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乡地图
高桥乡相关地区地图:
乡情简介
高桥乡地处徽县北部山区,全乡辖l8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总人口7889人,耕地面积l.9万亩,粮食总产量5020吨,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多元。近年来,高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全乡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稳步推进。
教科文卫
高桥小学始建于1937年,1969年附设初中班,1978年9月办了一所高中班。1988年9月将原高桥小学分为高桥乡中心小学,高桥乡初级中学。高桥中心小学辖中心小学和10所村小学。学校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42人,共有教职员工34人。学校以“修知、修行、成人、成才”为校训;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作风;教师以“教书育人、乐教、奉献”为教风;学生以“勤学、勤思、锲而不舍”为学风;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指导思想;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帮护下,在乡党委政高度重视下,目前10个村的村小D级危房改造已纳入计划。其中,黄梁、元坨已完成改造任务,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高桥乡初级中学始创于1988年,在各级党委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靠着一个献身教育的群体,以“团结、奋进、求是、创新”为校训,以“勤学多思、和谐严谨、守纪爱校、尊纪爱生”为校风;老师以“敬业、爱生、勤学、自律”为教风;学生以“立志、勤学、文明、守纪”为学风;以“德智并重、合作交流、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乡中学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迅速壮大发展,目前拥有17个班,900名学生,39名教职工,其中专业教师38名,职工1人,平均年龄36岁,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34人,占94.7%。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团结拼博奋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升位,学校办学声誉愈来愈响,历年获各种荣誉称号。高桥乡卫生院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下,全院职工立志在工作中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自1986年以来儿童“四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80%;儿童系统管理率达5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0%;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健立建全了预报防控制度。由于管理先进,医院历年来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为进一步改善全乡人民的就医条件,正筹划修建一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医院,落成后的新卫生院将购进X线,B超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高桥深入民心,参合率达80%以上。目前已报支药费2000元,基本解决了高桥人民就医难的问题。
自然资源名胜古迹
高桥乡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盛产黄金叶、金银花、茶叶、空红、空筒菜等极具营养价值的天然绿色植物。自然风光秀美宜人,有美丽传说的悠悠神潭河,有尤鬼斧神工般经千百年风霜雕塑而成巍巍八台山,有山势崔巍、沟壑纵横、奇峰秀石争荣、林木茂盛、横柯上蔽、日影斑驳、晨昏不见日月的铜铃山,远近闻名。
交通能源基础设施
高桥乡地处下大公路,交通便利。连接平岗、仁和、长征的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境内道路村村贯通,为高桥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届高桥党委政府,以战天斗地的气魄,以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开拓进取、创新运行机制的改革精神组织4000名干群排难创新历经三个月苦战,于2005年4月4日“高燕”公路高桥段,全线竣工通车。该路贯通悬峰、龙潭、五山、土门、岭上5村、从而使该乡通村公路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也结束了半壁高桥不通公路的历史,结束了村民肩挑背磨的历史,结束了一乡两板决的历史。弯延盘曲的“高燕”路尤如巨龙般穿梭于陡坡悬崖之间,为山乡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为整个高桥的经济社会事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羽翼。高桥乡水资源丰富。境内农田水利设施、灌溉系统功能完善。1982年修建的新庙水库能蓄水30万立方米,能浇灌田地500亩。1986年以后,全乡干群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掀起了新修水利的高潮,大修堰塘、大建能蓄水300立方米以上的微水池,把部分冬水田田埂加宽,加高,加厚成囤水田。现在全乡共有堰塘119口,能蓄水300立方米以的微水池194口。常年蓄水(包括冬水田,囤水田在风)40万立方米,能保持灌面约3300亩,丰富的水利资源、完善的排灌系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了旱涝保收。
人口数据
2002年底该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792男14669女13123家庭户户数8113家庭户总人口(总)27775家庭户男14660家庭户女131150-14岁(总)62850-14岁男33820-14岁女290315-64岁(总)1879515-64岁男997515-64岁女882065岁及以上(总)271265岁及以上男131265岁及以上女140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7523
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高桥乡党委、政府结合山区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一是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全乡黄姜种植820多亩,天麻17000多窝,柴胡3600多亩。王湾村已成为该乡中药材产业基地。二是草畜产业初具规模。全乡黄牛饲养量达到5200头,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102户。同时,在养殖业上涌现出了一批养殖大户,如四合村的马富仓,崔坝村的武志学养羊规模已达到100多只,为全乡发展草畜产业起到了带头作用。三是苗术繁育产业发展稳定。黑松村是全乡的育苗基地,通过市场调节,目前已完成了品种上由大田栽植向城市绿化型的转变,共繁育有七叶树、侧柏、白皮松,落叶松,杜仲、核桃等十多个品种的苗木,年销售量在3000万株以上。四是劳务输出产业发展迅速。在组织富余劳力输转上,通过组织发动、典型带动、中介组织等多种途径,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15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9%,务工收入突破650万元,成为该乡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五是培育了以民间手工艺为主的加工业,高桥是林区乡镇,山核桃遍地都是,为了有效利用这一资源,我们通过培养培育和典型引导,培养了一批像马德保、王永春等有特长的民间艺人,他们以山核桃为原料精心加工的花瓶、动物、飞禽等形象逼真,生灵活现,富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推广到市场后很受欢迎,一对花瓶能卖出上万元的高价。这些产品曾被介绍到兰州西部民间艺术博览会展出,评价颇高。既丰富了民间民俗文化,又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潜力较大的后起产业。
辖区人口
全乡辖高桥、新开、核桃、甘河、联盟、太华、车来、新场8个村委会,全乡人口22795人,其中农业人口22270人,城镇人口525人。少数民族1812人,占总人口的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