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乡地图
高村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
高村乡位于县西北部。地处北纬34°33′,东经111°51′。西北与渑池县交界,西与洛宁县毗邻,南面与西石村乡接壤,东南分别与韩城、柳泉、盐镇三个乡为邻。面积5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408亩(含水地2287亩)。乡政府驻地高村,距县城42公里,海拔460米。高村一带明清时期先后属于纸坊保的纸五里,后属于止二里。建国前属福昌乡。解放初属宜北县第二区。宜南宜北合并后属第四区。1958年属韩城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高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高村乡至今,1990年辖19行政村,71自然村,177村民组,4424户,198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9人,均为汉族,每平方公里328人,人均耕地2.94亩。高村乡系丘陵地带,自西北到东南横贯三条大岭,由三条深沟相隔。南北东西又有无数条沟岔,纵横交错,把三条大岭切成条条平岭,座座山丘。全乡利用东亚水库和山沟溪水浇地2500亩。土质系红黏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烟叶等。自然条件适宜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所产烟叶品质优良,居洛阳市首位,全省第二位。成片林5260亩,其中苹果园2530亩,年产苹果百万斤以上,苹果和烟叶均属全县之冠。交通较为便利,建国后,新筑的韩(城)渑(池)公路由东南入境,直达渑池县城。每天班货车来往,活跃了城乡物资交流。乡镇企业有林场、面粉厂、天花板厂等。文教卫生:解放初全乡有附高5所,初小17所,教师50余人,学生1000余人,1990年有初中9所,教师84人,学生1048人,小学20所,教师135人,学生2937人。有医院1所,医务人员13人,村办诊所14个,医生37人。
历史沿革
以其驻地而得名。1953年建中高乡,1958年改高村乡,1958年9月属燕京公社,1961年析建高村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北奇乡、神石庄乡并入。
高村乡特色农产品
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木耳,核桃,蚕茧。
行政辖区
高村乡代码:410182201,2006年,辖29个村委会:高村、高村寺村、高架子村,马寨村、油坊村、史坊村、马沟村、荆寨村、杜常村、张常村、韩常村、后圈村、司马村、前圈村、真村、吴村、官庄村、穆寨村、张村、周寨村、宋村、秦铺头村、陈铺头村、刘铺头村、牛口峪村、枣树沟村、官峪村、刘沟村、邙山村、安仁寨村。
经济建设
该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乡拥有各类企业286家。其中:中小型企业52家,初步形成了化工、木制、冷藏三大支柱产业。化工企业6家,木制加工22家,冷库29座。化工企业产品半光胺盐酸盐、90--B、活性钙,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印度等国。该乡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个“万”工程已成为高村乡的主导产业。即万亩西瓜、万亩花生、万亩棉花、万亩精品梨园和5万平米的口蘑生产。全乡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6100吨,错季蔬菜面积达4000亩,5万平米的双孢菇生产销量很好,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该乡一大特色产业。该乡养殖业生产不断壮大。目前,全乡牛存栏达6000头,猪存栏3.2万头,羊存栏2.2万只,鸡存栏达80万只,獭兔、鸭的饲养也形成一定规模。
高村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282男3348女2934家庭户户数1787家庭户总人口(总)5821家庭户男3100家庭户女27210-14岁(总)15190-14岁男7900-14岁女72915-64岁(总)434415-64岁男235315-64岁女199165岁及以上(总)41965岁及以上男20565岁及以上女21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