成“福建特色商业街”津淮街品牌服饰街、多易电脑广场等一批专业街(市)。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业1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亿元,增长19%。城东、东海片区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86亿元,增长32.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1家,总投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4850万美元。组织190多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洽活动18场,实现合同成交额2.2亿美元。实现海关出口商品总值5.58亿美元,增长19.19%。
城市建设:基本完成泉州滨海大道、宝秀安置小区、海星安置小区、国道324线拓改安置房等33个重点项目和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建设任务;较好地完成东海片区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政道路配套设施、泉州迎宾馆,城东片区市政道路、安置房、滞洪排涝、污水管网工程,北峰片区福厦铁路丰泽段、污水处理厂,中心市区内环路丰泽段改造等15个市重点项目分解下达给本区的征地拆迁年度任务。全年征收土地1000公顷、拆迁房屋85万多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891宗17.8万平方米。沈海高速公路云山段西侧整治绿化等成为城市新亮点,新型社区建设初显成效。完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和谐、有序。引进永辉超市、捷龙超市等大型知名商贸企业;泉州迎宾馆试营业;湖心商业街被评为“福建省特色商业街”,津淮品牌服饰街被评为“福建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培育中行大厦等一批纳税超千万元的商务楼宇,引进中化石油等企业在丰汉区设立总部或区域中心。
社会事业:区财政安排教育资金1.29亿元,增长18.59%。完成泉州师院附小教学楼、泉州九中综合楼、区实验小学综合楼、教育城域网等教育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城东中学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高中”,泉州九中创建“省二级达标高中”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实施“校长工程”、“名师工程”、“奖教奖学工程”,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大专率、本科率分别达到79.3%、78.98%,高考考生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长72.85%,中考成绩位居全市第一。免除义务教育阶段1.5万名学生学杂费480万元,对1825名职业中专学生发放补助金137万元。继续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全区公办小学、初中学校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703人,占入学新生总数58.65%。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开展“全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创建活动,人口出生率9.47‰,人口自然增长率5.87‰,政策符合率97.3%,出生人口性别比109.57。认真做好清源山闽南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埔民俗文化村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泉州南少林寺片区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成立区少儿艺术团,设立社区文化体育辅导站。启动《丰泽区志》编撰工作。积极参与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向社会筹集资金1800多万元支持农运会的筹办。组队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市第八届运动会等赛事,获得较好成绩。
民生保障:率先在全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69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对2523名参加培训的居民发放补助金75.69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协调金融机构对18户自主创业的居民发放小额贷款90万元。基本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长23.1%、30.9%、28.5%、7.8%、29.3%。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近5万人参保。建立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险制度,设立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260元,对1637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17.5万元,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发放临时补贴71.2万元。发放救助金21.5万元。实施廉租房保障制度,对48户住房困难家庭及时发放房租补贴。募集善款1439万元。完成援建四川地震灾区1000套过渡安置房生产及安装任务,认真做好灾区伤员接收救治及学生就学安排等工作。区财政投入教育经费1.52亿元,增长16.4%;组织社会捐资教育981万元;完成泉州九中、区实验小学综合楼等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城东中学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校复评;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2.97万名学生学杂费821万元,为东海、城东、北峰、清源、华大5个街道义务教育阶段1.68万名学生免除课本费142万元,对2419名寄宿生发放生活补贴30万元,对3756名职业中专学生发放补助金413万元;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长15.8%,中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市第一;继续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区财政安排医疗卫生经费3012万元,增长38.3%;完成华大、清源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8个农家书屋项目建设,埔女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个。圆满完成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捐资落实、接待和承办武术项目比赛任务。人口出生率9.86‰,政策符合率96.3%,出生人口性别比107.78。
人民生活:在全市率先筹备建立社区劳动保障站。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成功承办福建省“丰泽杯”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培训各类劳动力2.2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0.85%。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每月65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7.9元制度。建立建筑行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帮助3800多名工人追回被拖欠工资280多万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增长11%。区财政安排医疗卫生经费2176万元,增长23.08%。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城东、东湖、泉秀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提高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分别增长34.9%、52.7%。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增长48.9%,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增加88.5元。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全年投入老龄事业各项经费100万元,增长1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1771名低保对象的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40元,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增发临时补贴金15万元。加强社会慈善捐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发放救济、补助款70万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并对125名2003、2004年入伍的退役士兵增发一次性安置补助金162万元。制定并实施廉租房保障制度,对50户住房困难家庭及时发放房租补贴。区财政投入政法专项经费3758万元;由区财政为主投入的治安巡逻大队人员增至200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在92%以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设立管理所10个、管理站58个,建立“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文化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支持文化建设,先后引导海外华侨、社会力量捐资450多万元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兴办文化产业。先后投入4350多万元,配合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对圣墓、真武庙、文兴宫和文兴、美山古码头等文物单位进行整修、复建,有效地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监管,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率100%。培育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丰泽社区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丰泽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三批省级文化先进区。

旅游资源

清源山: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度30'-118度37',北纬24度54'-25度0'之间;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现存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二。在宋、元鼎盛时期有寺院120所,僧侣达千人。1962年,泉州开元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3月又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986年被评为全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修葺,现已焕然一新,金碧辉煌,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游乐园:系目前福建省规模档次最高的游乐园,由泉州展览城有限公司按东南亚风格设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目前全国最先进的美太空动感影城、最高的摩天轮、最大型勇敢者转盘、淘气堡项目和全国首创的IC卡消费系统,全省第一部疯狂过山车、大型激流勇进、激光战车和意大利卡丁车赛车及“戏雪世界”等三十多个国内外先进的游乐项目。同时配套有全市第一流的绿化景观和第一座超大型音乐喷泉系统,是一年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东湖公园:建在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时添波恩亭,湖中垒土七墩,如星斗、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胜概。明时又加揽古亭。由于唐被贬宰相姜公辅和与韩愈同登龙虎榜的开闽进士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以闽南建筑文化为主体,吸取国内外园林组景艺术。以中心湖水体为核心,环湖布置园中人文景观主景“星湖荷香”、“祈风阁”,形成向湖心双轴线,并与”七星拱月”、“仁风书院”、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构成静区;儿童乐园、动物园、游船码头、双舟朝阳等构成闹区。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人文景观配置“东湖鲤泉”、“剌桐瑞林”、“荷里飘香”等10多个植物景观。每个景既有统一风格,又有各自历史特色和艺术特征,充分发挥泉州古建筑之精髓和誉满海内外之石雕、石刻。
伊斯兰圣墓:座落泉州东外灵山南麓。据《闽书》载:唐武德年间(618-626),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门徒四人来华传教,其三贤、四贤到泉州,卒葬此山,屡显灵异,俗名灵山圣墓。该墓为伊斯兰世界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圣迹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为两座并列花岗岩石雕基盖,上建四方形石亭遮护。墓后石构淮廊,廊内立石碑五方。中有元至治三年(1323年)泉州伊斯兰公会立的记述墓葬者事略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石碑,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到此行香的纪事碑。从墓园沿石阶而下,有一片绿地,绿地东侧盘石上有风动石,上有“碧玉毯”、“天然机妙”等大字石刻。穆斯林认为,阿里墓前有晃塔,这里有晃石,这是“安拉的神通”。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专门性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该馆藏品1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02件,如:1974年出土的后渚港宋船,残长24.2米,宽9.15米,分为13个水密隔仓,为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毗湿奴石雕像为中国仅见的印度教文物,是14世纪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该馆设有3个专题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展出两艘宋代海船的部分实物和宋元明清石、木、铁三种材质的锚具以及各时代的海船模型等文物;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展出宋元时期外来宗教中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墓碑、墓盖、雕像、寺庙建筑构件等300多件;泉州外销瓷陈列馆,展出历代从泉州港输入国际市场的陶瓷器500多件。该馆还组织了泉州华侨史陈列。该馆每年观众约30万人次。后渚港的古船,已按1/10比例,复原制出模型,并提供给有关单位陈列及出国巡展。该馆出版有《海交史研究》期刊,编写出版了《泉州宋船发掘和研究》、《泉州伊斯兰教石刻》、《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等10多种专著和资料。
广化寺:千年古刹广化寺坐落在市区凤凰山麓。凤凰山亦称南山、南湖。这里松柏苍翠,山泉鸣涧,清幽宁静。人行其间,绿蔓牵衣,别有一番禅意。相传千年之前,滔滔东海之水,直涌至南山脚下,行云流霞与青翠松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画卷。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称。广化寺始起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这里原是邑儒郑露三兄弟结庐讲学之所,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后来,有一位金仙禅师到此潜修佛道,郑氏三兄弟受禅师感化,遂舍庐为庵,取名“金仙庵”,亦名“金仙院”。这便是广化寺的前身。隋开皇九年(公元598年),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扩建为“金仙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长老志彦应召入宫讲《四分律》,奏闻当年无际禅师持诵《法华经》,因受灵应石涌白泉的事,睿宗遂赐寺名“灵岩寺”,并由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匾,以此名重一时,成为八闽一大丛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始改名为“广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