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莆田市地图
莆田市相关地区地图:

本地知名产业

服装纺织类生产、鞋革类、旅游、啤酒、电子

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结好时间签字地点贝茨维尔市(英语:Batesville,Arkansas)(美国阿肯色州)2007年9月17日贝茨维尔市坎伯兰市(英语:Cumberland)(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007年9月24日坎伯兰市

历史沿革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闽中郡”到纳入行政建制,北朝时期,置莆田县。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不久,改闽州为丰州,州署设晋安郡(今福州)。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分南安地(今泉州)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郡治今泉州南安丰州。自此,莆田方有独立之县冶,所辖之地相当于今莆田区域范围。隋开皇九年(589)再置莆田县,由于南安郡人口不足而被撤销,下辖的莆田县也被撤销。明洪武二年(1369)为兴化府,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清朝前期开始莆田仙游两县属兴泉永道(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厦门)。明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经湄洲湾时,修葺并扩建妈祖庙。莆田各卫水手亦多随郑远航。景泰四年(1453年)全省乡试中式90名,莆田县占44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巡抚金学曾檄各府县栽种自吕宋国(今菲律宾)引进的番薯(地瓜),以佐五谷。枫亭民众始育番薯苗,销往莆田、永泰及泉州府各县,为当时福建最大的番薯苗基地。是年,刑部郎中仙游人郑瑞星主持修筑杜陂上游一段16里长的陂渠,俗称“官陂”。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水师督施琅率军自平海起航攻澎湖、台湾,郑克塽(郑成功之孙)降,中国重归统一。清朝前期开始莆田仙游两县属兴泉永道(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厦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县志》36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1878年哲理中学(今莆田第二中学)创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兴郡中学堂(今为莆田第一中学)。1912年废府,属南路道,道治设厦门,1914年改名厦门道,原泉州府、兴化府、永春直隶州所辖各县隶之。(现有江苏省兴化市)。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兴泉(泉海)省(今莆田市、泉州)。民国23年(1935年)10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同安、晋江、南安、仙游、莆田、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惠安。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莆田县建制撤销】
涵江区将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萩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归涵江区管辖。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41.05万人。
荔城区将原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溪、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濠浦、南郊、莘郊、荔浦、陡门、张镇、西洙、拱辰、畅林12个村,以及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划归荔城区管辖。人口47.73万人,面积268平方千米。
城厢区调整城厢区行政区域范围,设立荔城区。城厢区的行政区域以新街口为中心,北以胜利北街至东圳路交汇点,向东北沿东圳路、学园中街交汇点为界;南以胜利南街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沿古城路,东至天妃路、城港北大道为界。东部为荔城区,西部为城厢区。将凤凰山、荔城街道的梅山、太平2个居委会,城郊乡的龙桥、泗华、延寿、洋西4个村,城南乡的顶墩、下黄、肖厝、沟头、棠坡、坂头、霞林、木兰、铁岭、林桥、朱坑、白洋、屿上13个村和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城厢区管辖。人口31.9830万人,面积484平方千米。
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埔、湄洲、东峤、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归秀屿区管辖。共辖9个镇2个乡,10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人口78.23万人,面积506平方千米。

莆田方言

莆田话(又称莆仙话,兴化话)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西晋、东晋南北朝时,在隋唐形成,来源以隋唐中原正统语言为主体。史书有记载过唐代就有人唱莆仙戏。莆田话和台湾话有超过一半可互通。莆田话受旁边的泉州话和福州话双重影响。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比泉州更靠近福州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所以莆田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除了一些西汉中原人南迁到此外,西汉时期中央汉军在这里军事活动后有部分中原将士留驻在此地,形成了最早的莆田话,是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存着很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莆田话尽管受福州话影响但在文白对应、语音结构、基本词汇、语法等还是保持和泉州话大体相同的,因此倘若一个莆田人很长时间在泉州漳州,他能比较容易地学会泉州话漳州话,莆田是闽南中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唐朝后期开始大量莆仙人因谋生或迁徙他乡,而泉州就和莆田相邻,例如移民泉州漳州并且不久就被当地话同化了,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已经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不少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早就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了,因此移民泉州漳州的莆田人的莆田话不久就被当地话同化了,所以在泉州漳州不容易形成莆仙话方言岛。莆田话流行区域除莆田市全境外,还分布在广东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市大埔县、丰顺县、海南省,湛江、雷州、茂名的电白、千年以来本来是隶属莆田县的新厝镇在1950年代割给福清等地的大部分地方。部分分布的有:泉港北部、东部,永泰南边、福清西南边和原来的莆田县新厝镇东边、北边的镇的某些村、西边,广东的韶关、广西东部、南部,浙江温州南部、东部,舟山群岛、福建东部霞浦少量地方,江苏宜兴,兴化,安徽的歙县等市、县的部分地方。

莆田:福建第一进士地

科举名邦、状元之乡: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为别试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虑、林益严等3人,可谓占尽天下科举风流。北宋巩溪迁军城驿前街府西巷宋会元鸿胪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分别在宋洋中厝和府城西雷山巷110-111号建有两处步云书院有“一会元两宰相三尚书四解元”,黄中庸一门“四代联登八进士”和“八代联第十六进士”科第之盛冠阖莆郡之美称。”“一家九刺史”(唐代莆田九牧林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亚同榜”(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如此等等。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五代徐寅,北宋徐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南宋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郑侨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南宋吴叔告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南宋陈文龙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元朝林济孙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元朝林亨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明朝林环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柯潜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蔡必胜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薛奕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陈从龙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武举第一名,叶岂页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林定元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廖标明世宗嘉靖4年公元1525年,陈安定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吴泰来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林洪清高宗乾隆18年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黄振邦清高宗乾隆59年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康荔芳清仁宗嘉庆21年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周玉辉清德宗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

莆田教育

教育事业:“开莆来学”奠定了教育鸿基,“家贫子读书”蔚然成风。古代,科甲佳话绵延不断;自古迄今,壶山兰水哺育了灿若群星的经世致用的俊才。进入新世纪,莆田学院的升格,实现了莆田人民在本地举办本科大学的梦想。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万多人,科研机构9所。现有大学2所,大中专学校19所,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150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高等院校院输送新生20000多名。
高等院校:有高校莆田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莆田学院:莆田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备高等本科学历教育资格的综合性公办本科层次全日制的普通高等院校,由兴化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于1898年开始创建的福建高级妇幼卫生学校、莆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2002年3月合并升格为莆田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办学体制。该学校坐落在享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的莆田市区中心的杨梅山麓。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余寿文教授对莆田学院海外班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对比其它大学的‘海外班’学生以及一些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与世界上各个层次的学校的类似教育实践相比较,能够把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中国固有的教学长处相融合从而树立学生成长的自信,使这个层次的学生在自学能力的提高、课堂交流以及团队精神发扬上有明显的进步,莆田学院这个试点是有特色的。“海外班”把西方先进国家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以及教学过程操作及评价引进来,对学生进行国际化高等教育,同时也对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几年实践表明,“海外班”学生的成绩、考研、就业以及专业基础及能力可以与国内重点大学相媲美。众多著名专家教授院士曾在此讲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闵桂荣;中国科学院境外首席科学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H·Z·Lu;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寿文作《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讲座;联合国专家、纽约科学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自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院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连淑能;还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文灶;中科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联辉等。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莆田仙游县枫亭镇,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工科类公办高职高等院校。
中等教育:福建省名校:莆田一中,原擢英中学,于1906年创建,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全国百强中学,网络上百强中学排名第四,仅次于黄冈中学,北京四中与天津南开中学,历年高考成绩位于全省前列;莆田二中,原哲理中学,于1878年创建,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福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近三年高考本科录取均超千人,连续二年理科省第3名,文科省第2名。办学成绩突出;省一级达标校有:莆田一中、二中、四中、侨中、五中、六中、八中、十中、仙游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