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地图
寿宁县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风情
祭溪,是民间的一种信仰献祭仪式,通常在桥梁建造初始时进行,旨在祈求龙王治水庇佑建桥功成。,元宵拔烛竖灯茶:犀溪异俗。元宵夜,犀溪村拔烛竖灯,极其热闹,据先贤叶于润对犀溪村元宵竖灯茶礼俗的考证,此俗当始于康熙后期,后族甥进士韦希烈将外婆家元宵竖灯茶风俗带到清源。,寿宁斜滩台阁铁枝:以各种人物神态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而深受大众喜爱。每年的正月十三,斜滩都有举行“搬铁枝”、“迎奶娘”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为闽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活动之一。,菊月迎请黄山公:黄山公是寿宁最具特色的地方神祗,民间信仰的影响范围广及寿宁以外的福安、周宁、政和、庆元、景宁、泰顺等闽浙两省数十个县市。现任领导
中共寿宁县委书记:卓晓銮,寿宁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党组书记:黄国璋,寿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蓝清元,寿宁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刘美森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2010年,是寿宁经济社会乘势而上、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及其常委会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重点带全局,抓落实促发展,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力实施“五大战役”,扎实推进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建设。全县生产总值36.37亿元,比增15.3%,增幅全市第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9亿元,比增4.6%,增幅全市第四;工业总产值42.51亿元,比增4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37亿元,比增46.8%,增幅全市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6亿元,比增3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43亿元,比增53.5%,增幅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2.44亿元,比增52.8%,增幅全市第二,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2亿元,比增54.8%,增幅全市第三;组织国地税收入2.02亿元,比增4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9亿元,比增11.1%;农民人均纯收入5824元,比增1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市定目标内。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强农富民在打造支柱中显现成效;工业发展在构建平台中强势提升;城市建设在拉开框架中展露新貌;项目建设在实施战役中全面提速;第三产业在加大培育中逐步升温;生态立县在保护建设中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在狠抓重点中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在统筹发展中不断进步;政府自身建设在共促共进中得到加强。农村经济:2008年,寿宁县粮播面积1.16万公顷。拨付支农专项资金1832万元。扩大茶叶、食用菌、毛竹、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改造低产茶园77.3公顷,茶叶年产量1.1万吨,产值1.77亿元;春季造林面积1200公顷;发展名优水果146.7公顷;新植毛竹2.33万株,抚育毛竹1333.3公顷。新建各类农产品基地6个。菌草代料栽培花菇试验取得成功,并向省内外及有关国家推广。大网箱养鱼技术全省首例推广。培育壮大御茶园、龙福食品、大金山花卉等省市龙头企业,新增菇、茶加工企业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583家。福建春伦茶叶有限公司通过QS认证,新增绿色食品2个。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通过省中期验收。全面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政策。沼气建设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完成沼气池2013口。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复水利水毁工程90处,恢复灌溉面积1967公顷,完成高山水库、亭下水库、林山水库除险加固。完成4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农机结构逐步优化,购机补贴政策较好落实,农机总动力达5.51万千瓦。新植乌龙茶品种137公顷;改造低产茶园400公顷;新建乌龙茶新品种示范片4个;引进2家乌龙茶加工示范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其中,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荣列全国百强茶叶企业第35名。栽培食用菌4525万袋,产值2.47亿元。新植毛竹89公顷。人工造林更新1680公顷。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165个村,面积3.27万公顷。新建户用沼气池1500口。武曲镇承天村被国家文明委授予第二批“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犀溪乡西浦村被评为“宁德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工业经济:2008年,寿宁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福建寿宁工业园区、三祥工业园区、“寿宁红”石板材集中加工区的规划和建设,“寿宁红”石板材开发步伐加快,完成日洋铺、平溪、托溪石板材集中加工区前期规划。三祥特种材料获省重点项目建设优胜奖,也是宁德市唯一获奖的重点建设项目。旺盛化工、昌辉工艺、恒富铜业等12个项目新建投产,天乘不锈钢、三德蓄电池等5个项目动工建设,10万吨富钛料项目前期工作稳健推进。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施工业制造业项目16个,完成投资2.48亿元,增长12.7%。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6家。三祥公司“一步法熔炼二氧化锆颗粒”对接项目被评为全省“6·18”十大优秀转化项目,宁德市新材料研发中心落户三祥,新材料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以冶金制造、电力产业、竹木玩具、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具有寿宁特色的工业体系。全年完成工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新引进较大企业和工业性生产项目6个。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8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企业5家。福建三祥工业新材料二期、福建天乘不锈钢二期等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建设。新引进福建金汇特种合金项目,计划一期投资3亿元,预计200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3000万元以上。投入600多万元继续完善双湖公路沿线工业集中区基础配套设施,犀溪、南阳、武曲、斜滩4个工业集中区汇集企业70家,年生产总值14亿元。筹集300多万元启动建设清源板材集中加工区、城关轻工业区。
第三产业:2008年,寿宁县注册杨梅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面展开杨梅洲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景区资源调查、宣传推介工作,先后普查了角林森林公园、南山风景区、仙岩景区等线路,加紧各景区的控制性详规编制。积极做好韶托“梦龙天池”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的前期工作。韶托、角林获省“森林人家”授牌。日升大厦竣工投入使用,宁和花园二期动工建设。杨梅洲省级名胜风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规划通过评审论证,景区公路、停车场等基础配套工程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总投资8亿元的龙庭国际、东方商住城等6个房地产项目落户县城东区。新建万头商品猪基地2个、千亩蔬菜基地1个、年产2万只肉禽基地1个。抓好县城东区农贸市场建设前期,完成较大型“农贸市改超市”项目1个。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为14.89亿元和14.02亿元,分别增长16.9%和0.6%。
项目建设:县城东区开发截至年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7亿元,完成上千亩土地平整、上百栋安置房主体建设,“两桥一路”、绿岸工程、景观大坝等配套项目破土开工;茗溪新区车站附属工程、法院审判大楼、税务大楼、宁和花园二期等项目全面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动工建设。完成建制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400千米,全面实现建制村公路建设目标。坑底李家洋至景宁界、托溪至庆元界等省际公路完成建设。牛头山电站、刘柴-下东溪电站等能源项目投产发电。全县现有电站68座,装机容量30.28万千瓦;在建电站7座,装机容量6.59万千瓦。斜滩2号主变电站扩建工程、武曲110千伏变电所、芹洋35千伏变电所二期等电网建设项目基本建成。
对外经济:实际利用外资586万美元,增长20.1%;外贸出口总值1700万美元,增长41.7%。全年共引进项目18个,总投资32.8亿元,其中:“6·16”宁德投洽会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8.66亿元;“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项目32个,总投资8.5亿元。
外经外贸:2008年,寿宁县签约内联项目13个,总投资7.1亿元;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增长85.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8万美元;对接项目37个,总投资6.6亿元,落实企业技术需求项目27个,对接项目和技术需求项目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外贸出口总值1230万美元,增长36.5%。
财税金融:2008年,寿宁县税收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向上争取财力补助资金1.51亿元,全年财政可支配资金达到2.07亿元,保持了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兑现专项资金5494.5万元。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扶持力度,投入支农贷款2.43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7亿元,比年初增加3.1%;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3.95亿元,比年初净增1.18亿元;不良贷款减少472万元,下降4.4个百分点。
寿宁廊桥
寿宁,是福建省东北部的一个山区小县,那里山峦连绵,溪流纵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技术已经失传,但谁会想到,在寿宁的崇山峻岭中,竟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虹桥”——寿宁木拱廊桥。木拱廊桥也叫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它不仅与《清明上河图》的名桥“虹桥”结构相似,技术相同,而且还对“虹桥”有所发展创造,那就是在桥上加盖“桥屋”,即桥与屋结合,如桥似厝,这种桥,寿宁人俗称“厝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横跨汴水两岸的那座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赵州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梅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他三座桥梁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了画中。后来据说这种造桥技术失传了,这种木桥也神秘地消失了。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编写《中国古桥技术史》,专家们在考察中发现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在闽浙大地重现,这无异于在闽浙大地上发掘出了一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侏罗纪公园”,尘封了900多年的虹桥结构重见天日。据统计,寿宁境内现存的此种廊桥共有19座。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在我省,目前只有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有。寿宁木拱廊桥从数量上讲,是现已发掘的在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全国数量最多之一。从年代序列上讲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据有关专家考察认为,寿宁的木拱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寿宁县境内保存的19座廊桥,主要分布在:鳌阳镇(县城)境内4座:飞云桥、仙宫桥、升平桥、登云桥;南阳镇境内2座:溪南桥、四洲桥;坑底乡境内5座: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红军桥;犀溪乡境内2座:福寿桥、翁坑桥;芹洋乡境内4座:张坑桥、中村桥、长濑溪桥、尤溪桥;下党乡境内2座:杨溪头桥、鸾峰桥。在鳌阳镇(县城)的四座,它们都横跨在穿越县城的蟾溪上,有些桥上还有神龛,祭祀不同神仙。县城东门,有升平桥,当地百姓也叫它横溪桥,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由邑人叶伯铭等人始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被大火焚毁。隆庆五年知县梁元杲重建,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被大水冲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再次重建。1997年重新修缮。桥长25.4米,宽5.6米,拱跨23.4米,桥屋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9开间,拥有48根木柱。这座桥上有神龛祀观音,还装有吊扇,有人写文章称“也许是世上唯一有吊扇的虹梁式木构廊屋桥”。其实,因为桥在县城,当地百姓茶余饭后喜欢在桥里摆“龙门阵”,夏天为驱赶热气,不知谁在此安了吊扇。在看升平桥时,还可以顺便看一下寿宁旧城门“升平门”,这是目前保留的唯一旧城门了。文化宣传
2010年3月18日上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审批的电影《爱在廊桥》正式开机。据悉,这是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色故事片。这部由寿宁县委、县政府,福建电影制片厂,福建省艺术摄影学会,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由国家一级导演、“全国十佳女导演”陈力执导、斥资千万的彩色电影故事片《爱在廊桥》,是陈力导演继心战史诗大片《谁主沉浮》后,匠心独运,剧组创作阵容强大,班底优秀大腕云集,实力雄厚,并启用了两岸三地多位演技派演员,在新片《爱在廊桥》中将寿宁县特有的风土人情、廊桥文化、北路戏文化与寿宁县民俗、民风、民情的历史人文底蕴结合起来,尽量多地体现寿宁县特色风情和文化内涵。电影《爱在廊桥》基本资料:片名:《爱在廊桥》,长度:90一100分钟,类型:伊斯曼彩色胶片,5:1杜比立体声,对白语言:中文,导演:陈力,编剧:陈力刘婷,摄影:黄山,主演:吴兴国徐守莉姜大卫孙维民王鸣飞,制片人:王童君
电影《爱在廊桥》剧情: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戏以及寿宁独特的廊桥文化和民俗景观为原型,描述了兴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北路戏在一场车祸中化为乌有,北路戏也因为诸位演员车祸丧生和戏班班主林福坤的失踪而在小镇消失。北路戏演员依妹车祸中侥幸活了下,开了个面作坊维持生计。二十年后的一天,人们熟悉的贯木廊桥上来了一位陌生的男人,娴熟地绘着廊桥上的彩绘,这个人陌生的男人叫长天,他的到来搅乱了依妹早已平静的心扉,也将小镇搅得热闹起来,阔别二十多年后,人们再次听到了那久远却熟悉的北路戏声。
电影《爱在廊桥》看点:陈力是中国影坛中特点极为突出的一个导演,其电影中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将其与其它在商业电影中随波逐流和苦苦挣扎的其他导演明显的区别开来,并且在艺术电影的领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陈力的电影中体现出来的独特和统一的特质的确值得研究。而这些特质在总体上形成了陈力的导演风格,具体而言则是通过陈力电影中的各种元素一点一滴的体现出来的。为了研究陈力的导演风格,我们首先从他的电影的基本元素入手。很多圈内人都知道,陈力拍电影的时候经常不用剧本,往往只是具备一个简要的故事大纲,整个的创作过程基本都是在现场即兴完成的。这样的工作方式相信也是其电影中体现出强烈感性气息和自由风格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在对其剧作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考察的也是从最后成片中呈现出来的剧作元素。并期望对其影片的文本分析在文学层面和思想层面对陈力电影进行分析。陈力的故事集中,一般都不会复杂,往往是在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下面将其中人物在导演眼中有意义的情感片段无限放大,并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陈力的故事是为情感、情绪和思维的片段服务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故事特征使得陈力可以脱离剧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故事大纲就能拍摄电影——因为它所拍摄的一切都是不能在纸上写出来的。陈力在她的一系列电影中向我们展示的那些情感和情绪贯穿在陈力的每一部电影中的。正如有一位电影大师曾经说过,每个导演一生其实都只拍摄一部电影,其它的所有电影都是这部电影的眼神和填实。而陈力也是这样。她的所有电影都在说共同的那些人类情感,而这些共同的本质的人类情感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却又是极度东方的。陈力将人物和故事压缩成为框架,在拍摄过程中细节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和功效。在氛围和影片整体情趣上的功效更是特殊,而且她具备着寻找最为贴切美妙的传达其理念的画面元素的能力:比如我们《爱在廊桥》片中的粗麻布衣、比如戏中的自行车、比如戏中的华丽的北路戏服、比如斑驳的舞台幕布还有面屋里的老式制面机器等等、陈力导演在影片视觉上的特色:就是对运动的控制,比如《谁主沉浮》中蒋介石与布雷的对话这些运动形式感都很强。在拍摄中,陈力得力的助手黄山,在色彩上,影调往往浓郁的统一在一个色系中,比如《声震长空》,《少年毛泽东》,他的影像带有强烈主观性的情感表达,绝对的脱离客观叙事的范畴;境别大特写加大全景的空镜,对比强烈,总是那么直入人心,要么就具备强大的氛围力量。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