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大同市地图 > 南郊区地图 >
高山镇地图
高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000男11457女10543家庭户户数6362家庭户总人口(总)22000家庭户男11457家庭户女105430-14岁(总)39920-14岁男19880-14岁女200415-64岁(总)1608115-64岁男861515-64岁女746665岁及以上(总)192765岁及以上男85465岁及以上女107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565

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高山镇地域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以及土地、劳力和牧草资源,其中优质原煤已探明储量达6000万吨、石灰石2亿立方,为高山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商山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矿开采与加工、水泥生产与建材业及草牧林果深加工业,初步形成了煤、水泥、建材和草牧林果深加工与之并驾齐驱的工业发展格局。继续推进矿区产业布局优化和镇区建设,先后建成了3个煤炭工矿区、1个建材工业区、2个商贸区,初步形成了“产业错位、集群发展、功能突出”的矿区企业建设和镇区建设相结合的一体化布局。民营企业洛阳市天源集团也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洛阳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两个翻一番’特别贡献企业”、“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洛阳市最具活力企业”、“洛阳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洛阳市税收先进企业”、“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基本信息

高山镇属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管辖镇。1950年为高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5年荣东乡并入建高山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37.7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荣(县)威(远)公路穿境。辖东升、营盘、半边坡、红观音、黄花、姜流、东阳、新塘、太阳、清水寺、鸦雀冲、马塘、乱石山、新庙、浸水、八仙、龙神口、燕子岩、石灰坡19个村委会和高山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工、建材、机械、化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兼产蚕茧。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248男30454女29794家庭户户数15222家庭户总人口(总)59652家庭户男30078家庭户女295740-14岁(总)159220-14岁男85240-14岁女739815-64岁(总)3965315-64岁男1970915-64岁女1994465岁及以上(总)467365岁及以上男222165岁及以上女245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3944

“都市型”农业发展迅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思维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积极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订单农业。该镇重点抓好章福鸽场和农业生态园培育发展,积极扩大水产、禽畜、蔬菜基地建设,引导农民大种北运菜、玉豆、玉米、花卉、草莓等高值作物,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52元,比上年增长4.8%;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

基本信息

高山镇地处福清市龙高半岛南端,面积40平方公里,坐落在万底山上,因地势高而得名。距县城39公里,与平潭岛隔海相望,东与东瀚乡交界,西和三山乡相连,曾是高山、三山、东瀚、沙埔等1镇3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高山市”之称。清朝末年,高山镇已初具规模,民国28年(1939年)正式设镇。历史上最早的“高山”市,位于镇东北500米左右有数块大滚石排列的地带。后因交通关系移到如今的上街,接着又发展了中街。邱厝街和水陆街是在中华民国初年,由印尼归国华侨集资兴建的。上街、中街和邱厝街自东而西连成一条长街。镇内有一条小溪,南北贯流,上架桥梁2座,把中街和邱厝街、水陆街连接起来。街道路面是泥土铺筑,晴天飞尘土,雨天路泥泞。1983年春,旅外侨胞和各有关单位共集资21万元,进行全面整治,铺设一条全长700米、宽为6米的方整石块街道,横贯全镇。镇内道路共有8条。汽车站位于福(清)(平)潭线与高(山)锦(城)线交叉口上,属于直达站性质,中转也较多,年客运量72万人次。镇辖23个行政村,人口56532人。1986年,住宅建筑用地为27.9万平方米,公共建设用地7.84万平方米,工业仓库用地3.73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多系旧房,一般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层数为1~2层。80年代新建楼房,主要为石结构和土木结构,一般为2~3层。镇内人均建筑面积为18.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仅6.4平方米。30多年来,高山镇工业从无到有,现拥有乡镇企业五金、塑料、服装、抽纱、造船、日用化学和异型玻璃等905家,从业人员共1.1万人,年收入4896万元。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53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675.77万元,农业产值为861.23万元。全镇有9个渔业队,有机动船32艘、木帆船5艘,共1040马力,399.5吨位。此外,建有虾场、海带场各一所,建农贸市场一个,占地面积为44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535平方米。1986年,镇内有高山中学和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2所,计占地2.3万平方米,文化站占地200平方米,电影院设有1250个座位,服务半径约10公里;设高山医院和卫生院各1所,共占地1万多平方米,高山医院建筑面积为7267平方米;建有侨联大厦1座,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高山是著名的侨乡,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有2万多人,广大侨胞爱国爱乡,自1978年以来,全镇共收到侨汇490多万元,建设各项公益事业,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了贡献。历史沿革,是福清五大古镇之一。1956年置高山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40.4平方千米,人口6.1万,辖北垞、后耀、岭下、洋门、西郑、薛港、北坑、杭中、垄上、玉楼、后安、山后、东进、高山、北岭、门头、前王、前岭、院西、长安、西江、海门、竹秀23个村委会和高山居委会。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农村教育方面,全镇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24所,在校学生达7108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了“两基”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镇卫生院和23个村级卫生所进行了设施配套改善,村村有医疗合作组织,村民新农合参合率达95%。民生得到切实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33.5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目前,床位105张,入住95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3.1%。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获得长足发展。通过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公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蔚然成风,干群学科技、用科技热情高涨。依法治镇、依法治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依法行政、依法行事已成为干群的自学行动。勤劳、智慧、勇敢的高山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勤劳兴业、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推动着高山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目前,高山镇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今天的高山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明天的高山必将更加繁荣、更加富强。