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市地图
丰镇市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文化
丰镇共有小学6所,分别是马桥街小学,新建街小学,武仓街小学,顺城街小学,实验小学,电厂子弟小学;中学5所,分别是第六中学,实验中学,逸挥中学,丰华中学,育贤中学;高中1所,第一中学;职业中专1所,第三中学【市中专】
行政区划
2005年撤并乡镇后,全市设2乡、5镇、5个街道办事处,即:隆盛庄镇、红砂坝镇、巨宝庄镇、黑土台镇、三义泉镇、官屯堡乡、浑源夭乡、旧城区办事处、新城区办事处、工业区办事处、北城区办事处、南城区办事处。有91个行政村、348个村民小组、30个社区居委会。
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在全国也算有名,以冰糖月饼为主,味道香甜,入口醇香浓厚,令人回味无穷。因当地的水质特殊,所以产出的月饼与众不同,酥而不腻。用同样的方法做出的月饼,比如在呼和浩特,太原,大同,包头制作的月饼却难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近年来当地作坊或食品厂渐渐发展出不同的品味和不同花样的月饼,如无糖月饼等。另外,丰镇月饼也因其特殊的配料和手法而使其可以保藏良久,甚而达到半年之多。现在丰镇月饼已经远销各地,上海,北京等都多有顾客进行网购。
历史沿革
古代至清朝时期:西周为戎族所辖。东周、春秋时期属林胡族,楼烦族辖地,战国时期属赵国。秦代丰镇的东部、北部属代郡,西部属雁门郡。西汉,丰镇东部属高柳县、疆阴县、马邑县辖。三国、两晋为鲜卑族属地。南北朝,丰镇为北魏京都畿郊地,隶司洲,其西部和西北部属旋鸿县,东部属高柳县,南部属永固县。隋朝,丰镇初为马邑郡的云内县;后突厥南进,到达丰镇北部,南部仍归云内县。唐朝,丰镇北部地区为突厥游牧地,东南部属云州云内县。北宋,丰镇为契丹族所辖。辽代丰镇的南部属西京道大同府奉义、大同、长青三县,西部和北部属德州,东北一带属奉圣州。金代丰镇隶属西京路南部属大同县,东南部属白登县,北部属威宁县,西部属宣宁县。元朝,丰镇西部属大同路宣宁县,南部属大同路大同县,北部、东部属兴和路威宁县。明朝,丰镇东部属兴和守御千户所,西部归宣德卫,南部归阳和卫所。正统年之后,丰镇大部地区为蒙古族属地。清朝,康熙年间,丰镇为察哈尔蒙古部正黄旗、正红旗及太仆寺牧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高庙子(今兴和境内)设立丰川卫,衙门口(今丰镇县城)设立镇宁所,隶属大朔理事通判管辖;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设丰镇厅,大同府阳高通判驻管理;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改属山西省大同府管辖;清光绪十年(1884年)改归山西省归绥道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丰镇厅改为丰镇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民国3年(1914年),丰镇县改归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民国18年(1929年),划归绥远省管辖;民国26年(1937年)9月被日军侵占,民国27年(1938年),归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属绥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国37年(1948年)9月,丰镇县解放。丰镇城区设立丰镇市,直属绥蒙区政府管辖;县境农村仍设丰镇县。民国38年(1949年)6月,改归绥远省;同年9月,丰镇市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镇县属绥远省集宁专员公署所辖。1954年3月,归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管辖。1958年4月,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管辖后至2003年。199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丰镇撤县设市,丰镇市(县级)仍隶属乌兰察布盟。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0年,丰镇市辖3个街道、1个镇、1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64204人,其中:旧城区街道36205、新城区街道21684、工业区街道19368、隆盛庄镇12592、新城湾乡24337、粒峨村乡4476、麻迷图乡7358、三义泉乡10798、红沙坝乡8809、九龙湾乡5341、新五号乡9179、黑圪塔洼乡11363、永善庄乡9674、黑土台乡9709、官屯堡乡12038、大庄科乡6846、元山子乡10027、浑源窑乡6923、巨宝庄乡12345、新营子乡8073、马家圐圙乡7113、柏宝庄乡7943、对九沟乡2003。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丰镇市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丰镇从正式建制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民族概况: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民族。
神话传说
凡到过丰镇的人,都知道城东不远的薛刚山。相传唐将薛刚,正月十五闹花灯,踢死太子,惊崩圣驾,逃避塞北。这一日,过长城即到丰川之地。抬眼望去,水天相连,汪洋一片,无路可寻,无船可渡。薛刚仰天长叹,“天亡我也!”。他仰面躺在沙滩上,因多日奔逃,疲惫不堪,不一会儿就鼾声大作。没曾想惊动了路过此地的八仙之一铁拐李。铁拐李看到薛刚,爱惜他是一位武艺高强、忠肝义胆、可担大任的英雄,不忍看到他被逼的走投无路,决定助他一臂之力。此时,天色将亮,铁拐李急请日神将曙光暂压,于是夜幕重新四合,天空再度暗了下来,他趁夜色隐蔽悄然潜入天庭御膳房盗得一口铁锅,出了南天门,挥手将铁锅扔向凡间。铁锅咚的一声落在薛刚身边的水面上,薛刚被猛然惊醒,以为追兵到了,定睛一看,大喜过望,“此天助我也!”。双脚一用力,身子高高跃起,轻轻落在锅里,正要向前划水,哪知道铁锅却猛然间翻转过来,口下底上直沉水底,将薛刚翻入水中。薛刚大惊,连忙扑腾,呛了几口水,心想“我命休矣!”。就在薛刚拼命挣扎之时,奇迹发生了。身边的水极快地退去,现出水底的山丘和平原,同时铁锅越变越大,顷刻变成一座突兀的山峰,而他自己就在半山腰。薛刚大喜,连着几个纵身,跃上峰顶。只见这山方圆二里,山高千寻,山边清泉流淌,真天赐仙山福地也。之后,薛刚就在此山驻扎下来,取名石元山。他广纳四方豪杰,在当地招兵买马,积草屯粮,整日率军操练。随着兵马日多,他把帅帐和亲兵设在石元山,又分兵设9堡18洞,派重兵镇守丰镇门户官屯堡、二卜洞等要塞,薛刚的妻子红娘亲率重兵镇守张家堡。薛家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薛刚已然是兵强马壮。他认真分析天下大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毅然挥兵南下。一路上,薛家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为推翻武则天,恢复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丰镇人为纪念薛刚和他的夫人,就把石元山改称薛刚山;把位于山西城东那条昔薛刚饮马的东河(此河常年水量丰沛,直通永定河,最后注入今官厅水库)改称饮马河;把他夫人镇守的张家堡五严图西山改称红娘山……,薛刚山古寨遗址在1937年被国民党驻军私挖破坏,当时出土了唐代贵妇棺椁和大量随葬品,校场前薛刚留下的脚印岩、马蹄岩、旗杆岩、试鞭岩等仍在。清王桢有七律赞云: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马道半留驰射迹,阵云无复战兵屯。英雄堪壮山河色,姓宇空传父老言。岭外夕阳回照处,寒流日夜听潺湲。在薛刚夫妇和他们的兵将的影响下,习武之风遍及丰川大地。此后千百年来,薛刚及其军士所练的武艺也世代在丰镇民间流传。直到今天,巍巍薛刚山和薛刚的精神仍然激励和见证着丰镇人尚武好勇的性格。
经济实力
近年来,丰镇市在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加快“三化”进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固定资产投资为切入点,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经济迅速做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7家,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4%,比2003年增加了21.7个百分点。电力装机容量由2003年的120万千瓦发展到现在的300万千瓦。新建了氟化工、轻工业、石材三个工业园区,初步形成电力、氟化工、建材、制酒、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乳、肉、薯(蔬菜)、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了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的实质性转变。全市大小畜存栏由2003年的51万只增加到2007年的180万只,特别是奶牛饲养量由2003年的5000头迅速扩张到3.9万头,肉羊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达到60万只和100万只,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亿斤。大力开展人工种树种草,全市见效的紫花苜蓿达到55万亩。农牧业产业化迅速推进,先后引进了爱立特羊绒衫、圣元乳业、富丰肉食品、丰裕亚麻等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农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晶鼎国际酒店、丰缜大酒店等星级宾馆相继投入营业,建设了万人商厦、温州步行街,扩建了马桥街再就业市场,金融、旅游、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年产值达15亿元。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0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其中,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连续四年保持乌兰察布第一,正在向自治区一流旗县市的目标迈进。我市从2004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西部百强县市,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