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三明市地图
三明市相关地区地图:

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2007年,三明市坚持把发展作为卫生工作第一要务,强化发展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认真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监管,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推进文明行业创建,促进医疗服务行业风气的好转,推动三明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23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39个(综合医院26家,其中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三明市第一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三明市第二医院、二级甲等医院7所、二级乙等医院15所,中医院9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2家),妇幼保健机构11个,疾控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2个,乡镇卫生院129个(中心卫生院16个),医务室、诊所665个(含个体诊所334个),在职培训机构7个,其他卫生机构11个。另有村卫生所220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全年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财政拨款3377.22万元,同比增长3.21%,事业及其他收入46431.78万元,同比增长16.90%,固定资产53632.35万元,同比增长17.6%。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有所加强。全市有各类卫生人员100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76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7人;医生385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44人;护理人员2899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1.08人;医护比例1.33∶1。市区有各类卫生人员23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95人,医生75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68人,护理人员804人,每千人拥有护士2.84人。全市共有床位7717张,平均每千人床位2.87张。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5692张,平均每千人医院床位2.12张;市区共有床位1742张,平均每千人床位6.16张;农村卫生院1887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张。
体育事业:2007年,三明市继续加强和完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体育社团,多方设法集资新建体育设施场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群众体育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当年市体育局获全国群众体育优秀组织奖,永安龙岭社区、三元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为了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三明市建设三明市体育健身中心、三明市体育场馆等一批体育场馆和设施。2007年完成了福建省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选拔16名奥运会火炬手,送2人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试。在体育交流中,有2人参加国际性比赛获2金2铜,有61人次参加全国性群体比赛获3金8银5铜和3个名次奖,367人次参加省级群众体育比赛获39金33银24铜与130个名次奖。

自然资源

三明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为全省的三分之一),毛竹储量3.8亿株;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境内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闽江水系,总长875公里,年径流量达215.8亿立方米,全市水力资源可供开发发电装机容量达170万千瓦(现已基本开发完毕)。

三明市-特产

三明物产丰富,竹、木、菇、闽笋、建莲、金桔、猕猴桃、花柰、天然宝石以及“汀州八干”的明溪肉脯干、宁化辣椒干、田鼠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明溪县:明溪肉脯干有"三老"、"秋荣"、"荣兴"、"老罗记"、"华鹰"、"正茂"等品牌,各种口味、包装都有。正茂香肠。清流县:清流"蔬珍"笋干、笋丝、酸菜干、苦菜干、黄花菜、黑笋干、巴西菇、花菇告示;嵩溪豆腐皮、清津牌纯天然葛粉丝、九龙湖鱼干,"9利"茶籽油。宁化县:客家传统美酒"客源酒娘"、天然纯净"老鼠干"、宁化山茶油、笋干、花菇、茶树菇、红菇、豆腐皮。梅列区:草菇、老抽、香酥、白米醋、老抽王、黄豆油等三星公司的"龟龙"牌系列食品。健盛公司的天然水煮笋、猪肚菇、小白菇、珍稀菇、茶树菇。将乐县:洋窠熟笋干、苦瓜茶。沙县:郑湖板鸭和浩田板鸭以及夏茂特产"辣倒神"牌辣酱;沙县富口"老情人"豆干、麻辣豆干、猪肉干、素牛肉、卤花生。三元区:农旺出品的笋脯分"五香"、"麻辣"两种口味;原野食品笋片、脆笋、鲜菇;水煮笋、清水笋。永安市:永安玉笋、清水盐笋、清水苦笋、香辣苦笋、安贞粉干、含笑馅饼。泰宁县:大金湖盛产各类天然淡水鱼,如金湖白鱼、鱼条、鱼片、翘嘴鱼、枪鱼、桂鱼、鲤鱼、黄安等十几个品牌。建宁县:省著名商标"文鑫":西门莲子、皇家贡品建莲莲子(礼品)、红枣桂圆莲子糊、建宁白莲、建宁莲子、孟宗笋干品牌产品:金丝笋、闽丝笋、水煮笋、凤尾笋、水煮笋干(礼品)。大田县:阿佳野菜、鱼腥草茶、绞股蓝茶、苦菜茶、金针菜、绞股蓝珠茶、脱水苦菜、玫瑰茄、苦菜干;上京仙人掌面干。尤溪县:珍珠笋干、茶树菇。

城市发展

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是加快三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体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明市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和产业集聚,扩张城市空间、人口的规模。城市发展方向:以“北扩为主,适度南拓,合理西进”,在空间上向沙县跳跃发展。三明城市通过与沙县区域空间整合为重点的市县一体化,与福建永安市区域产业整合为重点的城市联盟发展战略,加快三明中心城市快速通道的建设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
发展定位: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重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人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中型城市。到2020年,三明市区面积将达8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达6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80%以上。将成为福建著名的制造业基地,旅游名城,全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城,海峡西岸内陆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新兴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把三明建成“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文化教育

2007年,全市教育系统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以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截至年底,三明市普通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1715所,在校生448695人,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35923人。其中幼儿园611所,在园幼儿63210人,教职工4176人;小学889所,在校生173990人,教职工15302人;中学182所,在校生168469人,教职工14055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在校生22804人,教职工1366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16772人,教职工880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3450人,教职工144人。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协调发展。“双高普九”扎实推进,明溪县通过“双高普九”省级评估,12个县(市、区)完成第一轮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查,梅列区(一类县)和泰宁县(二类县)被确定为市级优秀等次;建宁县、大田县被确定为省级优秀等次。扩大优质高中资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8.7%。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名单:(八所)三明一中三明二中宁化一中尤溪一中大田一中永安一中三明九中沙县一中泰宁一中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主动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加强骨干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了2个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完成省定招生计划2.1万人,全市县级职业中学100%达到合格校标准,有14所学校达千人规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35万人次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1.19万人次获得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5人获高级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9310人次获中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2631人次获初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地方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三明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学科特色。三明学院于2007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参加2007首届“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大赛”成绩斐然,选送的13件作品有10件作品入围复赛,占入围总数20%。有2件作品获银奖,3件获铜奖,4件获得优秀奖,为所有参赛院校之冠。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也有较快发展。全市幼儿入园率达88.09%,“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3.48%。
文化事业:07年,三明市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构建和谐三明、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继续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各项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十一五”期间三明市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全市有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被列为当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资金625万元,已有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动工建设。三明市文化与出版局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服务海峡西岸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明确“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宜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内涵,积极推进“前锋、基地、枢纽、支撑”四个关键词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

历史沿革

隶属:现在的三明是在1970年才成立的,之前的三明地区从没有成立过统一的区域,在历史上都是分属其它地区,1970年拼凑成一个“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个民系。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州)。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村县建制改称沙县,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八年(625)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绥城县,隶建州(今南平大部);贞观三年(629)2县俱废;垂拱四年(688)复从邵武、建安析出原绥城、将乐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置黄连县(属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属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名宁化县(属临汀郡,今龙岩大部);元和三年(808)将乐县并入邵武、建安县,五年(810)再恢复(属建州)。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归化县。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宁县,均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宋朝开始,将乐、泰宁、建宁、光泽、邵武隶属邵武军,元朝时候隶属邵武路,明朝到清朝隶属邵武府。i宋元佑年(1086)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宋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元朝至元八年(1271)复置。历属汀州(今龙岩大部)、汀州府(今龙岩大部)、汀漳龙道。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尤溪县地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隶汀州(今龙岩大部),后改名为明溪县,民国初属汀漳道。;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清朝前期开始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别属延建邵、汀漳龙、兴泉永道。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道),大田县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建宁、泰宁、清流、归化为中央苏区县。1934年设行政督察区时,沙县、尤溪县属三区,大田县属四区,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县属八区,将乐、建宁、泰宁县属九区。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1946年设九区(驻永安,辖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宁洋、清流、明溪7县)。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南平专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永安专区,10月德化县划属晋江专区)。1956年3月撤销永安专区,7月三元、明溪县合并称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同年撤宁洋县,部分地划归永安县)。1959年2月撤销清流、宁化县,设清宁县,成立省辖三明市。1961年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与永安同划归三明市。1963年三明市改县级市,原明溪县属地析出恢复三明县,设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5县。1964年三明县恢复为明溪县。1970年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1983年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三元、梅列区。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
境域:三明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全市下辖永安、大田、尤溪、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明溪、清流、沙县10个县(市)和梅列、三元两区,全境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境域范围东起尤溪县洋中棋盘石,西至宁化县禾口姑岭隘,南自大田县谢洋吉初寨山,北抵泰宁县龙湖游源焦家岭。东西长距230多公里,南北宽距180多公里。由于三明区位特殊的地理环境,境域内建制隶属关系屡有更易,曾历经几度演变而逐渐形成现境。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起,以会稽南部都尉辖地设置建安郡,统辖全省10县。其中,从建安县东部析置的将乐县,西部析置的绥安县,为三明境内最早建立的两个建制县,其辖区含今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6县范围,疆域东至南平界,西至永城界,南至虔州界,北至昭武(后改称邵武)界。东西广约110公里,南北袤约9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析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戍堡。义熙元年(405年),升沙戍堡为沙村县,同时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将乐县建置如故。此时三明境内已有将乐、绥城、沙村3县,其辖区含今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永安、沙县8县范围,疆域东至延平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新罗界,北至邵武界。东西广约170公里,南北袤约14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南朝沿袭东晋建制。隋开皇九年(589年),曾一度废将乐、绥城2县,并入建安县。开皇十二年(592年),又从建安县析出原将乐、绥城2县地,并入邵武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废沙村县。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恢复沙村县,并改名沙县。武德五年(622年),从邵武县析出原绥城、将乐地域亦复置2县,隶建州。贞观三年(629年),废将乐、绥城县,分别并入建安县和邵武县。永徽六年(655年),又复置沙县。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黄连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置尤溪县。翌年,黄连县更名为宁化县。乾元二年(759年),在原绥城县地分置归化、黄连2镇。元和三年(808年),又废将乐县。2年后再复置将乐县。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黄连镇为永安场,改归化镇为归化场。中兴元年(958年),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升归化场为归化县。其时,三明境内已正式设置县级建制的有沙县、将乐、宁化、尤溪、建宁、归化6县,其疆域东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汀州界,北至邵武界。东西广约200公里,南北袤约15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长汀县部分地方增设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年),废清流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又复置清流县。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县宝山以西地增置永安县。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清流、沙县、将乐4县部分地方增置归化县。嘉靖十四年(1535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4县部分地设置大田县。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永安、大田3县部分地域设置宁洋县。至此,三明境域范围已初具雏形,辖区计有沙县、将乐、宁化、尤溪、建宁、泰宁、清流、永安、归化、大田、宁洋11县,其疆域东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泉州界,北至邵武界。东西广约220公里,南北袤约17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清朝和民国初年,均沿袭明制。民国22年(1933年),归化县改为明溪县。民国29年,分别从沙县、永安、明溪3县划出部分地方增置三元县。至此,三明境内各县建置基本定型。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因各县政区隶属关系曾有所反复而致使境域范围随着不断变化,时扩时缩。直到1970年间,三明全境疆域范围才得以正式确定,至1992年未再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