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图
福建省相关地区地图:
世界之最
福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的项目非常多。举例如下:我国最早出现烧制瓷器的阶级窑——福建泉州市德化县在分室龙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阶级窑。世界当前现存单拱跨径最长的贯木拱廊桥——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鸾峰桥中国最长的海港大石桥——福建泉州的安平桥,中国唯一的一座海事博物馆——福建泉州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全国仅存的摩尼教(明教)遗址——福建泉州市晋江罗山华表山草庵摩尼教寺,建于元朝。最古老的桑树——福建泉州开元寺内的千年古桑,树龄1300多年。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建于宋朝。我国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福建泉州丰泽区灵山伊斯兰教圣墓,建于唐朝。我国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福建泉州鲤城区涂门街清净寺,建于宋朝。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福建泉州市南安丰州九曰山祈风石刻群,建于宋朝。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福建泉州市惠安县洛阳的洛阳桥,建于宋朝。我国现存最高石塔——福建泉州市鲤城区开元寺的镇国塔,高48.24米,建于宋朝。现存最早保护最好的三世佛石雕像——泉州清源山碧霄岩喇嘛教三世佛造像,建于元朝。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古城,建于明朝。年代最早的妈祖庙——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987年,是5000多座妈祖庙的祖庙,也是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世界最古老的荔枝树——福建莆田的“宋家香”荔枝,超过1200年的树龄。世界上最贵的床——福建莆田沉香木“龙床”,价格高达2亿。世界第一块“金镶玉”——莆田人“张阿岳”是“金镶玉”技艺的鼻祖和创始人。世界离海平面最近的大桥——厦门演武大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全国最长的公路隧道。全国移动信号最好的省份。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不包含台湾省。中国最古老的古街——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市区,部分建于唐代与宋代。中国最宏伟的建筑形式——福建福州的燕尾脊与马鞍墙,福州市区与郊县皆有。中国福州是著名的鱼丸之乡,最初的发明者。中原汉人王审知入闽称王,葬于福州市区北郊的闽王祠。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习俗——福州的人日节,正月初七;年尾与年初迎神的习俗。中国福建是历史上中原汉人最多次大规模迁徙的目的地,始于汉末。福建福州——是中华历史上最南的一个首都,即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南宋首都;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南明首都;福建事变“中华革命共和国”的临时首都。福建是最大造船的基地,孙权曾在——福州造船(今福州市长乐县吴航镇),赐名“吴航”。历史文化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0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蔡襄、黄道周,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俞大猷,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市);其中有46个老区县(市)、518个老区乡(镇)、7772个老区行政村、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战国晚期,无诸在福建境内称王。之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削去无诸王号,降为君长,在闽越故地设闽中郡,但未委派职官,仍由无诸统辖。刘邦起兵后,无诸率兵相随。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复立闽越国,封无诸为闽越王。汉武帝时,闽越王余善反汉,被汉军讨平,闽越国亡。汉廷即设东部候官,派兵驻守,隶属会稽郡东部都尉。东汉末,改属南部都尉,并置候官长。三国时,福建隶属吴国,先后统属于会稽郡和建安郡,时置候官县。晋朝时,福建始属扬州,后属江州,境内置建安郡和晋安郡,委派太守管辖。南朝宋时,增设晋平郡,置太守;南朝齐时,撤晋平郡;南朝陈时,曾设闽州刺史,不久裁撤,福建先后隶于东扬州和丰州刺史管辖。后仍设建安郡和晋安郡,由太守管辖。隋朝时,撤晋安郡,改为泉州,后改为闽州,置刺史管辖。后改建安郡,由太守管辖。唐初,福建仍由各州、郡长官分治。因福建属边远地区,所以设中都督府,委派都督监管。唐中期设福建道,道的军政长官有:福建经略史、福建都防御史、福建观察使。福建观察使实际上成为统领福建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唐末,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膨胀,成为实际军政长官。王潮占据福建后,唐廷升福建路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五代时,仍由节度使统辖;后唐时,王延翰建闽国。宋初,福建军政长官仍是节度使。宋太宗时设福建路,最高军政长官为福建安抚使。另有福建转运使,掌管财赋;福建提刑,掌管司法;福建提举,管赈荒救济事宜。此外,由中央政府派任福建及所属州、军的官员有节度使、承宣使、观察使、制置使、宣抚使、巡抚、招捕使、抚谕使、发运使等,多是临时性官员,或是有官无职的虚衔官员。宋代军、政分设,福建军事长官有都总管、都钤辖、都统制等。元代,福建行政区划变更频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书省;次年,改置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为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改宣慰使司,并入江西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重置福建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治所从福州迁至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改为宣慰使司,治所迁回福州。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置福建行中书省。福建行省长官有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提刑按察使;改置宣慰使司时,最高长官为宣慰使。还有管监察的肃政廉访使。军事最高长官为都元帅。明初,福建仍为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在福建设承宣布政使司,委派布政使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司主要官员有: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另置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掌管全省刑狱。军事方面置都指挥使司,主要官员有: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与之并行的还设有镇守和镇守总兵官。明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地方监管,经常派官员到地方办事并视察监督。由中央派出的主要职官有:巡抚都御史、镇守太监、巡抚、刷卷监察御史、清理军政监察御史、督银课御史等。清初,福建最高军政长官为镇守和总督。“三藩之乱”后,废镇守耿精忠,以后不复设。福建和浙江为一大区,设闽浙总督统管两省军政。巡抚为全省最高军政长官,下设布政使,具体负责行政事务。布政使品级与巡抚相同,为从二品官,但职权仅限于掌管民政和财政。还设按察使掌管全省司法。因旗兵驻扎福建,清时设驻防福州大臣(福建将军)统管,为从一品,与总督品位相同,但职权远不如总督。汉族兵为绿营,其全省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福建省先设提督,后分设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分管陆军和水师。光绪三十年(1904年)撤水师提督,设提督总管全军。自然概貌
地理: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公里,其中大陆线3752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拥有泉州湾、厦门湾、福州湾、兴化湾、湄州湾、沙埕港、三都澳,东山湾等众多天然深水港湾。气候:全年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日照正常,气象灾害偏轻,气候年景正常。冬季气温、降水正常,1月下旬至2月上旬,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阴冷天气,西部、北部的部分县(市)先后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输送和通讯等行业造成较严重的灾害;春季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局部地区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雨季5月5日开始,6月29日结束,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其中6月12~13日,中南部地区先后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闽南部分县(市)出现特大暴雨,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夏季气温、降水正常,7月23~27日和8月13~21日,两次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8℃的较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秋季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正常,其中9月气温异常偏高,创196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年平均气温19.7℃,偏高0.4℃,属偏高。冬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0.8℃,与常年持平,属正常;春季(3~4月)平均气温为17.4℃,较常年偏高1.2℃,属偏高;雨季(5~6月)平均气温为24.2℃,较常年偏高0.2℃,属正常;夏季(7~9月)平均气温为27.8℃,较常年偏高0.9℃,属异常偏高;秋季(10~11月)平均气温为19.7℃,较常年偏高1.0℃,属偏高。年降水量为1504.2毫米,偏少107.5毫米,约1成,属正常略偏少。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98.8毫米,较常年偏多5.2毫米,属正常;春季平均降水量为248.5毫米,较常年偏少114.8毫米,属偏少;雨季平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较常年偏多10.8毫米,属正常;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53.3毫米,较常年偏少3.4毫米,属正常;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51.6毫米,较常年偏多46.1毫米,属偏多。全年汛情特点是降雨量正常偏少,降雨场次偏少;洪水场次少、量级小,主要江河干流均为一般洪水。登陆或影响的台风个数偏多,影响时间偏早,登陆时间相对集中。
人口概况
2009年,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省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城镇化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规模继续缩小,婚姻关系稳定。人口增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常住人口为36894216。200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81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增长0.65%。全年出生人口42.9万人,死亡人口2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死亡率为0.59%,自然增长率为0.61%,呈低速稳定的增长态势。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3627万人,全年净增人口23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4万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0.58%;自然增长率6.4‰。城镇化水平为51.4%。2009年底,全省户籍人口3499万人。
人口性别构成: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2007年末全省男性人口1807万人,占50.5%;女性人口1774万人,占49.5%,人口性别比(女=100)为101.8,总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人口年龄结构:2008年0~14岁人口为655万人,占总人口的18.3%;15~64岁人口为2600万人,占总人口7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6万人,占总人口9.1%,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规模,给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
妇女生育率:2008年妇女一般生育率36.52‰,与上年相比下降4.92个千分点;同期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47。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以及生育旺盛期妇女婚育年龄的上移,使得本周期人口妇女生育率没有较大波动。
婚姻关系:2008年15岁以上人口中,有配偶人数所占的比例为72.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婚龄人口的主要特点:一是男性未婚人口多于女性,未婚人口中,男性占56.7%,女性为43.3%,未婚人口性别比130.8∶100,这种现象在大龄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二是60岁以下女性平均有偶率高于男性,但60岁以上的女性有偶率又比男性低4个百分点;三是女性离婚率与年龄成反比,年轻的女性离婚现象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婚姻关系逐渐稳定,女性离婚人口中有64.1%的人集中在44岁前,比男性高出16.3个百分点。四是老年女性丧偶比例要高于男性。
人口受教育程度:2008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达到初中以上水平。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10.08%,比上年下降1.72个百分点。全省每十万人拥有大学(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为4808人,比2000年增加1841人;每十万人拥有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人口为12044人,增加1402人;每十万人拥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别减少2268人和2430人。
人口城镇化水平:2009年末,全省城镇人口186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4%;乡村人口176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6%。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较上年的49.9%提高了1.5个百分点。福建的人口比较稠密。但分布不均,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多,内地山区人口少。福建省各市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区划名称面积(公里²)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福建省124,015.6435,809,80034,406,569福州市12,155.466,760,0006,303,043厦门市1,651.982,429,8001,672,356莆田市4,119.022,830,0003,102,646三明市22,928.792,620,0002,694,992泉州市11,245.007,740,0006,742,855漳州市12,873.664,740,0004,631,034南平市26,280.542,880,0003,063,271龙岩市19,028.122,760,0002,892,020宁德市13,452.383,050,0003,304,352
行政区划
福建全省共设地级市9个:泉州、三明、南平、龙岩、漳州、宁德、莆田,福州(省会城市)。另外,副省级城市——厦门福州市:辖5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鼓楼区。车牌:闽A,鼓楼区(东街街道)台江区(后洲街道)仓山区(金山街道)马尾区(罗星街道),晋安区(岳峰镇)福清市(玉屏街道)长乐市(吴航街道)闽侯县(甘蔗街道),连江县(凤城街道)罗源县(凤山街道)闽清县(梅城镇)永泰县(樟城镇),平潭县(潭城镇)
厦门市辖6个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思明区。车牌:闽D,思明区(厦港街道)海沧区(海沧街道)湖里区(禾山街道)集美区(集美街道),同安区(祥平街道)翔安区(新店镇)
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丰泽区。车牌:闽C,鲤城区(江南街道)丰泽区(丰泽街道)洛江区(万安街道)泉港区(山腰街道),石狮市(湖滨街道)晋江市(罗山街道)南安市(溪美街道)惠安县(螺城镇),安溪县(凤城镇)永春县(桃城镇)德化县(浔中镇)金门县(金城镇),台商投资区(东园、张坂、百崎、洛阳)
莆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城厢区。车牌:闽B,城厢区(霞林街道)涵江区(涵东街道)荔城区(镇海街道)秀屿区(笏石镇),仙游县(鲤城街道)
三明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梅列区。车牌:闽G,梅列区(列西街道)三元区(城关街道)永安市(燕西街道)明溪县(雪峰镇),清流县(龙津镇)宁化县(翠江镇)大田县(均溪镇)尤溪县(城关镇),沙县(凤岗街道)将乐县(古镛镇)泰宁县(杉城镇)建宁县(濉城镇)
漳州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芗城区。车牌:闽E,芗城区(东铺头街道)龙文区(步文镇)龙海市(石码街道)云霄县(云陵镇),漳浦县(绥安镇)诏安县(南诏镇)长泰县(武安镇)东山县(西埔镇),南靖县(山城镇)平和县(小溪镇)华安县(华丰镇)
南平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延平区。车牌:闽H,延平区(紫云街道)邵武市(昭阳街道)武夷山市(崇安街道)建瓯市(瓯宁街道),建阳市(潭城街道)顺昌县(双溪街道)浦城县(南浦街道)光泽县(杭川镇),松溪县(松源街道)政和县(熊山街道)
龙岩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车牌:闽F,新罗区(东城街道)漳平市(菁城街道)长汀县(汀州镇)永定县(凤城镇),上杭县(临江镇)武平县(平川镇)连城县(莲峰镇)
宁德市辖1个市辖区、1个经济开发区(新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蕉城区。车牌:闽J,蕉城区(蕉北街道)东侨经济开发区(简称东侨新区)(闽东路)福安市(城北街道)福鼎市(桐山街道)霞浦县(松城街道),古田县(城东街道)屏南县(古峰镇)寿宁县(鳌阳镇)周宁县(狮城镇),柘荣县(双城镇),说明:福建省的金门县、马祖列岛、乌丘屿等目前由台湾当局管制,并分别设立“福建省政府”,行政建制上分别为金门县、“连江县”、“乌丘乡”(由金门县代管),一般通称为“金马地区”。
邮编区号:
福建省内各地电话区号及邮编(9地市按区号排列):地名—邮编
①福州市(:区号:0591,邮编:350000)
5区:鼓楼区350000;晋安区350000;仓山区350000;台江区350000;马尾区350000
2市:福清市350300;长乐市350200
6县:闽侯县350100;连江县350500;罗源县350600,永泰县350700;闽清县350800;平潭县350400
②厦门市(:区号:0592,邮编:361000):6区:湖里区361000;思明区361000;集美区361021,海沧区361000;同安区361100;翔安区361100
③宁德市(:区号:0593,邮编:352000)
1区:蕉城区352100
1开发区:东侨经济开发区352100
2市:福安市355000;福鼎市355200
6县:霞浦县355100;古田县352200;屏南县352300,寿宁县355500;周宁县355400;柘荣县355300
④莆田市(:区号:0594,邮编:351100)
4区:城厢区351100;涵江区351111;荔城区351144;秀屿区351146
1县:仙游县351200
⑤泉州市(:区号:0595,邮编:362000)
4区:鲤城区362000;丰泽区362000;洛江区362000;泉港区362100
3市:晋江市362200;石狮市362700;南安市362300
5县:惠安县362100;安溪县362400;永春县362600;德化县362500;金门县362000
⑥漳州市(:区号:0596,邮编:363000)
2区:芗城区363000;龙文区363000
1市:龙海市363100
8县:东山县363400;漳浦县363200;诏安县363500;长泰县363900,南靖县363600;平和县363700;华安县363800;云霄县363300
⑦龙岩市(:区号:0597,邮编:364000)
1区:新罗区364000
1市:漳平市364400
5县:长汀县366300;永定县364100;上杭县364200;武平县364300;连城县366200
⑧三明市(:区号:0598,邮编:365000)
2区:梅列区365000;三元区365001
1市:永安市366000
9县:沙县365500;将乐县353300;泰宁县354400,明溪县365200;清流县365300;宁化县365400,尤溪县365100;大田县366100;建宁县354500
⑨南平市(:区号:0599,邮编:353000)
1区:延平区353000
4市:建瓯市353100;邵武市354000;武夷山市354300;建阳市354200
5县:顺昌县353200;浦城县353400;光泽县354100;松溪县353500;政和县353600
旅游景点
“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的鲜明特色。迷人的武夷仙境、浪漫的鼓浪琴岛、神圣的妈祖朝觐、奇特的水上丹霞、动人的惠女风采、神奇的客家土楼、光辉的古田会址、悠久的昙石山文化、神秘的白水洋奇观、壮美的滨海火山构成了福建独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品牌。福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武夷山、湄洲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泉州、福州、漳州、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上杭县古田镇、邵武市和平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森林公园21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个;国家地质公园8家;4A、5A级旅游区(点)31个;3A级旅游区(点)1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4个;中国魅力城市2个:泉州、永安;魅力名镇2个:泰宁、崇武。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1处:福建土楼;世界自然遗产1处: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2家: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级旅游景点:
武夷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碧山丹水,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泰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福建泰宁),泰宁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境内,主要由大金湖、八仙崖、上清溪、状元岩、猫儿山等景区和泰宁古城浏览区组成。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作为“中国丹霞”捆绑的福建泰宁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福建省目前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双冠”世界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宁德地质公园位于福建宁德市境内,坐落在太姥山脉和鹫峰山脉的群山之中,由屏白水洋、白云山、太姥山三个园区组成。2010年10月3日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公园以雄伟壮观的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绚丽多姿的火山岩山岳地貌、千姿百态的河床侵蚀地貌位主要特征,兼有瀑布、深潭等水体景观、海岸岛屿地貌、海蚀地貌等,各种地貌类型相得益彰,构成了公园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组合。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包括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福建土楼”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鼓浪屿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著名旅游景点:三坊七巷三平寺白礁慈济宫凤山寺太姥山鸳鸯溪白水洋冠豸山梅花山龙硿洞:泰宁大金湖永安石林永安桃源洞宁化客家祖地将乐玉华洞万石植物园园博苑同安影视城:清源山昙石山文化遗址清水岩青云山湄洲妈祖祖庙仙游九鲤湖莆田广化寺德化石牛山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福建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山地多、平地少,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80%以上;全省土地中,农用地占86.53%,建设用地占5.22%,未利用地占8.25%。二是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千米(0.12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人均土地面积0.3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三是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四是滩涂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五是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5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45.23%;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3%。海洋资源:海岸港湾资源。福建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海岸线曲折率1∶7居全国第一位。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546个(其中有人岛屿102个),总面积1400.13平方千米,岛屿海岸线长2804.4千米。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港、湄洲湾、福清湾、罗源湾、三都澳等6个,港口吞吐量可开发潜力大。福建海岸地质构造复杂,已发现的矿产有60多种,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1种,矿产地300多处。砂、花岗石、叶腊石等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饰面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玻璃用石英砂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台湾海峡石油、天然气也已显现较好的资源潜力,海峡西部3个成油凹陷油气前景看好,勘测油气总量2.9亿吨;盐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好,盐田总面积11.02万公顷,宜盐滩涂超过2.67万公顷。福建山多海阔,山海兼容,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千姿百态的海蚀景观,加之沿海众多名胜古迹和港口城市,构成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海洋能源资源,福建沿海地热梯度较大,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热水区域较多;沿海风能资源丰富。
水资源:截至2008年底,全省全年平均降水量1597.7毫米,折合水量1978.6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0%,比常年平均值减少4.8%,属平水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036.9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877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035.70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836.3毫米,比上年减少3.4%,比常年减少12.2%;地下水资源总量303.90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2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52,产水模数83.73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动植物资源:福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多丘陵山地,海域广阔,岛屿众多,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台湾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植物种类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据调查统计,全省有高等植物4703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5.7%;有木本植物1943种(含变种153种),分属142科、543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科的81%、属的55%、种的39%。其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属、61种和2变种,以中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黄山松;杉木广布全省,还有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金缕梅科、山茶科、茜草科、木兰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桑科、大戟科、紫金牛科、山矾科、五加科、蔷薇科、桃金娘科、芸香科、野牡丹科、杜英科、安息香科、山龙眼科、夹竹桃科、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60种,樟科有12属、66种、9变种和1变型,木兰科有9属、35种,金缕梅科有11属、20种、6变种,桑科有8属、40种,蝶形花科、苏木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的种类。在1999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福建有25科42属55种,其中一级保护的7种,二级保护的48种;蕨类植物9种,裸子植物14种,被子植物32种。在2001年8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名录》中,有25种树木。此外,福建还有已发现的野生兰科植物66属159种、1变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Ⅰ、Ⅱ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在全国排第8位;罗汉松科木本植物百日青列入附录Ⅲ保护。另有6种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Ⅲ级保护,5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保护。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1、季风常绿阔叶林;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天然次生植被;4、海岸植被;5、栽培植被。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内相对稳定的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因森林开发利用时间较长,原始林已少见,出现了许多天然次生以及人工营造的各种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1、常绿阔叶林;2、常绿针叶林;3、竹林;4、栽培植被。
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士、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