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松原市地图 >
扶余县地图
扶余县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做到了应保尽保,并实现了社会化管理。五年来,共发放养老金1.3亿元、失业救济金261万元、低保资金6015万元、救灾资金132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有3.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100元,比上年增长16.4%。劳务输出9.6万人,增加收入4.1亿元,解决了农村的“两个剩余”。教育卫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投入资金8612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0.7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21栋,撤并中小学110所,实施了县幼儿园整体搬迁和士英学校异地建设。到目前,全县有国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23所,每所小学均设有中心园或学前班;有乡(镇)中心小学26所,城区小学2所,村级小学329所;有普通初中24所,职业初中5所,每个乡镇均有初级中等教育学校;有重点高中一所,职业高中1所,农职教中心1所;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5所。中小学生在校人数97845人,其中,小学生69040人,初中生24035人,高中生4770人。全县中小学校园总面积452万平方米,小学生人均51平方米,中学生人均4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42万平方米,小学生人均3.8平方米,中学生人均6.4平方米。全县现有教职工总数7227人。教师年龄、专业结构合理,有国家、省、市级师德标兵52人;特级教师6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5人。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100%,中学毕业率达98%以上。全县普及型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基本达到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中小学校,学生在种类评比中均有较好成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启动了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投资2677万元,新建扶贫医院2所,新建、改建、扩建乡镇卫生院21所,三级医疗网络初具规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参合农民达到43.6万人。到目前,全县共有63个医疗卫生单位,其中2个县级医院、2个扶贫医院、4个中心卫生院、21个乡镇卫生院;28个预防保健站;4个县直卫生单位。还有两个民办医院,594个村级卫生所。卫生系统现有职工1707人,卫生技术人员1403人,占82%,有高级职称26人。设有编制床位1200张。儿童计划免疫保持较高疫苗接种率,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没有大的传染病发生,婴儿下降到千分之十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育--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组建了满族艺术团,启动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成功举办了恢复县制以来的首届全县体育运动会。目前全县文化活动队伍有40多家,300多人。有4个乡镇进入了省级文化百强镇,弓棚子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现有24个文化工作站,标准图书室14个,有千余篇论文、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文学作品在各级各类有亲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带支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及和开展。扶余运动员在省十三届运动会上取得了2金2银2铜的好成绩,省十四届运动会上获1金2银3铜的好成绩。计生广电--人口和计划生育控制能力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下。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编播制作实现了硬盘操作,组建了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全县无线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节目覆盖率90%以上,广播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7万户。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落实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合理开发利用了土地矿产资源。依法退耕还林还草,使生态环境得到改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4%以上。

交通通讯

扶余交通方便,通讯发达。京哈铁路、三亚至同江高速公路横穿县城而过。102国道、扶余至松原301省二级开方公路交通主干线与乡间公路连网贯通。扶余水陆交通方便,下岱吉码头是吉林省内陆河重要天然港口,下行可与俄罗斯通航。全县邮电通讯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现有程控电话23000门,移动通讯3800户。

民主法制建设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认真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密切同县政协的联系,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85件、政协委员提案134件。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切实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顺利完成了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巩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消除和化解了各类不安定因素。完成了全县警务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五年来共破获刑事案件5472起,摧毁犯罪团伙297个,建设“平安扶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330处。全面贯彻《信访条例》,处理各类信访4869件次。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活动,新建了高标准的政务大厅,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开展了民主评议百名科长和政风行风测评活动,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

著名人物

表演明星高秀敏,何庆魁,魏三均是该县人。爱国将领萧振瀛是扶余县四马架乡的,是扶余县人民的骄傲。县内的振瀛大路就是为纪念萧将军以萧将军的名字来命名的。还有舍身炸碉堡的梁士英同样是扶余县人.

自然资源

扶余的气候条件给县区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扶余成为粮食和水产的重要地区。扶余的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尚属丰富。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拉林河流经县境段干流总长度324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05亿立方米,境内有较大支流2条,较大湖泡14个,总水面243平方公里;地下潜水、半承压水、第三系承压水埋藏较为丰富。这些为发展水利、水产提供了条件。县区内土质资源因土质、地形、降水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大体可分为5个类型区,即东部黑土区、南部风沙区、中部盐碱土区、西北部黑钙土区和坎下草甸土区。土壤可分为九类,总面积424990公顷,呈马蹄形分布,均宜农宜林。其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冲击土占80%,风沙土占18%,其它如泥炭土、水稻土、只有零星分布。全县有可耕地面积228400公顷,为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石英沙以及泥炭、粘土、河流石等。扶余的天然植被分布具有森林草甸和草原相间的特征,据1986年普查,县内野生植物计有91科564种。其中菊科87种,禾本科52种,豆科39种,藜科28种,蔷薇科28种,其它科不超过25种。较常见的60余科约160种,分布全县各地。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昆虫和鱼类。主要是鱼类,生活在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及其较大支流中,计11科41种。90代以前,县内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后因酷捕过采以及繁衍条件恶化,已渐减少,有的品种基本绝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环保、恢复生态,情况有所好转。扶余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霜冻、干旱、大风、洪涝、冰雹和病虫害等。

农业概况

扶余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素以“松嫩乐土、粮食故里”而著称。主要盛产玉米、大稻、花生、大豆、杂豆等粮食作物。9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75万吨,在全国县级排序中名列第四位,多年来,扶余对外出口了大量玉米、杂豆、农副产品等。四粒红花生、红小豆、大蒜、白瓜子等名扬中外,享誉东南亚,远销英国、日本和港澳各地。

经济建设

2006年,全县GTP实现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亿元,比上年增长63.8%。三次产业比为:48.5:19.1:32.4。农业经济--2006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8.6亿元。比上年增长9.5%;牧业总产值实现1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4%。粮食总产量达到185万吨,稳居全国前五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98元,比上年增长17.7%。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近几年累计建设标准良田4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0万亩,完成水利投资1.6亿元,新打农田抗旱井5860眼,新增各类农机具8万台套,植树造林1.3万公顷,建设生态草1.7万公顷,有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工业经济--2006年,工业总产值实现3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9%,工业增加值实现11.7亿元,比上年增长64.2%,分别是2001年的8.1倍和8.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实现增加值5.8亿元,分别增长58.3%和64.1%。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新上各类工业项目423个,冀东水泥、汇海酒业、联润公司、腾飞木业、鹏鸿木业、金龙化工等一批较大工业企业相继落地,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1户,比2001年增加31户,改写了恢复县制后扶余没有大工业的历史。工业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规划建设了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3个市级工业园区,共聚集企业134户,解决就业1.1万人,工业总产值可实现18.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7%。石油资源开采实现了零突破,已探明石油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2006年,新打采油井63眼,评价井9眼,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第三产业--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通过市场化运作,新建了三井子杂粮市场、德卡时代购物广场、物流配送中心和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城乡各类市场日趋活跃,商贸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此外,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邮电通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普遍兴起。改革和对外开放2006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供销企业、外贸企业顺利实现了并轨改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企业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分流富余人员5673人。农业税配套改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事业单位改革也稳步推进;撤并8个乡,优化了乡镇布局,精简了行政机构。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近年来,共引进各类项目969个,引进域外资金41.6亿元。相继开展了与美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了扶余的整体优势和独特魅力,提高了对外知名度。近五年共出口各类农副产品及化工产品2.6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1.5亿美元,有14家企业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城市承载功能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9亿元,其中2006年投资3.6亿元。城区基础设施有了重大改善,共建楼房132栋,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改造了工商路、通铁路、联盟街、通达街、经纬街,延伸了扶余大街,新建了育才街、文昌街,拓宽延长了春华路;新建了中心广场和站前广场;新铺设供水主管线8000延长米、排污管线4000延长米;新建2座集中供热站,供热能力达到80万平方米;新安装、更换路灯726盏;植树6250株,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完成小城镇建设52万平方米,新增建制镇3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五年来,共投入945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97公里。其中,水泥路55公里,油路260公里,红砖路582公里。投资7400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374公里。新建改建桥梁42座,新建液化气中转站4个,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财税金融--财税金融工作稳中有进,财政支撑能力日益增强。200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6%。五年来,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7亿元,启动了2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工资,解决了干部职工的部分档案工资,缓解了社会压力。累计投资1.1亿元,为较大工业项目落地及时提供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进程。金融部门继续加大资金筹措和金融秩序整顿力度,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实现26.6亿元和41.9亿元。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保费收入实现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