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地图
宁德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宁德市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缘地带,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东面经岛弧、海沟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在两大板块长期相对作用中,形成自己的地质特征。宁德市地处洞宫山脉南麓,鹫峰山脉东侧,东面濒临太平洋,中北和中南部又有呈北东—南西、西北—东南走向的太姥山和天湖山两条山脉,构成沿海多山地形。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中部隆起,大致呈“门”型的梯状地势。区内山岭起伏,地表深切,高差悬殊,地势陡峻,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间杂有山间盆地,沿海一带夹滨海堆积平原。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海岛棋布,海域辽阔。宁德核电站
2012年底,海西首个核电项目——宁德核电站首台机组将如期发电。这个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和福建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的核电项目,对我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宁德核电站厂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秦屿镇的备湾村,南距福州143公里,北距温州113公里,距温福高速公路7公里。宁德核电站项目规划总容量为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其中一期工程建设4台机组,造价约520亿元。截至2010年9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89.7亿元。一期4台机组计划于2012年底到2015年的4年间,每年投产一台,预计2012年底首台机组可如期发电。民族与宗教
宁德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是我省乃至华东地区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又是畲族主要聚居地区。全市有28个少数民族1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8%,其中畲族人口18.14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1.2%,回族人口1.65人,占8.29%,其余壮、满、苗、傣、布依等26个少数民族1009人,占0.51%。畲族人口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58个,占乡镇总数的47.2%。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民族行政村235个,民族自然村1230个。全市设立一区(即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9个畲族乡。宁德宗教历史悠久,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宗教活动场所1555处,其中批准登记1286处,信教群众25万多人,县级以上宗教团体38个.气候水文
宁德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盆谷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特点,春夏雨热同期,秋冬光温互利,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沿海和内陆温差悬殊,气候类型呈多样性。宁德市水系沿构造线发育,河流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形成独流诸河。全区较大的河流有24条,流域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8.8%。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6条,其中最大的交溪和霍童溪两条水系和干流及其10条较大的支流,控制面积0.7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流域总面积的65.5%;其余较大自成系统的古田溪、霍童溪、赤溪等14条河流,控制面积0.41平方公里,占全区流域总面积的34.5%。区内河流的特点是,上源至中游段蜿埏曲折,河道狭窄陡峭,水流湍急,落差较大;下游河段河面较宽,河床较缓。流速平均平稳,流入东海。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宁德市东临台湾海峡,海岸线长878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渔场总面积35.63%,区域内有岛、礁、沙、滩、岬角、水道、河口共1215个哦,拥有三沙湾、沙埕、三沙、赛岐等天然良港;尤其是三沙湾港,50万吨轮船可随时进港全天候作业,是远洋大吨位中转港和大项目开发的理想区域。目前,三沙湾宁德城澳港和福安白马港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闽东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海洋生物600多种。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浅海面积9.34万公顷,滩涂面积4.36万公顷,盛产着大黄鱼、对虾、石斑鱼、二都蚶、剑蛏等海味珍品。大黄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闽东海域分布大小岛屿344座,港湾29个,是开发滨海旅游业的理想场所。建设“海上闽东”,培植海洋产业,沿海已成为闽东条件最为优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农业资源:
宁德市土壤多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风化后,由于搬运、堆积的方式及程度不同,发育成不同类型的成土母质。山地土壤多为残积物;少数为堆积物;低山丘陵地、低山丘陵坡地、河流交阶地及滨海台地的“山田”,以坡积物和堆积物为主;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部分山垅缓坡地带以冲积物为主兼有坡积物;滨海平原为海积物。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为宁德市名优特农副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闽东是中国重点产茶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4.71万公顷,省级以上名茶产品30多种。闽东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临床常用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体虚、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状。闽东是中国产量最多、品种最全的重要食用菌产区,银耳、香菇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闽东水果种类繁多,盛产四季柚、油柰、板栗、芙蓉李、水蜜桃和晚熟荔枝、龙眼等。畜牧业特产有福安花猪、福安水牛、古田黑番鸭、闽东山羊等。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2.7%,活立木总蓄积量1527万立方米,用材林面积44万公顷。
水电资源:宁德市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溪流纵横,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河流总流域面积达11899平方公里,可开发电力185.49万千瓦,目前已开发42万千瓦,交溪、霍童溪、古田溪等水系,具备建高水头电站、大水库的条件,宜于梯级开发。闽东海岸线长,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45.96万千瓦,其中三沙湾潮汐可开发利用129.34万千瓦,为省之最。区内电网建设初具规模,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穆阳溪梯级电站正在建设中。城镇供水工程发展迅速,全市已建成水厂35个,日供水30万吨,可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矿产资源:
宁德市属火山岩地带,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79种,矿产地135处,探明储量的矿种有33种,尤其是玄武岩、高岭土、花岗石、建筑砂、叶蜡石、钼、锌等矿种,储藏量大,品位高,且易于开采,为发展建材、陶瓷等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旅游资源:闽东依山傍海,山峦叠嶂,景色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被誉为“海上仙都”的福鼎太姥山,"名山奇峡“之称的福安白云山,华东仅有"的周宁九龙漈瀑布,“人鱼和谐”闻名数百载的周宁鲤鱼溪,全国独有的屏南鸳鸯溪,被明永乐帝赐为“天下第一山”的宁德支提山布,日本国高僧空海大师入唐求法的登陆地霞浦赤岸,驰名东南亚与妈祖庙同享盛誉的古田临水宫,胜似太湖的古田翠屏湖,以及天然良港三都澳等著名景区,无尽神奇的白水洋,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以及具有“江南第一漂”开发潜质和有“闽东小九寨”美誉的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杨梅州风景名胜区。宁德福鼎太姥山风景区、宁德白水洋旅游区、宁德鸳鸯溪景区等在2009年2月6日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具有“江南第一漂”开发潜质和有“闽东小九寨”美誉的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杨梅州风景名胜区。宁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19℃之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每年的4月至12月是最佳旅游时节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10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莱斯沃斯岛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宁德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获得“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宁德地质公园位于中国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市境内,坐落在太姥山脉和鹫峰山脉的群山之中,由屏南县白水洋、福安市白云山、福鼎市太姥山三个园区组成。公园以雄伟壮观的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绚丽多姿的火山岩山岳地貌、千姿百态的河床侵蚀地貌位主要特征,兼有瀑布、深潭等水体景观、海岸岛屿地貌、海蚀地貌等,各种地貌类型相得益彰,构成了公园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组合。公园是一个集科考、科教、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科学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具有很高地质地貌科学价值和自然人文科学价值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民间艺术
1、线狮:又称抽狮,源于清代,流行于宁德霍童和福鼎管阳、沙埕一带。表演时,将20公斤重狮头、身、尾、足系上绳子,挂在特制的车架上,由七人拉绳操作,把“死狮”抽成“活狮”。主要套路在缘柱、出洞、钻穴、登山、下岭、飞岩等。霍童线狮有“雌、雄狮”和“母、子狮”。主要动作有:坐立、蹲卧、搔首、舐毛、伸足、偎依、追逐、逗引、顾盼、亲昵、抢球、啃球、传球、失球、叭球等。线狮在大锣大鼓伴奏下,反扑跳跃,回旋翻滚,怒吼威震,形象逼真。1957年3月参加省群众业余文艺会演,获创作奖。1990年9月,赴广州参加中国旅游艺术节,演出27场,观众达23万人次。《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九家新闻单位作了报道,并介绍了线狮的表演情况。2、纸札:纸札属于灯技艺术。宁德洋中把“纸札”踩街活动称为“迎灯”。纸札融木偶、竹札、木雕、彩灯、绘画、缝纫、灯光为一体,应用物理原理制作成“机关”,景物立感巧妙,水火逼真,人物活动栩栩如生。纸札源于明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8)洋中周缮已擅长“游情六艺”。近、现代“纸札”更放异彩。民国二十四年当地有举办大型“迎灯”活动。民国三十六年,由周元夫、周良忽、周昌需、刘淑培等数十人,用两个月时间,精心制作五架纸札。每架四套人物场景,其题材有取之“三国演义”的“凤仪亭”、“水淹七军”以及民间传说“观音收红孩儿”、“王祥卧冰”等数十个故事情节。尤其周元夫创作的“凤仪亭”被誉为“西村第一灯”。五十年代后,洋中仍有“纸札”活动,1969年至1979年,又创作过“蝶恋花”、“闪金星”等六架“纸札”,参加建国三十周年大型踩街活动。
3、铁技:又称台阁。明崇祯年间(1628——1644)有迎春妆台阁的记载,至今仍流行于宁德、屏南、寿宁、福安、周宁等县。“铁技”是以锻铁、铁条、钢管为骨架,将儿童扮作传统戏剧人物或神话人物,按故事情节安放在特制的铁架上。有立于剑稍,有卧于树枝,有悬于半空,有驾雾腾云。技艺巧妙、隐蔽、惊险、令人心悬。
4、高跷:流行于区内各地。表演者用四、五尺长的木棍,中间嵌钉小托板,绑在腿上,扮演古装戏剧人物,边踩边歌。宁德有一种高跷高达一丈二尺,捆绑时要坐在屋顶上,可表演上台阶、下台阶、二人抬酒桶等动作,别具特色。寿宁高跷古称撬戏,清康熙时(1662——1722),便有立春日“人扮撬戏相欢”的记载。这种高脚戏高出人群,行动自如,引人注目。至今斜滩在农历正月十三时有演出。
5、线香龙舞:属于龙舞的一种。其龙身以稻草捆成,视长度插置木柄,由表演者擎举舞动。另札一龙球,由一人擎举舞动。表演时龙身龙球都密插点燃的线香,球在前腾舞,龙身随后前行,打击乐伴奏,迎舞大街小巷,别有风趣。五十年代初,线香龙舞停止了活动,近年复起。
6、饼花:“饼花”是用于装饰“月饼”的一种画种。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于区内各县,其中以福鼎“饼花”最具特色。早期的饼花为剪纸“饼花”(百子花),后更为手画“饼花”(团花),民国初年出现木版印制“饼花”。后又发展为石印饼花、刻水印木制饼花。在福鼎县每逢中秋佳节相互馈赠月饼都要贴上一帧古朴、美观的饼花,以示吉利。各家又习惯吃了月饼,把饼花贴在屋内装饰观尝,这已成为一种民间风情。这一风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7、香亭:在闽东木雕艺术中,最能见其地域特色和艺术功力的,当数木雕香亭。香亭是民间“秋斋”迎神祭祀活动时使用的供奉物。造型繁杂,工艺精巧。香亭高约2米,宽1米,结构以四层为多,下有四方形镂花底座;第二层的四个支架上各雕一尊兽面,或龙或狮。支架上是香亭柱有雕龙缠绕,亭顶的飞檐也有兽形雕刻。每个香亭的最上层各不相同,有的是两人托镜,有的木雕装饰顶。香亭多采取透雕与浮雕方式,采用凿、雕、刻、磨、铲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雕刻内容多为飞禽走兽、花鸟人物和各种装饰图案。色调金碧辉煌。香亭这一民间工艺美术品如今在闽东亦不多见。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古田县晒谷村的五件清代制作的香亭,它比较完整地体现出清代南方木雕艺术的风格,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1986年参加省工艺美术品展览,1987年3月又赴京参加《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展览期间,观众驻步不前,赞叹不已,受到好评。
8、剪纸: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福建省柘荣县,剪纸艺术扬名中外。它始于明末清初,一九八六年开始已有一百多幅老艺人的剪纸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十多次被指定参加各级民间美术涉外访问,足涉台湾、非律宾、马来西亚及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华巧女”、现已近百高龄九十多岁的柘荣剪纸艺人袁秀莹,珍藏着与台湾金门县县长和台湾剪纸艺人合影的照片。2008年宁德与马祖通航时,“柘荣剪纸”被选为地方特色在仪式上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